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3473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经编机主轴上的凸轮,由下至上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压纱板通过所述凸轮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实现上下往复直线运动,该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运动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当压纱板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该第三平面连杆机构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的运动方向与压纱板的下压压纱运动方向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运动机构不仅使压纱板能更好地满足压纱工艺要求,而且使凸轮的运动位移曲线变化平缓、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连续无突变,运动时无冲击,能适合高速且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编机的编织机构,特别是涉及压纱型经编机的编织机构中的压纱板运动机构。
技术介绍
经编机编织织物时,有些纱线不成圈而是使其直接浮于编织织物表面以增强织物表面立体效应,这一工艺要求在经编机中一般采用压纱板的运动实现;在经编机中,压纱板一般与其它梳栉一起排布,排布时,压纱板前面一般配有多把压纱花梳栉,压纱板后面则配有锁边花梳栉、地梳栉、贾卡梳栉、多把衬纬花梳栉和氨纶梳栉等。压纱的工艺过程是槽针上升过程中同时向机前摆过含压纱花梳栉在内的所有梳栉至最前位置,在此过程完成针背垫纱;然后,槽针在针前横移一个或多个针距后,向机后摆回,当摆过压纱花梳栉位置后,压纱板下压将压纱花梳栉的纱线压至槽针针杆上;槽针下降,旧线圈与压纱纱线同时从针头上脱下,完成压纱的一个周期过程。为实现上述压纱工艺要求,一般由压纱板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实现。根据经编机压纱工艺,压纱板的运动除了上述运动形式的要求外,还有时间上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压纱深度,压纱板从最高点下压至最低点过程的时间约为经编机的主轴转角60° 80°, 其余时间压纱板处于回升和在最高点位置停歇。已有的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200810156904. 8, 名称为经编机压纱板运动装置的公开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结构,其通过两组以上完全相同的传动机构共同驱动压纱板运动,每组传动机构均由共轭凸轮机构、第一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第二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和滑块机构串联而成。这种压纱板运动装置,由于压纱板的压纱工艺要求完全通过共轭凸轮的外形轮廓来满足,在编织时,为了使压纱板在主轴转角 ar so-内达到规定的压纱深度要求,共轭凸轮轮廓上的运动位移曲线变化很陡,其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存在不连续或突变,而且当压纱板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由共轭凸轮驱动的运动装置的动程较大,因此该压纱板运动装置在运动时存在很大冲击,大大降低了机器的编织速度和稳定性,无法适应高速编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8118606. 8,名称为具有压纱板板床的经编机的公开说明书也公开了一种压纱板运动装置,该装置由一个曲柄摇杆机构与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串联而成, 压纱板安装在平行四边形的连杆上,整个装置通过同步带由主轴驱动。这种结构的压纱板运动装置,由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杆作平动,压纱板下压时也作平动,这样在编织时压纱板会与位于其后面的各梳栉之间发生干涉,因此在这样的经编机上,梳栉一般采取部分不动,另一部分梳栉摆动的结构布置,使压纱板后面的各梳栉在压纱板下压时能够摆动以避让压纱板来避免干涉。但是,由于各梳栉的摆动运动需要有各相应的梳栉摆动装置来完成, 因此这种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装置的结构极为复杂,不能适应高速编织,而且在梳栉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这部分摆动梳栉的重量大,结构更复杂,从而更不利于高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仅压纱板的运动能更好地满足压纱工艺要求,而且凸轮的运动位移曲线变化平缓、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连续无突变,运动时无冲击,能适应高速编织且结构简单的压纱板运动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经编机主轴上的凸轮,由下至上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压纱板通过所述凸轮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实现上下往复直线运动,该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运动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当压纱板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该第三平面连杆机构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的运动方向与压纱板的下压压纱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的凸轮优选为共轭凸轮,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均为平面四连杆机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优选由滚轮摆臂、输出杆和压纱摆臂构成,所述滚轮摆臂的一端转动地安装有内、外滚轮,该内、外滚轮分别与所述共轭凸轮的内、外缘相切,所述滚轮摆臂的另一端与经编机的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输出杆的下端与所述滚轮摆臂转动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压纱摆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优选由压纱摆臂、连杆和未端的压纱上连杆构成,所述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压纱摆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压纱摆臂为一杆状部件且其杆身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的成圈主轴上;所述的滑块机构优选由连接杆、压纱板安装座和导向件构成,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压纱板安装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压纱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压纱板安装座的下端上,所述导向件固定安装在经编机的机架上,所述压纱板安装座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由偏心套连杆和摆杆构成;所述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转轴和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的偏心轮;所述偏心套连杆呈V 形,其一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与所述摆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偏心套连杆的V形底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的杆身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上端通过销轴与经编机的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经编机主轴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由偏心套连杆和摆杆构成;所述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转轴和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的偏心轮;所述摆杆呈V形,所述偏心套连杆的一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与所述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的杆身转动连接,所述摆杆的V形底端通过销轴与经编机的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经编机主轴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由偏心套连杆和套筒构成;所述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第三平面连杆机构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机架上的转轴和固定安装在该转轴上的偏心轮;所述偏心套连杆的一端套装在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的杆身滑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同步轮、同步带传动机构与所述经编机主轴相连。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在经编机主轴上的凸轮驱动串联连接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运动,将连杆的摆动转换为压纱板所需的往复直线运动;又由于当压纱板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优选由偏心套连杆和摆杆,或者由偏心套连杆和套筒构成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运动,且未端连杆的运动方向与压纱板的下压压纱运动方向一致。因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在同样主轴转角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凸轮较小的运动动程即能产生较大的压纱动程,另一方面,在同样大小的压纱动程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凸轮所需的运动动程较小,因而本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凸轮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使凸轮的运动位移曲线变化平缓、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连续无突变,整个机构在运动时无冲击,大大降低了经编机的振动与噪声,提高了经编机运转的速度与稳定性,能更好地适应高速编织,而且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专利技术压纱板的下压压纱时间更加充裕,能更好地满足压纱工艺要求;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经编机主轴(12)上的凸轮(1),由下至上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压纱板(19)通过所述凸轮(1)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实现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特征在于:该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运动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当压纱板(19)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该第三平面连杆机构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的运动方向与压纱板(19)的下压压纱运动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经编机主轴(12)上的凸轮(1), 由下至上依次串联连接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压纱板(19) 通过所述凸轮(1)驱动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实现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特征在于该压纱板运动机构还包括一个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运动的第三平面连杆机构,当压纱板(19)的运动处于下压压纱运动阶段时,该第三平面连杆机构使所述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的未端连杆的运动方向与压纱板(19)的下压压纱运动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 为共轭凸轮,所述第一、第二平面连杆机构均为平面四连杆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纱型经编机的压纱板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平面连杆机构由滚轮摆臂(2)、输出杆(3)和压纱摆臂(4)构成,所述滚轮摆臂(2)的一端 (B)转动地安装有内、外滚轮(2 - 1、2 - 2),该内、外滚轮(2 - 1、2 — 2)分别与所述共轭凸轮(1)的内、外缘相切,所述滚轮摆臂(2)的另一端(B1)与经编机的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输出杆(3)的下端与所述滚轮摆臂(2)转动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压纱摆臂(4)的一端(C1)R 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平面连杆机构由压纱摆臂(4)、连杆(5)和未端的压纱上连杆(6)构成, 所述连杆(5)的下端与所述压纱摆臂(4)的另一端(C2)转动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6)的一端(D1)转动连接,所述压纱摆臂(4)为一杆状部件且其杆身转动地安装在经编机的成圈主轴(13)上;所述的滑块机构由连接杆(7)、压纱板安装座(8)和导向件(15)构成,所述连接杆(7)的上端与所述压纱上连杆(6)的另一端(D2)转动连接,其下端与所述压纱板安装座(8)的上端(D3)转动连接,所述压纱板(19)固定安装在所述压纱板安装座(8) 的下端(D4)上,所述导向件(15)固定安装在经编机的机架上,所述压纱板安装座(8)与所述导向件(15)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刘莉萍黄骏赵红霞曹清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