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洪印专利>正文

自然引力腰椎间盘复位治疗保健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88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引力腰椎间盘复位治疗保健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床身,床身前部设前床板,中部设双侧髂前上棘座及后床板,后部设下肢摇摆机构,前床板前低后高倾斜放置,其下设旋转摇摆机构;双侧髂前上棘座通过顺应摇摆装置设于升降装置上;前床板、双侧髂前上棘座、后床板可随升降装置同步升降;下肢摇摆机构包括踝架、弹簧套管、传动摇摆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学原理,力求避免机械力直接用于人体,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人体理疗保健设备
,特别是一种自然引力腰椎间盘复位治疗保健床。目前用于治疗椎体腰间盘突出类疾病的理疗床,一般都在床上设有牵引拉伸、挤压等装置,通过拉伸、挤压等机械外力作用于人体,使变形的腰椎等部位复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专利号为9421167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多功能康复治疗床”,该治疗床主要结构为,包括侧板牵引、缓冲牵引、自动牵引和自动补偿等部分,该技术的优点是治疗中可使用自动和半自动补偿牵引,治疗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专利号为9322261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椎体腰间盘复位床”该复位床在具有对胸腰椎体和突出的腰间盘做平行牵引和旋转复位的同时,增加一施压器,施压器可对压缩椎体对应的棘突或突出腰间盘对应的棘突间做定点施压,该技术的优点是它能使牵引力选择性地集中作用于压缩骨折的椎体或突出的腰间盘上,加大了病变椎体的牵引力和病变腰椎间盘的虹吸力,有利椎体压缩骨折的复位及突出腰间盘的还纳,治疗效果较明显。上述的技术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在治疗上基本遵循了通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使其还原复位的原理。通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既有治疗疾病的一面,又有损伤人体的一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自然引力腰椎间盘复位治疗保健床,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拉伸、挤压等机械力直接作用于人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床身,床身两侧面内设有滑轨,床身前部设前床板,中部设双侧髂前上棘座、后床板,后部设下肢摇摆装置;前床板前低后高倾斜放置,其后端呈圆滑“V”字形,以与人体的胸骨下角相吻合,前床板通过滑轮设于带有滑轨的前板支架上,并通过制动旋钮锁紧,前板支架下设前板底座,前板支架通过球轴支撑于前板底座上,前板底座内设有电动机及与之相连的摇摆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与前板支架连接,并带动前板支架摇摆;前板底座通过滑轮与连动导轨连接,连动导轨的前端通过滑轮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连接,后端与床身中部的顺应摇摆装置连接;前板底座上设有横向移动调节装置;双侧髂前上棘座对称地设于床身两侧,其表面形状与人体两侧髂前上棘相吻合,双侧髂前上棘座通过一间距调节装置设于顺应摇摆装置上,顺应摇摆装置与设于其下的升降装置连接;后床板前高后低倾斜放置,其前端与顺应摇摆装置连接,后端通过滑轮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连接;升降装置在升降时可带动前床板、双侧髂前上棘座、后床板同时升降;床身后部设下肢摇摆装置,其上部为踝架,踝架下部为弹簧套管,弹簧套管与传动摇摆机构连接,实现随摇摆机构摇摆的功能,弹簧套管的底部与底座连接,电动机与传动摇摆机构相连接并设于底座内,底座通过滑轮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连接支撑,底座上设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前床板下的摇摆传动机构,包括一变速箱,变速箱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偏心轮上设摇摆杆,摇摆杆与前板支架连接。前床板的倾斜角度可在与水平线夹角5-25度内调整。前板底座上所设的横向移动调节装置可为一螺杆调节装置。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螺杆及设于其上的螺母,螺杆的一端为正丝,另一端为反丝,两个螺母与设于其上的双侧髂前上棘座相对应,并分别设于正丝和反丝上。顺应摇摆装置包括上部的支架和下部的底座,支架通过一横轴定位,并支于底座上,二者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支架与设于其上部的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底座与设于其下部的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可为一电动液压升降装置。为使升降准确平稳,可在升降装置两侧设有导向柱。后床板的倾斜角度可在与水平线夹角20-50度内调整。下肢摇摆装置的传动摇摆机构,包括一变速箱,变速箱输出轴上设偏心轮,偏心轮上的偏心轴插入弹簧套管下部的竖槽内。底座上的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可为一螺杆调节装置。本技术根据人体工程学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而成,力求避免机械力直接作用于人体,使病人在舒适的环境中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治疗时病人俯卧,双侧髂前上棘卡于双侧髂前上棘座上,病人上半身顺前床板向前下方倾斜,下半身顺后床板向后下方倾斜,脚踝支于下肢摇摆装置上,呈自然屈曲状。病人利用前身下垂的重力作用使脊柱纵向延伸,椎间隙自然变宽,前床板可随病人上身延伸而移动,消除了延伸阻力。病人胸骨下角支于前床板“V”形凹陷上,病人腹部悬空自然下垂,腹腔内造成相对负压,加之地心引力作用,使椎间盘自然复位。前床板的旋转摇摆和下肢摇摆装置摇摆的配合使用,使椎间盘在动态多向合力作用下自然复位。双侧髂前上棘座装于一顺应摇摆装置上,其作用一是将下肢摇摆力传导至腰部,其二是将前床板旋转摇摆力缓解后传至腰部,既保持有效作用,又避免损伤。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床前部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床中部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床后部位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3、4,图中1是床身,床身1的两侧面内设滑轨16,床身前部设有前床板2,床身中部对称地设有双侧髂前上棘座4,以及后床板5,床身后部设下肢摇摆装置6;前床板2前低后高倾斜放置,与水平线夹角5度,其后端呈圆滑“V”字形,以与人体胸骨下角相吻合,参照图2,前床板通过滑轮22设于带有滑轨的前板支架21上,并通过制动旋钮23锁紧,前板支架21下设前板底座17,前板支架21通过球轴20支撑于前板底座17上,前板底座17内设有相连的电动机24及摇摆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包括变速箱19,变速箱19的输出轴转速为50-60转/分,变速箱19的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25,偏心轮25通过摇摆杆18与前板支架21连接,摇摆传动机构通过前板支架21带动前床板2旋转摇摆;前板底座17通过滑轮11与连动导轨13连接,参照图1、3,连动导轨13的前端通过滑轮14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16连接,后端与床身中部的顺应摇摆装置的底座29连接;前板底座17上设有横向移动调节装置15,该调节装置为一螺杆调节装置;参照图1、3在床身中部,双侧髂前上棘座4对称地设于床身两侧,其表面形状与人体两侧髂前上棘相吻合,双侧髂前上棘座4通过一间距调节装置设于顺应摇摆装置上,间距调节装置包括螺杆30及装于其上的螺母31,螺杆的一端为正丝,另一端为反丝,两个螺母与设于其上的双侧髂前上棘座相对应,并分别安装在螺杆30的正丝和反丝上,通过调节螺杆、螺母来实现双侧髂前上棘座的间距调整;顺应摇摆装置包括上部的支架3g和下部的底座2g,支架通过横轴38定位并支于底座29上,支架3g与底座29之间设有缓冲弹簧28,支架3g与设于其上部的间距调节装置连接,底座29与设于其下部的升降装置26连接;升降装置26为一电动液压升降装置,其举升力为一吨,升距150毫米,在其两侧设有导向柱13,导向柱13与底座29连接;后床板5前高后低倾斜安装,与水平线夹角20度,其前端与顺应摇摆装置上的支架39连接,后端通过滑轮8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16连接;升降装置26升降时可同时带动前床板2、双侧髂前上棘座4、后床板5同步升降;参照图1、4,床身后部设有下肢摇摆机构6,下肢摇摆机构的上部为踝架32,踝架32下设有弹簧套管33,弹簧套管33与传动摇摆机构连接,弹簧套管的下部通过支撑臂36连接底座40,电动机及与之相连的传动摇摆机构设于底座40内,传动摇摆机构的结构与前床板2下的摇摆传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然引力腰椎间盘复位治疗保健床,包括床身(1),其特征在于床身(1)的两侧面内设有滑轨(16),床身前部设前床板(2),中部设双侧髂前上棘座(4)、后床板(5),后部设下肢摇摆装置(6);前床板(2)前低后高倾斜放置,其后端呈圆滑“V”字形,以与人体的胸骨下角相吻合,前床板通过滑轮(22)设于带有滑轨的前板支架(21)上,并通过制动旋钮(23)锁紧,前板支架(21)下设前板底座(17),前板支架(21)通过球轴(20)支撑于前板底座(17)上,前板底座(17)内设有电动机(24)及与之相连的摇摆传动机构,摇摆传动机构与前板支架(21)连接,并带动前床板(2)摇摆;前板底座(17)通过滑轮(11)与连动导轨(13)连接;连动导轨(13)的前端通过滑轮(14)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16)连接,后端与床身中部的顺应摇摆装置连接;前板底座(17)上设有横向移动调节装置(15);双侧髂前上棘座(4)对称地设于床身两侧,其表面形状与人体两侧髂前上棘相吻合,双侧髂前上棘座(4)通过一间距调节装置设于顺应摇摆装置上,顺应摇摆装置与设于其下的升降装置连接;后床板(5)前高后低倾斜放置,其前端与顺应摇摆装置连接,后端通过滑轮(8)与床身两侧面的滑轨(16)连接;升降装置在升降时可带动前床板、双侧髂前上棘座、后床板同时升降;床身后部设下肢摇摆装置(6),其上部为踝架(32),踝架(32)下部为弹簧套管(33),弹簧套管与传动摇摆机构连接,弹簧套管(33)的下部与底座(40)连接,电动机(41)与传动摇摆机构相连接并设于底座(40)内,底座(40)通过滑轮(37)与床身两侧面内的滑轨(16)连接支撑,底座(40)上设有一横向距离调节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洪印王延苗士宝
申请(专利权)人:倪洪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