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增泉专利>正文

双齿条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834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包括机架、齿条、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单向棘轮,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轴、第一从动轴及第二从动轴,两侧对称设有滑道,所述驱动齿轮上设有单向棘轮,驱动齿轮分别铰接于机架驱动轴的两端,所述从动齿轮分别设于第一从动轴及第二从动轴,且两件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条对称设于机架的滑道内,且齿条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往复运动的人力转换至所需的旋转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
的齿条传动机构,尤其是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用人力驱动简易机械解决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例如摇辘轳、推磨、踩自行车等。时至机械产品高速发展的今日,尤其从节能环保、 健身娱乐的视角出发,仍有许多人力机械伴随在人们的身边,并从人体运动学、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挖掘人力机械的潜能,使人体的体能转换为最有效的机械能,研究发现,人体双脚交替蹬踏对外做功的方式,是人体向外输出机械能的有效方式之一,问题是如何设计出一种双脚交替蹬踏对外做功的驱动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本技术可将人力的往复运动转换至生产、生活及健身娱乐环节中所需的旋转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的优点。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其特点在于它包括机架、齿条、驱动齿轮、从动齿轮、单向棘轮,所述机架为长条状,长条一端设有驱动轴、另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轴及第二从动轴,长条两侧对称设有滑道,所述驱动齿轮上设有轴孔及轴肩,从动齿轮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齿轮、单向棘轮各为两件,单向棘轮的扭矩输入环套装于驱动齿轮的轴肩并固定连接,且驱动齿轮经轴孔分别铰接于机架驱动轴的两端,所述从动齿轮为两件,从动齿轮经轴孔分别设于机架的第一从动轴的一端及第二从动轴的另一端,且两件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齿条为两件,对称设于机架的滑道内,且齿条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齿轮及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的单向棘轮以一正一反的旋向设置分别连接于驱动齿轮。本技术可将人力的往复运动转换至生产、生活及健身娱乐环节中所需的旋转运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图3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本技术包括机架1、齿条2、驱动齿轮3、从动齿轮4、单向棘轮 5,所述机架1为长条状,长条一端设有驱动轴11、另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轴13及第二从动轴 14,长条两侧对称设有滑道12,所述驱动齿轮3上设有轴孔及轴肩31,从动齿轮4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齿轮3、单向棘轮5各为两件,单向棘轮5的扭矩输入环套装于驱动齿轮3的轴肩31并固定连接,且驱动齿轮3分别铰接于机架1驱动轴11的两端,所述从动齿轮4为两件,分别设于机架1的第一从动轴13的一端及第二从动轴14的另一端,且两件从动齿轮 4相互啮合,所述齿条2为两件,对称设于机架1的滑道12内,且齿条2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齿轮3及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的单向棘轮5以一正一反的旋向设置分别连接于驱动齿轮3。本技术是这样使用的参阅图1、图2,在两件单向棘轮5的扭力输出环上连接旋转负载,给两件齿条2交替施加与齿条2平行的外力,使两件齿条2做交替的往复运动,在外力的作用下,先驱使一件齿条2右行,由于齿条2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齿轮3及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单向棘轮5套装于驱动齿轮3的轴肩31并固定连接,当其中一件齿条2右行时,齿条2带动驱动齿轮3及同一侧第一从动轴13的从动齿轮4同时转动,驱动齿轮3带动单向棘轮5驱动旋转负载对外做功;由于从动齿轮4为两件,分别设于机架1的第一从动轴13的一端及第二从动轴14 的另一端,且两件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此时,位于第一从动轴13的从动齿轮4带动第二从动轴14的从动齿轮4反转,第二从动轴14的从动齿轮4带动另一件齿条2左行回位;在外力的作用下,再驱使另一件齿条2右行,齿条2带动驱动齿轮3及同一侧第二从动轴14的从动齿轮4同时转动,驱动齿轮3带动反向设置的单向棘轮5继续驱动旋转负载对外做功; 此时,位于第二从动轴14的从动齿轮4带动第一从动轴13的从动齿轮4反转,第一从动轴 13的从动齿轮4带动一齿条2左行回位,两件齿条2交替驱动单向棘轮5的扭力输出环即可输出连续的扭矩,交替往复运行,以连续驱动旋转负载。实施例1参阅图3、图4,将本技术的机架1改装为自行车的车架,将自行车的后车轮6 设于驱动轴11上且后车轮6与两侧单向棘轮5的扭矩输出环连接,在两件齿条2上设置脚蹬21,用双脚交替蹬踏脚蹬21,使齿条2交替往复运行,两件驱动齿轮3带动两件单向棘轮 5连续驱动后车轮6,实现自行车行进的目的。实施例2参阅图1、图2、图5,将本技术的机架1固定,将驱动轴11两侧单向棘轮5的扭矩输出环分别用皮带与水车的转轴7连接,在两件齿条2上设置脚蹬21,用双脚交替蹬踏脚蹬21,使齿条2交替往复运行,两件驱动齿轮3带动两件单向棘轮5连续驱动水车的转轴 7,将水渠内的水位提高,实现取水灌溉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齿条(2)、驱动齿轮(3)、从动齿轮(4)、单向棘轮(5),所述机架(1)为长条状,长条一端设有驱动轴(11)、另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轴(13)及第二从动轴(14),长条两侧对称设有滑道(12),所述驱动齿轮(3)上设有轴孔及轴肩(31),从动齿轮(4)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齿轮(3)、单向棘轮(5)各为两件,单向棘轮(5)的扭矩输入环套装于驱动齿轮(3)的轴肩(31)并固定连接,且驱动齿轮(3)经轴孔分别铰接于机架(1)驱动轴(11)的两端,所述从动齿轮(4)为两件,从动齿轮(4)经轴孔分别设于机架(1)的第一从动轴(13)的一端及第二从动轴(14)的另一端,且两件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所述齿条(2)为两件,对称设于机架(1)的滑道(12)内,且齿条(2)的两端分别与驱动齿轮(3)及从动齿轮(4)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齿条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1)、齿条(2)、驱动齿轮(3)、从动齿轮(4)、单向棘轮(5),所述机架(1)为长条状,长条一端设有驱动轴(11)、另一端设有第一从动轴(13)及第二从动轴(14),长条两侧对称设有滑道(12),所述驱动齿轮(3)上设有轴孔及轴肩(31),从动齿轮(4)上设有轴孔;所述驱动齿轮(3)、单向棘轮(5)各为两件,单向棘轮(5)的扭矩输入环套装于驱动齿轮(3)的轴肩(31)并固定连接,且驱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泉
申请(专利权)人:李增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