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减震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501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助力减震鞋底,由上而下由上层、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复合而成,上述助力减震层包括至少一根弹簧和气垫;上述弹簧和上述气垫分别设于脚掌对应位置和脚跟对应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鞋底,当脚底对其进行踩压时,通过弹簧的弹性产生助力,再加上气垫的缓冲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鞋底在起跳时可增加助力、落地时可增强缓冲,使人们在运动时更加轻松、有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助力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行走或运动中,鞋子上能对人体起到助力或缓冲作用的部位多为鞋底,现有的此类鞋底,由上而下由上层、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复合而成,一部分鞋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助力减震层是由一些具有弹性的鞋材制成,且其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合为一体, 即整个鞋底只有接触脚底的上层和接触地面的由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合为一体的下层,由于弹性材料的弹性有限,只依靠弹性材料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助力和减震的效果;另一部分鞋底的助力减震层采用气垫,中间层与底层合二为一,由于鞋底对气垫材料的要求较高,因此,气垫多只能做成小面积,难做成覆盖全鞋底的形式,而且气垫的弹性也有限,所以其起到助力和减震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提供助力和减震功能的助力减震鞋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助力减震鞋底,由上而下由上层、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复合而成,上述助力减震层包括至少一根弹簧和气垫;上述弹簧和上述气垫分别设于脚掌对应位置和脚跟对应位置。上述上层和上述中间层对应上述弹簧的位置分别一体设有与上述弹簧的内径相适配的凸部;上述气垫的上下表面设有凹坑或凸起,上述上层和上述中间层对应上述气垫的位置分别设有与上述凹坑或凸起相适配的凸起或凹坑。上述弹簧有多根,以上述上层和上述中间层上对应于同一根弹簧的两个上述凸部为一对,各对上述凸部间具有间隙。上述上层为TPU材料层,上述中间层为高柔性EVA材料层,上述底层为高耐磨橡胶底片材料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用于鞋底,当人们行走或运动时,脚会对鞋底产生压力,此压力分为起跳时的压力和落地时的压力,起跳时不应有缓冲,应该是助力,否则会影响弹跳高度;而落地时正好相反,需要的是缓冲,而不是助力。本新型在人们起跳时将弹簧所处位置作为施力位置,在人们落地时,将气垫所处位置作为主要施力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鞋底起跳时可有效增加助力,落地时可有效增强缓冲,使人们在运动时更加轻松、有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上层12-凸起21-弹簧221-凹坑3-中间层32-凸起22-气垫 222-凹坑 31-凸部 4-底层11-凸部 2-助力减震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一种助力减震鞋底,如图1、2所示,包括上层1、凸部11、凸起12、助力减震层2、弹簧21、气垫22、凹坑221、凹坑222、中间层3、凸部31、凸起32和底层4。由上而下依次由上层1、助力减震层2、中间层3、底层4复合而成,助力减震层2包括复数根弹簧21和一个气垫,弹簧21放置在脚掌对应的位置,气垫22放置在脚跟对应的位置;每根弹簧21都呈竖状立于上层1和中间层3之间,每根弹簧21对应的上层1和中间层3上的位置,都分别一体设有与弹簧21的内径相适配的凸部11和凸部31,上层1和中间层3上对应于同一根弹簧的凸部11和凸部31为一对,凸部11和凸部31起到对弹簧 21限位的作用,使弹簧21不易移位,且每根弹簧21对应的每对凸部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 使弹簧21有足够的收缩空间。气垫2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凹坑221和凹坑222,凹坑221 和凹坑222对应的上层1和中间层3上的位置也分别一体设有与凹坑221和凹坑222相适配的凸起12和凸起32,相对应的凹坑和凸起为一对,每对凹坑和凸起对气垫22都有限位作用。本技术在生产时,上层1采用TPU材料,中间层3采用高柔性EVA材料,底层4 采用高耐磨橡胶底片材料,上层1和中间层3在本技术整体的两侧和后侧分别向下和向上延伸,突出部分将弹簧21和气垫22包裹,可采用胶合的方式防止弹簧21和气垫22侧向或后向移位。本技术在使用时,多用于运动鞋的鞋底,当人们运动时,脚底会对鞋底产生压力,此压力分为起跳时的蹬力和落地时的踩力,起跳时不需要缓冲,只要助力,否则会影响弹跳高度;而落地时正好相反,需要的是缓冲,而不是助力。人们在起跳时,脚掌用力蹬踏弹簧21对应的上层1上的位置,进而弹簧21会受力收缩,积累弹性势能,直至脚掌将离开上层1时,弹簧21的势能开始释放,会将力量通过上层1传递给脚掌,由此产生助力来增加运动者的弹跳能力,脚踩的越用力,弹簧21给的力也就越大;当人们在落地时,脚跟和脚掌都用力踩压整个鞋底,脚跟部位受力更大,弹簧21会收缩以缓冲部分踩力,气垫作为主要受力位置,其弹性较弱,变形缓慢,由于气垫的此特性,其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起到缓冲作用。上层与脚底接触,采用柔软的TPU主要起到让脚感觉舒适的作用;每对对应弹簧设置的凸部和凸部都有对弹簧进行限位的作用,而且可消音,也可保护弹簧不被过度压迫; 每对对应气垫设置的凹坑和凸起都有对气垫进行限位的作用;中间层采用高柔性的EVA, 可配合弹簧变形,不限制弹簧的弹力;底层采用高耐磨橡胶底片材料,其防滑耐磨性能可使本新型更适用于运动,且使用寿命较长。本技术根据不同运动者的运动习惯,可将弹簧、气垫的位置和数量进行调整, 以达到最好的助力和减震效果。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和适用范围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其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都将视为对本技术的专利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减震鞋底,由上而下由上层、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助力减震层包括至少一根弹簧和气垫;上述弹簧和上述气垫分别设于脚掌对应位置和脚跟对应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减震鞋底,由上而下由上层、助力减震层、中间层、底层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助力减震层包括至少一根弹簧和气垫;上述弹簧和上述气垫分别设于脚掌对应位置和脚跟对应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层和上述中间层对应上述弹簧的位置分别一体设有与上述弹簧的内径相适配的凸部;上述气垫的上下表面设有凹坑或凸起,上述上层和上述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晋江市大远鞋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