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长岩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9535 阅读:5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处方为:细辛15~25份,延胡索8~12份,白芥子15~25份,甘遂8~12份,冰片3~6份,辛夷3~6份,苍耳子3~6份,鹅不食草3~6份,徐长卿3~6份。经临床验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穴位贴敷贴剂,对8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显效率达到74.2%,总有效率达到97.8%。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 涉及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处方,并涉及利用该处方制备穴位贴敷贴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系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 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变态反应为一类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即由于反应过强而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临床症状主要有鼻痒、喷嚏、大量清水样涕及鼻塞等。根据其发病特点可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类。治疗方法有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两大类特异性治疗包括避免疗法及免疫疗法;非特异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减充血药、抗胆碱药等)和手术治疗(如筛前神经切断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等)。目前,利用现有的西药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不稳固且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和一定的风险性。目前现有的中成药普遍存在针对性差,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鼻粘膜状态,达到宣通鼻窍的目的。以克服现有治疗该类疾病药品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细辛15 25 份,延胡索8 12份,白芥子15 25份,甘遂8 12份,冰片3 6份,辛夷3 6份,苍耳子3 6份,鹅不食草3 6份,徐长卿3 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优选的处方为细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 5份,苍耳子5份,鹅不食草5份,徐长卿5份。所述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所述的处方药混合,烘干,粉碎成80 120目细粉。治疗前用鲜姜汁将所述细粉调拌成软泥状。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的功效。 主治头痛、牙痛、痹痛;外感风寒表证;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痰多清稀;鼻渊见鼻塞头痛、 时流清涕等。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及肢体疼痛等证。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等证。为天灸常用外敷药物,具有使穴位或患处充血,发泡作用。甘遂性味苦、甘,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 主治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积液;风痰癫痫等。外用有消肿散结作用 ,用于治疗痈肿疮ο冰片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神昏、痉厥诸证;各种疮疡、咽喉肿痛等证。辛夷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尤为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闻、浊涕常流等症的要药。苍耳子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具有通鼻窍,祛风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风湿痹痛等证。鹅不食草性味辛,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通窃、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鼻渊;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聋;目赤翳膜;疟疾;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等。徐长卿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具有祛风止痛、止痒的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等各种痛症;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生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咳嗽等证。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上述诸药协同,具有辛温散寒、宣通鼻窍、利气化痰等药理作用,可使局部充血、发泡,从而刺激腧穴,激发经气,疏通循行鼻窍的经络,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医属“鼻鼽”范畴)的目的。经临床,使用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穴位贴敷贴剂,对8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显效率达到74. 2%,总有效率达到97. 8%。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临床实验报告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处方实例处方例一细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5份,苍耳子5 份,鹅不食草5份,徐长卿5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制备所述的处方药混合,烘干,粉碎成80 120目细粉。治疗前用鲜姜汁将所述细粉调拌成软泥状。处方例二细辛25份,延胡索8,白芥子25份,甘遂8份,冰片6份,辛夷3份,苍耳子6份,鹅不食草3份,徐长卿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制备所述的处方药混合,烘干,粉碎成80 120目细粉。治疗前用鲜姜汁将所述细粉调拌成软泥状。处方例三细辛15份,延胡索12份,白芥子15份,甘遂12份,冰片3份,辛夷6份,苍耳子3 份,鹅不食草6份,徐长卿3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制备所述的处方药混合,烘干,粉碎成80 120目细粉。治疗前用鲜姜汁将所述细粉调拌成软泥状。以下是临床资料自2004年7月至2011年2月,专利技术人在烟台中医医院应用本专利技术处方例一制备的中药贴剂对8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并与同期应用西药治疗85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I)、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烟台中医医院门诊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共1708例,按就诊序号(约1 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56例,常年性437 例,季节性419例;男432例,女424例;年龄10 56岁,平均33岁,病程3个月 20年, 平均10年;变应原皮肤试验花粉(+) 193例,尘螨(+) 175例,室尘(+) 173例,真菌(+) 178 例,食品及其他(+)137例;伴有鼻中隔偏曲18例,哮喘25例,病程长并伴有鼻息肉、副鼻窦炎、嗅觉丧失96例。对照组852例,常年性435例,季节性417例;男429例,女423例;年龄10 56岁,平均32岁,病程3个月 20年,平均10年;变应原皮肤试验花粉⑴190 例,尘螨(+)174例,室尘(+)171例,真菌(+) 182例,食品及其他(+) 13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16例,哮喘23例,病程长并伴有鼻息肉、副鼻窦炎、嗅觉丧失89例。两组患者均有鼻痒, 喷嚷,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苍白、水肿,鼻部分泌物等。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变应原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 0. 05)。(II)、治疗方法1、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嘱避免或减少粉尘、花粉等刺激;避免接触或服用易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之食物、药物,如鱼虾、海鲜、羽毛、兽毛、蚕丝等;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1)治疗组①药物组成及制备 细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5份,苍耳子5 份,鹅不食草5份,徐长卿5份。按以上比例配药,混合,烘干,粉碎成80 120目细粉。治疗前用鲜姜汁调拌成软泥状备用。②取穴大椎、陶道、大杼、风门、肺俞。③操作患者取坐位,头稍低,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逐一叩刺上述腧穴,使微出血有血珠即可,然后取适量所备药泥敷于穴位上,用医用胶布固定。根据患者个人反应情况(所贴部位常有发热、发痒的感觉),2 12小时后自行取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细辛15~25份,延胡索8~12份,白芥子15~25份,甘遂8~12份,冰片3~6份,辛夷3~6份,苍耳子3~6份,鹅不食草3~6份,徐长卿3~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细辛15 25份, 延胡索8 12份,白芥子15 25份,甘遂8 12份,冰片3 6份,辛夷3 6份,苍耳子3 6份,鹅不食草3 6份,徐长卿3 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穴位贴敷贴剂,其特征在于其处方为 细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岩贾乐红严婉力
申请(专利权)人:吴长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