一种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0959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设有载体、支架、调节装置和底座,所述的载体设于支架上,支架通过调节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的载体内设有标记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前列腺经直肠超声和核磁共振图像配准上简便、准确、快速,只需将两种成像模式下含有相同数目标记物的层面进行配准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病人无损伤,不需在病人体内植入标记物,避免由此带来的损伤和使用局限性;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巧,与常规经直肠超声探头直径相当,患者耐受性好、认可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配准领域,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在前列腺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经直肠超声成像(TRUS)的图像配准融合以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过程中,现有图像配准技术主要包括1、以前列腺短距离放射治疗植入前列腺内的放射性粒子作为图像配准标记物;2、以前列腺自身轮廓特征和像素特征、前列腺内的钙化、尿道内口等解剖标志、前列腺及其移行区的边缘轮廓或前列腺内的有关病灶为图像配准内部标记物;3、由磁场发生器、集成有跟踪感受器的超声探头以及拥有相关软件的工作站组成的电磁示踪定位系统进行图像配准融合。然而,现有图像配准技术存在诸多不足1、以前列腺短距离放射治疗植入前列腺内的放射性粒子作为图像配准标记物,要通过侵入性技术在成像之前先行放置,对患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适用人群局限于前列腺癌接受短距离放射治疗的患者,不利于大规模的临床运用;2、以前列腺自身轮廓特征和像素特征、前列腺内的钙化、尿道内口等解剖标志、前列腺及其移行区的边缘轮廓或前列腺内的有关病灶为图像配准内部标记物,需要操作者对这些标志进行准确的识别,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另外,由于不同充盈程度的膀胱和直肠形成的压力、患者体位、直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设有载体、支架、调节装置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设于支架上,支架通过调节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的载体内设有标记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设有载体、支架、调节装置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设于支架上,支架通过调节装置与底座连接,所述的载体内设有标记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记物为在核磁共振及超声下均显像的物质和凝固剂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像物质为四氧化三铁制剂,所述的凝固剂为琼脂,显像物质与凝固剂的质量比为 1:1000-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上设有薄封套,薄封套厚度0. l-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成空心圆柱状,载体设有粘合部位和超声扫描窗口部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扫描窗口部位设有盲圆柱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腔内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青戚庭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