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2950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制剂,由下述原料及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麻黄4.5份、橘红5.5份、党参5.0份、川贝2.0份、杏仁2.5份、炙冬花1.8份、马兜铃1.8份、前胡1.8份、远志2.0份、五味子1.8份;上述药材经水提醇沉后,制成稠膏,1份稠膏加糊精1份、蔗糖4份,混合制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管炎颗粒系由苦杏仁、麻黄、贝母等多味中药组成,为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肺热咳喘、气促哮喘、痰涎壅盛、胸隔满闷,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功效。经临床观察表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等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药制剂,具体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急、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患病率为3%。, 慢性支气管炎作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在我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此疾病在兰州地区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该疾病发作时临床表现为咳嗽、气喘、痰多、胸闷及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由于西医采用激素解痉剂和抗生素等,治标不治本,而且副作用大。目前,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等疾病等疾病的西药品种较多,如镇咳药有咳必清、可待因、右美沙芬等;祛痰药有氯化胺、必嗽平等;平喘药有沙丁胺醇、 氨茶碱等,西药由于疗效明确,显效快等优势,占据了镇咳、平喘、祛痰疾病用药的大部分市场。现代医学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当肌体抵抗力减退时,在气道存在不同程度敏感性的基础上,有一种或多种外因存在,包括感染、 理化过敏、气候、吸烟等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可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加之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和抗生素的滥用,西医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措施愈显力单效微。中医中药从整体出发,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疗效常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依据中医理论,抓住气管炎根本病因组方,使用麻黄、橘红、川贝等中药,宣肺平喘,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收敛肺气,对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有良好效果,能有效地镇咳、祛痰和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的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纯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颗粒制剂,由下述原料及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麻黄4. 5份、橘红5. 5份、党参5. 0份、川贝2. 0份、杏仁2. 5份、炙冬花1. 8份、马兜铃 1. 8份、前胡1. 8份、远志2. 0份、五味子1. 8 ;上述药材经水提醇沉后,制成稠膏,1份稠膏加糊精1份、蔗糖4份。按下述工艺步骤制备1)取上述十味原料药材,烘干,按配比称重,混合;2)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1倍,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倍,煎煮1小时;第三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倍,煎煮1小时;3)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 1. 10,加入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为60%,静置M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回收乙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38 1. 41的稠膏; 4)按4:1:1的比例将蔗糖、糊精和稠膏混合制粒,50 60°C干燥,整粒,包装。性状本品为褐色颗粒。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外感咳嗽、气管炎。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0g。或遵医嘱。不良反应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禁忌症麻黄碱过敏患者禁用,高血压患者、孕妇慎用。注意事项本品应放置于儿童不易取得的地方,以避免误服。本专利技术根据中医药理论,采用使用30多年的经验方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广大患者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疾病的良药。甘肃是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大省,麻黄、党参、苦杏仁等为本省道地药材,栽种产量大,气管炎颗粒的研制充分利用了本省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药研发存在起步较早,但起点低、发展缓慢等问题,以提高临床疗效为前提、保持中药特点、提高中药研发的技术含量为标准,有效解决同类中药品种崩解时间长、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辅料用量大、服用剂量高等问题,通过提取工艺的考察,经临床观察气管炎颗粒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肺热咳喘、气促哮喘、痰涎壅盛、胸隔满闷。经临床观察表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喘等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组方严谨合理,携带、服用方便,它的推广应用将填补本地区慢支治疗地方用药的空白,已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品为纯中药制剂,根据中医理论,气管炎的病因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者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治疗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为主。依据中医理论,抓住气管炎根本病因组方,使用麻黄、橘红、川贝等中药,宣肺平喘,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收敛肺气,对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有良好效果。药理实验证明本品能有效地镇咳、祛痰和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临床使用近30年,总计观察10000例多例,总有效率为96%。本品为纯中药制剂,使用安全,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对本品水提液最大耐受量>140g/kg,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166. 67倍,药物不良反应罕见。本专利技术的气管炎颗粒系由苦杏仁、麻黄、贝母等多味中药组成,为纯中药制剂,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肺热咳喘、气促哮喘、痰涎壅盛、胸隔满闷,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功效。经临床观察表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急、慢性支气管炎的咳、 痰、喘等症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安全。气管炎颗粒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1. 1病历选择选择支气管炎患者240例,纳入的病例均符合急、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风寒袭肺证者,年龄在18 65岁之间。同时排除下列情况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经检查证实由肺结核、真菌、肿瘤、刺激性气体过敏所致的咳嗽喘息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合并有心血管、肾、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病程< 3 d的65例,4 5 d的37例,6 7 d的18例,平均病程3. 7 d ;平均年龄(42. 5 士 3. 2)岁。对照组120例,男56例,女64例;病程病程< 3 d的62例,4 5 d的 35例,6 7 d的23例,平均病程3. 5 d ;平均年龄(43. 6士3. 2)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程、 病情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 05 ),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实用内科学》[3]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等制定。2 治疗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气管炎颗粒(IOg/袋),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麻杏止咳胶囊(甘肃陇神戎发制药有限公司,12粒/盒),每次2粒,每日3次;均连续服药7 14天,观察期14天,治疗过程中禁用其他有关药物。2. 2观察指标生物学指标观察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体温、心率、血压。诊断性指标观察症状、病程、病情程度、舌苔、脉象。疗效性指标观察主症(咳、痰、喘)治疗前后变化及肺部体征变化。安全性指标观察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症状观察患者从用药第0天到第7天和第14天各观察记录1次。安全性指标 患者从第0天和疗程结束各检查1次。3 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治疗14天内咳嗽、痰、喘症状控制或基本控制。显效治疗 14天内咳嗽、痰、喘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及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麻黄4.5份、橘红5.5份、党参5.0份、川贝2.0份、杏仁2.5份、炙冬花1.8份、马兜铃1.8份、前胡1.8份、远志2.0份、五味子1.8份;上述药材经水提醇沉后,制成稠膏,1份稠膏加糊精1份、蔗糖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及重量份配比制备而成 麻黄4. 5份、橘红5. 5份、党参5. 0份、川贝2. 0份、杏仁2. 5份、炙冬花1. 8份、马兜铃1. 8份、前胡1. 8份、远志2. 0份、五味子1. 8份;上述药材经水提醇沉后,制成稠膏,1份稠膏加糊精1份、蔗糖4份。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的方法,按下述工艺步骤制备1)取上述十味原料药材,烘干,按配比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春李晓云吴永胜乔彬李婉珺胡浩李景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