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2612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阀厅和第二阀厅,以及设置在中间的第三阀厅和第四阀厅;在第一阀厅和第三阀厅之间设置主控楼,在第二阀厅和第四阀厅之间设置辅控楼;在每组换流变上方架设有汇流母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换流站内阀厅数量过多的布置问题,针对多个阀厅的布置,提出了将多个阀厅“一字型”排开布置的方案,同时提出了汇流母线、搬运轨道、控制楼的设置方式,可以用于特高压换流站以及双回直流合建的换流站换流区域的布置方案,具备节约占地、远期扩建方便等优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加以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输电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直流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直流点对点输电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输配电网络中重要的环节,成为了我国互联电力系统中的枢纽,起着输送巨大电力和系统联网的关键作用。同时由于直流输电工程输电容量的不断增大,传统的士500kV、单回3000MW的直流输电方案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士SOO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士500kV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逐渐投入应用。在国内外多数已建士5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大多采用每极1个12脉动阀组,双极直流典型接线;每极设置一个阀厅,全站共两个阀厅,设一个主控楼,布置在两个阀厅中间,阀厅及控制楼整体布置在站区的中间。但是对于士SOOkV换流站以及士500kV双回直流合建的换流站,全站12脉动阀组的数量达到了 4个,因此阀厅数量较传统士500kV换流站增加了 1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解决了多阀厅换流站的换流装置布置问题,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增强了直流换流站稳定运行的能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阀厅和第二阀厅,以及设置在中间的第三阀厅和第四阀厅;在第一阀厅和第三阀厅之间设置主控楼,在第二阀厅和第四阀厅之间设置辅控楼;在每组换流变上方架设有汇流母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换流站内阀厅数量过多的布置问题。针对多个阀厅的布置,提出了将多个阀厅“一字型”排开布置的方案,同时提出了汇流母线、搬运轨道、控制楼的设置方式,可以用于特高压换流站以及双回直流合建的换流站换流区域的布置方案,具备节约占地、远期扩建方便等优点,便于在工程实际中加以应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配置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阀厅1和第二阀厅 2,以及相邻设置在中间的第三阀厅3和第四阀厅4 ;在第一阀厅1和第三阀厅3之间设置主控楼5,在第二阀厅2和第四阀厅4之间设置辅控楼6 ;在每组换流变上方架设一跨两相汇流母线7,汇流母线7平行于交、直流场布置,实现六台换流变网侧母线的并联。阀厅“一字型”布置,将全站M台换流变一字排开布置在阀厅靠交流场的一侧,平行于直流场布置,在靠交流场侧设置有轨道,用于安装、搬运换流变。对于士SOOkV换流站,所述第一阀厅1为极二高压阀厅,第二阀厅2为极一高压阀厅,第三阀厅3为极二低压阀厅,第四阀厅4为极一低压阀厅。对于双回士500kV换流站,所述第一阀厅1为直流I回双极正阀厅,第二阀厅2为直流II回双极负阀厅,第三阀厅3为直流I回双极负阀厅,第四阀厅4为直流II回双极正阀厅。在每个阀厅顶部设置巡视通道,阀厅与控制楼之间设置防火门连通,防火门均向主(辅)控楼侧开启。这样控制楼布置在功能上更清晰,并可减少换流区域的横向长度,提高直流场的利用率。对于“一字型”布置方案,换流区域横向尺寸由四个阀厅和两个控制楼总长度决定,纵向尺寸由阀厅空调设备、阀厅宽度、换流变防火墙、隔声屏障位置、换流变运输空间共同决定。由于换流变数量多,施工时存在多台变压器同时组装的可能,换流变靠交流侧的运输和组装通道距离按一台变压器组装、另一台变压器能运输通过考虑,同时考虑加装隔音屏障的条件。“一字型”布置方案换流变运输轨道如图1所示,在广场靠交流场平行于阀厅铺设双轨道构成换流变运输主轨道,换流变基础与双轨道间铺设单轨道。备用换流变布置在交流开关场地内,垂直于阀厅布置。备用换流变布置方式与运输轨道设置使备用换流变在推运过程中无须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阀厅和第二阀厅,以及设置在中间的第三阀厅和第四阀厅;在第一阀厅和第三阀厅之间设置主控楼,在第二阀厅和第四阀厅之间设置辅控楼;在每组换流变上方架设有汇流母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两端的第一阀厅和第二阀厅,以及设置在中间的第三阀厅和第四阀厅;在第一阀厅和第三阀厅之间设置主控楼,在第二阀厅和第四阀厅之间设置辅控楼;在每组换流变上方架设有汇流母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布置结构的直流换流站换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明王强胡劲松余波吴怡敏王代荣李龙才丁晓飞曹尹刘正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