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3319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成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目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具有药效单一,副作用大、易引起并发症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由黄芪、丹参、天麻、白芍、钩藤、葛根、川芎和独一味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取丹参和钩藤,用乙醇回流提取2~4次,将提取液浓缩成清膏I;再取提取过的丹参和钩藤药渣,蒸馏去除乙醇后与黄芪、天麻、白芍、葛根、川芎和独一味混合并加水煎煮2~4次,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清膏II;取清膏I和清膏II混合粉碎成浸膏粉,在浸膏粉中加入乳糖和阿斯帕坦混合均匀,制成颗粒,杀菌消毒后包装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疗效确切,综合调理,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成药物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患病率约为3. 8% 17.6%,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而随着现代从事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如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屈颈和遭受风寒湿的机会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有是因颈椎病而诱发,故该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以下六种类型颈型(又称软组织型)、 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其临床表现轻者头、颈、肩臂麻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颈椎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手术治疗要求高,损伤大,又有一定危险,术后遗留问题多,很少被患者接受。目前报道90 95%的颈椎病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多采用西医的治疗,而西医只针对其中某种单一的病理机制分别用药, 难于取得整体治疗的效果,而且西药本身具有副作用,容易引起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者为肝肾亏虚,或气血亏虚,髓海不足, 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痹阻经脉;临床实践认为颈椎病为本虚标实,其病机多以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瘀血阻络为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目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具有药效单一,副作用大、易引起并发症等不足,而提供一种疗效确切,综合调理,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治疗颈椎病的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黄芪3 30、丹参3 15、天麻3 10、白芍3 15、钩藤3 12、葛根6 15、 川芎6 10、独一味2 3。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的剂型。其中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剂型是颗粒剂。本专利技术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上述重量份数的丹参和钩藤,用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乙醇,提取1 3小时,合并提取液并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浓缩成温度为55°C时相对密度为1. 05 1. 1的清膏I ;再取提取过的丹参和钩藤药渣,蒸馏去除乙醇后与上述重量份数的黄芪、天麻、白芍、葛根、川芎和独一味混合并加水煎煮2 4次,每次加8 12倍量的水,煎煮2 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温度为65°C时相对密度为1. 35 1. 38的清膏II ;取清膏I和清膏II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浸膏粉,然后在浸膏粉中加入0. 3 10份乳糖和0. 0001 0. 01份阿斯帕坦混合均勻,制成颗粒,杀菌消毒后包装制成。本专利技术组方中以黄芪为君,黄芪甘、微温,入肺脾两经,重用黄芪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祛瘀不伤正,辅以丹参、川芎活血通络为臣,川芎活血祛瘀,并能升厥阴清气,上治头痛,丹参活血祛瘀,既活血又养血;葛根性辛、凉,味甘,归脾、胃经,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 鼓舞津液循经布达,引药直达颈项,缓解经脉拘挛,是治疗颈椎病疼痛之要药;颈椎病多以头晕、头痛、血压改变为表现,属于肝风内动证,故佐以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祛眩定痛,并入白芍以养肝柔筋,活血定痛;独一味是藏、蒙、纳西等民族常用草药,性平,味甘、苦,具有镇痛止血、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对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以上诸药共奏益气活血、平肝止眩之功。为进一步表明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做了如下临床验证患者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门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中随机选取60名气虚血瘀型颈椎病患者,先按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等级分层,然后各层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0. 4士 15. 8)岁;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龄(61. 5士 17. 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Ρ<0· 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ΖΥ/Τ001. 1-94》制订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③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④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⑤ 多伴有交感症状;⑥颈椎CT、MRI、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可帮助诊断。以上六种常规诊断标准中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或者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它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颈复康颗粒5g,一日2次,餐后冲服;治疗组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三次,每次一袋(5g/袋),餐后冲服。中医证侯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拟定。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0、I、 II、III),积分分别为O分、1分、2分、3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制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4临床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0%, < 95%。临床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 70%。临床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 30%。安全性观测观察用药后患者有无不适感,结合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和肝、肾功)观测本方是否有毒副作用。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尺度测量法(VAS)。使用一条长约10厘米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 0”分端和” 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_10分为严重疼痛。然后根据 VAS分数评定相关的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颈椎病症状体征观察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制定评分观察表格,参照SampathJrakash MD颈椎病疗效评定方法拟定。按照观察项目填写治疗前后积分。观察内容包括疼痛改善情况、上肢放射痛改善情况、颈椎压痛改善情况、颈部活动改善情况等,并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 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用F检验或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治疗结果一、中医证侯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治疗组,显效率23. 3 %,有效率63. 3 %,无效率 13.3%,总有效率86. 7% ;对照组,显效率10%,有效率50%,无效率50%,总有效率60%。 两组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黄芪3~30、丹参3~15、天麻3~10、白芍3~15、钩藤3~12、葛根6~15、川芎6~10、独一味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其特征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药物为原料药黄芪3 30、丹参3 15、天麻3 10、白芍3 15、钩藤3 12、葛根6 15、川芎 6 10、独一味2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物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的剂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上述重量份数的丹参和钩藤,用乙醇回流提取2 4次,每次加入6 10倍量的乙醇,提取1 3小时,合并提取液并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提取液浓缩成温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寅杨世英张德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