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连才专利>正文

木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20642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参照《三国志》及其他史料记载的木牛的形态结构、功能,结合研究、实践设计制作出来的人力运输机械。它利用了杠杆平衡和杠杆省力的原理,两个支点相互转换,实现了省力前行;再加上腹、领、头、角、足、肋、舌、脚、辕、鞦轴等这些特殊构件的应用,成为一部高效、省力的运输机械。又利用杠杆能改变力的方向,实现了群行。它佐证了历史,彰显了古人智慧,也能被当代路况较差区域的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工具
技术介绍
中国古籍《三国志》中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由于战争需要设计、制作出木牛流马用以军队粮,并且在《三国志、武侯传》中记载有木牛的形态。现代的人们对此有众多设计,使木牛的形状千姿百态,如号为00264520、3 ;200520243322,8 ;200720079792、 1 ;2008200110933,6 20101(^86045、1中国专利。他们把木牛流马做成一物,或用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与记载不符或不适合长途运输的机械,对复原木牛没有任何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做木牛首先要研究‘木牛法’,根据实际为木牛定型。《三国志、武侯传》 记载木牛的形制为“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这里有木牛作用效率的描述,更主要的是对木牛形态的描述。从《武侯传》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木牛的形态并不是与耕牛一模一样,木牛只是意义上的牛,说是牛是因为它具有耕牛的某些特征,和耕牛一样有运输粮食的作用。也可以看出与耕牛有许多差异,如“方腹、曲头、一脚四足、横领……”等,这些都是与耕牛不同的地方。 可能这个机械被叫做木牛了,它的部件只能以牛身上的名称来命,这些特殊构件应用特殊作用。《武侯传》中记载的木牛的形态是直观的,仿佛一个人站在那指着木牛说“曲者为头、双者为脚、横者为领……”。它的每个构件站在旁边的人一眼就能看到,仿佛给我们一个侧面图。《武侯传》中说“木牛者方腹曲头”,很明确地说明了腹与头的形状,腹是方形的, 用来装粮食的箱子,这是定论。头是曲形的;,至少应有一个曲面的特点。“一脚四足”。耕牛有四条腿,很明显木牛要比耕牛多一个着地的脚,它明显区别于其他四足,有脚的形状。“头入领中”,领颈、脖子,耕牛的领前连牛头后连牛体,木牛的体没有别的,只有方腹,领只能在方腹的前上部,后面说“横者为领”说明是横向连接。“头入领中”说明木牛的头没有在领的前面,它在领里。“舌著于腹”,木牛的形态是直观的,舌应一眼就能被看到,“舌著于腹”说明舌在腹上,腹的前上部是领,领里有头,舌只能在领下面的腹上。后面又说“垂者牛舌”,说明舌在那垂着。由《三国演义》得知舌是一种制动装置,一般动牛舌木牛就不动了,那么这个垂着的牛舌会不会在向上翘起时,就产生制动的效果?值得思考。“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说明木牛只有运输量大,一个人操纵几个“群行”时才能用得上,否则不值得。也可以看出“群行者二十里”是经过测量的。而“特行者数十里”就是估计的数值了,可能没有测量过只是估计,也可能因路况的不同无法计算。木牛的群行有很大的难度,栈道不宽不能并排几个,只能前后几个,且不说后面的木牛靠什么方式获得动力,单就木牛间的距离就很难保持;它们间的距离应保持一定,绝不能一会远一会近,它们做相同的运动,走相同的距离,一动全动,一停全停。下面说“双者为脚”,岂不与前面所说的“一脚四足”相矛盾吗?这也只能理解为两个有脚特点的构件是连在一起的。又说“转者牛足”,说明足是能转动的,它是木牛法中唯一说明能转动的结构,可能是木牛的运动结构。牛足应在木牛的两侧,每侧两足,继分前后两足,共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曲者为牛肋”,可以看出牛背是被什么东西覆盖,由于运粮的需要,它应是防雨设施。腹是方形可以装粮的箱子。“曲肋”?耕牛的肋是由背部的脊柱至胸腹,保护内脏器官的曲形骨头。木牛的肋也应是自背而出,位于腹侧的曲形装置。“刻者牛齿”;齿的位置应接近于舌,舌的上面是领,领里有头,齿只能在舌的下面了,应有齿型。“立者为牛角”;它一定在头上,是立着的角,它也应有它的作用。“细者牛鞅”;牛鞅是牛拉车时架在脖子上木质的,增加受力面积,防止牛领受伤的装置。这里用“细”,又该怎样理解呢?牛鞅上系的是套,套是用绳子做的,木牛是否直接拉套,木牛没有用木质鞅的必要?这根经过牛脖子的套,被叫做牛鞅了?“摄者牛鞦轴”;摄拿、取。牛鞦是放在牛后,牛倒车时靠臀部的作用力,使车后退的装置。“摄者牛秋轴”,说明伸手就能拿到的轴就是牛鞦轴。它应在牛的后面靠臀的位置, 并应有鞦的作用。“牛仰双辕”;说明木牛在站立时是仰着的,它的前部要比后部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木牛动起来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设想它的前部下落,站时仰着走时下落,一步一站他就会一落一起;这样的形态让人想到杠杆,它是一个省力机械,应用杠杆原理是很正常的。“双辕”说明牛体两侧有两根相当于辕的构件。“人行六尺、牛行四步”;当时的尺要比现在的小些,每尺约为24. 1cm,六尺约为 145cm,木牛要走四步。耕牛的最高速度是它奔跑时的速度,两只前腿迈出,着地往回扒,身体前进,后腿前迈,后腿所迈的是重复前腿的距离,也就是迈前腿、迈后腿两步耕牛才能完成整体前进的运动。而木牛前进145厘米也可看做迈前腿两步、迈后腿两步即四步前行的距离,而迈前腿和迈后腿每步应走72. 5cm,这样木牛的效率才是最高的。“载一岁粮”;三国文化研究中心的郭清华主任,明确指出木牛的载重是大米600 斤。“日行二十里”说明木牛一天能走二十里,这个速度是很慢的,一个正常成年人步行每小时的路程是10-12里,二十里只是一个人两小时的路程。“人不大劳”;说明木牛是需要人操纵的,他只是一个省力的运输机械,并不是自动机械。结合研究、实践设计出了木牛的侧面图,如图1以木质材料、以卯榫工艺加工出了木牛,如图2木牛的结构此木牛是一种运输机械,它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杠杆省力原理,使以木牛牛体为杠杆,以足轴,体轴为支点,在相互改支点变的情况下,实现了省力的前进运动。加上头,脚,齿,肋辕等特殊构件,组成了一个能适合山路运输的运输机械。11、12腹是方形的箱子,容积为0. 153m3,前后两腹,共装粮600斤,即三国时期的“一岁粮”。此形状方便了加工,也实现了装粮的功能。其上有盖,可防日晒,雨林并防止运输中粮食撒落。13后足轴位与牛体上部中点,脚与前足中间的轴——14体轴位于牛体下部中点, 使以牛体为杠杆的运动,不论以13后足轴为支点,还是以体轴为支点,对于牛体前后的腹来说都是平衡的。头、领、脚、和齿又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使按下牛角,拉起牛齿的每次运动都是省力的。13后足可绕轴转,16前足为了减少磨擦和适合长途运输装有两轮,(应叫辁)即转者牛足。人用手拉下1牛角,下按时,13后足轴带动9后足向前拉动,由重力作用后足被拖着向前前进73cm,当人们拉起牛齿时,13后足便支掌着地面使牛只能前进,这时16前足及7脚前进73cm,往复两次,木牛前进146cm,即“人行六尺,牛行四步”。7脚是木牛的刹车装置,人在推木牛上陡坡推不动时,人在前按下1牛角,拉起4 牛齿使牛前行,脚使木牛的前足每走一步都能被支住不动,防止后退,下坡时脚拖地又起到刹车的作用,保障了运输的安全。为了使脚加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做成了长方形,因其在向前前进时会遇到障碍物,为了躲避障碍物,前部有向上的斜坡和翘头,即形似脚型。为增加其牢固性和与辕、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木牛是一种运输机械,它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杠杆省力原理,使以木牛体为杠杆,以足轴、体轴为支点,在相互改变支点的情况下,实现了省力的前进运动;加上头,脚,齿,肋辕等特殊构件,组成了一个能适合山路运输的运输机械;木牛车是由腹、头、角、舌、足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产生了省力的效果,这时体轴所连带辕、前足和脚向前前进一步。距体轴距离相等产生平衡,牛领、及其中的头、头上的角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产生了省力的效果,这时位于背部上端的脚轴,拉动脚向前走一步,当拉起牛齿时,后足由于其下端在地上支着,使牛体以后足轴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前、后腹距后足轴的距离相等,产生平衡,齿又、齿、肋、脚、鞅、辕、鞦轴组成的形状似牛的运输机械;可推;在平路、缓坡路、下坡路可以推行,是一辆车;在上陡坡一个人的力量推不上去时,再用上按牛角、下拉牛齿的方法使木牛继续前进,当手按牛角使腹下落时,此时的牛体以体轴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因前后腹

【技术特征摘要】
1.木牛是一种运输机械,它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杠杆省力原理,使以木牛体为杠杆, 以足轴、体轴为支点,在相互改变支点的情况下,实现了省力的前进运动;加上头,脚,齿,肋辕等特殊构件,组成了一个能适合山路运输的运输机械;木牛车是由腹、头、角、舌、足、齿、 肋、脚、鞅、辕、鞦轴组成的形状似牛的运输机械;可推;在平路、缓坡路、下坡路可以推行, 是一辆车;在上陡坡一个人的力量推不上去时,再用上按牛角、下拉牛齿的方法使木牛继续前进,当手按牛角使腹下落时,此时的牛体以体轴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因前后腹距体轴距离相等产生平衡,牛领、及其中的头、头上的角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产生了省力的效果,这时位于背部上端的脚轴,拉动脚向前走一步,当拉起牛齿时,后足由于其下端在地上支着,使牛体以后足轴为支点做杠杆运动,前、后腹距后足轴的距离相等,产生平衡,齿又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产生了省力的效果,这时体轴所连带辕、前足和脚向前前进一步。2.腹由于加工的需要成为方形,为了产生杠杆平衡的效果,分别设置在牛体的前、后部,成为两腹,容积为0. 153m3,共装粮600斤,即三国时期的“一岁粮”;此形状方便了加工, 也实现了装粮的功能,其上有盖,可防日晒,雨林并防止运输中粮食撒落。3.后足轴位与牛背上部中点,脚与前足中间的轴——体轴位于牛体下部中点,使以牛体为杠杆的运动,不论以足轴为支点,还是以体轴为支点,对于牛体前后的腹来说都是平衡的;头、领、脚和齿又增加了杠杆的长度,使按下牛角,拉起牛齿的每次运动都是省力的;后足可绕轴转,前足为了减少磨擦和适合长途运输装有两轮,可转,即转者牛足;人用手拉下牛角,下按时,后足轴带动后足向前前进,由于重力作用后足被拖着向前前进73cm,当人们拉起牛齿时,后足便支掌着地面使牛只能前进,这时前足及脚前进73cm,往复两次,木牛前进146cm,即“人行六尺,牛行四步”。4.脚是木牛的刹车装置,人在推木牛上陡坡推不动时,人在前按下牛角,拉起牛齿使牛前行,脚使木牛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才
申请(专利权)人:张连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