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松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高空作业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533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高空作业设备,其中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端具有封闭部,第二端为开放端,封闭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套筒,套设在第一套筒内;拉杆,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套筒的内孔中,拉杆的第一端为连接端,第二端为触发端;拉杆上还具有位于第二套筒的外端的松紧调节件;弹性复位件,安装在第一套筒内,且位于第二套筒和封闭部之间,第一套筒的内部具有对第二套筒内端限位的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簧易失去弹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防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 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高空作业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高空作业设备伸缩结构一般通过链条或钢丝绳来实现同步伸缩,其中链条或钢丝绳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它安全与否直接影响作业性能甚至影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当链条或钢丝绳有松动时应立即终止其工作。为此,在检测链条或钢丝绳是否松弛时,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出的防松检测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0’、第二套筒20’、一次穿设在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20’内的拉杆30’、安装在第一套筒10’内的弹簧50’和调节螺母40’。将第一套筒10’固定在伸缩机构的待测链条或钢丝绳上,并在离拉杆30’的触发端预定距离的地方安装接近开关200’。将拉杆30’的连接端与待测链条或钢丝绳连接,链条或钢丝绳的工作状态下为拉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通过弹簧50’的压缩产生推力,该推力通过第二套筒20’、调节螺母40’传递给拉杆30’,从而对拉杆30’相连的链条或钢丝绳产生预拉紧力。当链条或钢丝绳松弛时,链条或钢丝绳对弹簧50’产生的张力大于拉杆30’对弹簧50’的压缩力。此时弹簧50’由于张力作用推动第二套筒20’向外伸出,从而推动拉杆 30’朝向接近开关200’移动。当拉杆30’和接近开关200’接触时,接近开关200’产生停机感应信号给控制器,使伸缩机构停止工作,从而保证了使用安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松检测装置中,弹簧50’存在弹性失效的可能,当拉杆30’ 对弹簧50’产生的压缩力大于弹簧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后,弹簧50’会被过度压缩,这样会导致弹簧50’变形,长时间过度压缩使弹簧50’难以恢复到自由长度,使弹簧失去弹性,从而导致防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高空作业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易失去弹性进而造成防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端具有封闭部,第二端为开放端,封闭部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套筒,套设在第一套筒内;拉杆,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套筒的内孔中,拉杆的第一端为连接端,第二端为触发端;拉杆上还具有位于第二套筒的外端的松紧调节件;弹性复位件,安装在第一套筒内,且位于第二套筒和封闭部之间,第一套筒的内部具有对第二套筒内端限位的限位部。进一步地,第一套筒的内孔为阶梯孔,阶梯孔的孔肩形成限位部。进一步地,第一套筒为组合套筒,包括外套筒和设置在外套筒内部的内套筒,内套筒的端部形成限位部。进一步地,第二套筒的内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第一套筒的开放端安装有限位盖,限位盖具有的第二通孔,第二套筒穿设在第二通孔中,并且第二套筒的第一凸缘限位在限位盖与限位部之间。进一步地,定位件 为相邻设置的两个螺母。 进一步地,封闭部为沿第一套筒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内凸缘。进一步地,防松检测装置还包括端盖,设置在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形成封闭部。进一步地,在第一套筒内设有调整垫圈,调整垫圈设置在弹性复位件和封闭部之间,或者调整垫圈设置在第二套筒和弹性复位件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套筒的开放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空作业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松检测装置,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一套筒设置在高空作业设备的臂架上,高空作业设备还包括接近开关,设置在臂架上,且与拉杆的触发端具有预定距离。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套筒内部设有限位部,对第二套筒朝向第一套筒运动起到限位作用,这样,对弹性复位件进行了保护,可有效避免弹性复位件的因过度压缩导致失效从而引起的防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差的问题,从而保证了使用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链条拉紧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链条松弛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防松检测装置的零件分解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零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结合参见图2至图4,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防松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在链条拉紧状态和松弛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因链条和钢丝绳在伸缩结构中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仅以链条为例进行介绍。第一实施例的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0、 第二套筒20、拉杆30、松紧调节件40和弹性复位件50。第一套筒10安装在伸缩结构的臂架上,第二套筒20和弹性复位件50设置在第一套筒10内。拉杆30,穿设在第一套筒10 封闭部11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套筒20的内孔中,并且,拉杆30的第一端为连接端,连接链条 100,第二端为触发端,用于在链条100松弛时与安装在臂架上的接近开关200接触产生停机信号。松紧调节件40设置在第二套筒20的外端,用于调节弹性复位件50的初始压缩量。 第一套筒10的内部还具有对第二套筒20内端限位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对第二套筒20朝向第一套筒10运动起到限位作用,这样,对弹性复位件50进行了保护,可有效避免弹性复位件50因过度压缩导致失效从而引起的防松检测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差的问题。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套筒10的内孔为阶梯孔,阶梯孔的孔肩形成限位部。此实施例中的第一套筒10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第一套筒10的封闭部11为形成于所述第一套筒10端部的结构或者为能够使第一套筒10封闭的单独的结构。优选地,如图2所示,封闭部11为沿第一套筒10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内凸缘。优选地,第二套筒20的内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21,第一套筒10的开放端安装有限位盖14,限位盖14具有的第二通孔,第二套筒20穿设在第二通孔中,并且第二套筒20的第一凸缘21限位在限位盖14与限位部之间。限位盖14和第一凸缘21的作用是限制第二套筒20进而限制拉杆30朝向接近开关200的移动范围,防止因链条100松弛造成拉杆30过度抵压接近开关200造成器件损坏,另外,第二通孔与第二套筒20的配合也有助于减少第二套筒20的径向跳动。优选地,定位件40为相邻设置的两个螺母螺母41和螺母42,设置两个螺母具有防松的作用。优选地,第一套筒10的开放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便于安装在伸缩结构的臂架上。优选地,在第一套筒10内设有调整垫圈60,调整垫圈60设置在弹性复位件50和封闭部11之间,或者调整垫圈60设置在第二套筒20和弹性复位件50之间。调整垫圈60 的安装数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增减。当调整垫圈60设置在第二套筒20和弹性复位件50之间时,第二套筒20内端和调整垫圈60限位于第一套筒10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0),第一端具有封闭部(11),第二端为开放端,所述封闭部(11)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套筒(20),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10)内;拉杆(30),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套筒(20)的内孔中,所述拉杆(30)的第一端为连接端,第二端为触发端;所述拉杆(30)上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套筒(20)的外端的松紧调节件(40);弹性复位件(50),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10)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20)和所述封闭部(1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0)的内部具有对所述第二套筒(20)内端限位的限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松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套筒(10),第一端具有封闭部(11),第二端为开放端,所述封闭部(11)上设有第一通孑L ;第二套筒(20),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10)内;拉杆(30),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套筒00)的内孔中,所述拉杆(30)的第一端为连接端,第二端为触发端;所述拉杆(30)上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套筒00)的外端的松紧调节件(40);弹性复位件(50),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10)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套筒00)和所述封闭部(U)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0)的内部具有对所述第二套筒00)内端限位的限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0)的内孔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的孔肩形成所述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10)为组合套筒, 包括外套筒(1 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筒(1 内部的内套筒(13),所述内套筒(1 的端部形成所述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00)的内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21),所述第一套筒(10)的开放端安装有限位盖(14),所述限位盖(14)具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清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联重科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