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6137 阅读:4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曝气生物滤池单元、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连接进水管,产水箱连接出水管,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之间连接中间水箱和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超滤膜单元与产水箱之间连接反冲洗水泵,中间水箱与超滤膜单元之间连接增压泵,超滤膜单元、增压泵和反冲洗水泵分别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生化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组合,具有出水水质好、出水可直接回用,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自动控制,设备运行成本低,经济实用等特点;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水回用、生活污水等的处理,既可缓解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又能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一种包含中水回用处理单元的深度污水处理设备,属于环保技术的水处理领域,适用于学校、住宅小区、厂矿企业等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而我国的缺水形势更为严峻。与此同时,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国7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普遍存在有机污染,特别是流经城市的河段有机污染更加严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环境质量的恶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要求适合时代发展的污水资源化技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因此,近年来各种新型、改良型的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格外引人注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给出一种设备结构紧凑、运行成本低、全自动控制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及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该设备具有结构紧凑、运行成本低和全自动控制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曝气生物滤池单元、 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连接进水管,产水箱连接出水管,所述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之间连接有中间水箱和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与产水箱之间连接有反冲洗水泵,中间水箱与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之间连接有增压泵,中间水箱连接浮选过滤单元;所述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增压泵和反冲洗水泵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包括反应罐罐体、中心进水管、生态基挂件、高效生态基、微孔曝气盘;所述中心进水管位于反应罐的中心,中心进水管从顶部进水,底部出水,生态基挂件穿插设在中心进水管上,高效生态基悬挂于生态基挂件上,微孔曝气盘位于生态基挂件的下方,固定在反应罐罐体的底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装置是PLC控制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单元包括反应罐罐体,该罐体内设有陶粒滤板和微孔曝气盘,微孔曝气盘位于陶粒滤板的下方,并固定在反应罐罐体的底板上,陶粒滤板上设有轻质陶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浮选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罐罐体,过滤罐罐体内设有滤板,滤板上设有滤层、虹吸管和辅助虹吸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是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该超滤膜组件通过管道分别与中间水箱和产水箱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装设在不锈钢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曝气生物滤池单元、浮选过滤单元、中间水箱和产水箱分别与污水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和曝气生物滤池单元通过管道连接鼓风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压泵是离心水泵。本专利技术的中间水箱主要用来调节浮选过滤单元出水与中间增压泵之间的流量平衡。所述增压泵用来将中间水箱的水加压后进入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将污水的生化处理与膜分离处理相结合,将所有的处理单元集成到一个设备内,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节省能耗。二、采用高效生态基和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的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及氨、氮、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三、采用浮选过滤和超滤膜过滤相结合的杂质去除工艺,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大肠杆菌等污染物质的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四、其中的浮选过滤过程采用了重力式过滤方式,节能效果明显。五、控制系统采用PLC (可编程控制器)对超滤膜装置的正常运行及反冲洗进行控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势。本专利技术将污水的生化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组合,具有出水水质好、出水可直接回用,设备占地面积小、便于自动控制,设备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经济实用等特点。广泛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中水回用、生活污水、医院废水、屠宰场废水等的处理,既可以缓解目前水资源短缺所引起的矛盾,又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进水管、2为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3为曝气生物滤池单元、4为浮选过滤单元、5为中间水箱、6为中空纤维超滤膜、7为产水箱、8为鼓风机、9为增压泵、10为反冲洗水泵、11为出水管、12为PLC控制器、13为电磁阀、14为设备外壳;201为生态基挂件、202 为高效生态基、203为微孔曝气盘、204为溢流管、205为放空阀、206为中心进水管、301为滤板、302为轻质陶粒、401为滤板、402为滤料。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 曝气生物滤池单元3、浮选过滤单元4、中间水箱5、中空纤维超滤膜6和PLC控制器12。其中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内包括反应罐罐体、中心进水管206、生态基挂件201、高效生态基202和微孔曝气盘203,反应罐罐体上设有溢流管204和放空阀205。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1先进入到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内,当污水注满4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时,通过设在该单元内的液位计发出信号,通过PLC控制器开启鼓风机8,鼓风机8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203进入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 内,污水中的微生物附着在高效生态基202上,利用微孔曝气盘203释放的空气中的氧气进行生长繁殖,在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从而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及氨氮的含量。污水经第一个环节高效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2后,从该单元罐体的顶部通过连通管进入到下一个处理环节罐体的底部进水管,即曝气生物滤池单元3的底部进水管,曝气生物滤池单元3内设有微孔曝气盘203、上下滤板301,以及轻质陶粒302。经第一个环节处理的水从底部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单元3内,污水穿过轻质陶粒滤层,从上部连通管流出,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在该处理环节,通过微孔曝气盘203的供氧, 轻质陶粒302表面及内部空隙会形成一层生物膜,生物膜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进一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截留粒径比较大的悬浮颗粒。污水经过该环节处理后进入浮选过滤单元4内进行物理过滤处理,浮选过滤单元包括过滤罐罐体,过滤罐罐体内设有滤板401,滤板401上设有滤料402、虹吸管和辅助虹吸管。在该过程中去除粒径中等的悬浮颗粒,过滤后的水进入中间水箱5内,再从中间水箱5 内经中间增压泵9加压后进入中空纤维超滤膜6组件内进行微小颗粒的杂质分离过程,该过程中洁净的水通过超滤膜进入产水箱7内,浓水回流到中间水箱5内,当产水箱7内的水位达到出水水位时,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11排出。当超滤膜组件过滤一段时间后,要进行超滤膜的反洗过程,反洗时通过PLC控制器12控制开启反洗泵10及相应的电磁阀13,完成反洗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曝气生物滤池单元、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连接进水管,产水箱连接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之间连接有中间水箱和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与产水箱之间连接有反冲洗水泵,中间水箱与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之间连接有增压泵,中间水箱连接浮选过滤单元;所述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增压泵和反冲洗水泵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曝气生物滤池单元、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连接进水管,产水箱连接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浮选过滤单元和产水箱之间连接有中间水箱和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与产水箱之间连接有反冲洗水泵,中间水箱与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之间连接有增压泵,中间水箱连接浮选过滤单元;所述超滤膜杂质分离单元、增压泵和反冲洗水泵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生态基接触氧化单元包括反应罐罐体、中心进水管、生态基挂件、高效生态基、微孔曝气盘;所述中心进水管位于反应罐的中心,中心进水管从顶部进水,底部出水,生态基挂件穿插设在中心进水管上,高效生态基悬挂于生态基挂件上,微孔曝气盘位于生态基挂件的下方,固定在反应罐罐体的底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其特征是所述控制装置是PLC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神禹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