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杆安全接头及插接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7444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和插接杆组件。其中,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所述插接杆组件包括多节插接杆以及前面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所述多节插接杆中的最后一节插接杆与螺杆泵转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无法正常起出的问题,防止锯杆现象,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管杆套起造成井场污染问题,节省起杆时间,避免杆的浪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采油机械领域,属于一种防止螺杆泵井砂卡后插接杆无法起出的一种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及插接杆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螺杆泵采油技术在现场应用日益广泛,但螺杆泵出现砂卡的井普遍存在,螺杆泵井发生砂卡后,由于插接杆不能倒扣,插接杆砂卡后无法正常起出。要起出插接杆,只能锯断它,这样造成全井的插接杆都得锯掉,造成很大的浪费,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以解决现有的螺杆泵井发生砂卡后,插接杆砂卡后无法正常起出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其中,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为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和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前一节插接杆的母槽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内腔中,后一节插接杆的公槽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内腔中。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为筒状并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易断部为剪断槽。进一步地,所述剪断槽为环形槽,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在所述环形槽处的壁厚小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处的壁厚。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安装在螺杆泵转子之上的第二根插接杆和第三根插接杆之间。进一步地,每节所述插接杆的母槽为燕尾形或齿形,每节所述插接杆的公槽为与所述燕尾形或齿形相咬合锥台形。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插接杆组件,其中,所述插接杆组件包括多节插接杆以及前面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所述多节插接杆中的最后一节插接杆与螺杆泵转子连接。由于插接杆安全接头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在设定载荷下,例如,通过作业机提升插接杆,插接杆安全接头从易断部断开,插接杆安全接头上部的插接杆可以顺利起出,从而达到保护插接杆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接杆安全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接杆安全接头与前后节插接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Q、插接杆安全接头 U、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15、易断部30、前一节插接杆33、前一节插接杆的母槽 50、后一节插接杆53、后一节插接杆的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接杆安全接头以及该插接杆安全接头与前后节插接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具有两个连接端,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为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11和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13,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30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50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以便传递扭矩。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 10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15。易断部15可以为受力薄弱部,以使插接杆安全接头10在设定载荷下自动断开,插接杆安全接头上部的插接杆可以顺利起出,从而达到保护插接杆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易断部15为剪断槽,这样,加工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为筒状并为一体式结构。这样,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整体制作也较为简单,成本低,便于和前后节插接杆安全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剪断槽为环形槽,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在所述环形槽处的壁厚小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13处的壁厚。通常,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在所述环形槽处的壁厚也小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 11处的壁厚,这样,能够既保证在正常工作时插接杆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也能够保证易断部 15能按设计要求自动剪断。进一步地,前一节插接杆的母槽33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11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内腔中,后一节插接杆的公槽51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 13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内腔中。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内腔中,前一节插接杆的母槽33与后一节插接杆的公槽51互相要相互咬合,传递扭矩。例如,每节插接杆的母槽为燕尾形或齿形,每节所述插接杆的公槽(为突出的形状)为与所述燕尾形或齿形相咬合锥台形,这样前后插接杆的扭矩传递较好,不会轻易发生打滑,而且,还便于更换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I0为筒状并为一体式结构并使得前后节插接杆插接在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内腔中,实现了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与前后节插接杆的锲入式连接,插接杆安全接头10套在插接杆公槽和母槽外面起到固定并连接二节插接杆的作用,并承受杆的轴向力,但不传递扭矩,在正常工作时相当于一个连接杆。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安装在螺杆泵转子之上的第二根插接杆和第13、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 31、前一节插接杆的公槽 51、后一节插接杆的公槽三根插接杆之间。这样,可以防止出砂过多,把插接杆安全接头也埋住。如果插接杆卡得死, 剩下的2-3根杆和转子拔不出来,可以锯掉后起出来,最后转子拔不出来,随油管和泵一起起出来就行。如果没有安全接头的话,全井的杆都得锯,设计安全接头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大量锯杆。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插接杆组件,其中,所述插接杆组件包括多节插接杆以及前面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所述多节插接杆中的最后一节插接杆与螺杆泵转子连接。例如,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安装在螺杆泵转子之上的第二根插接杆和第三根插接杆之间。下面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I0为筒状并为一体式结构并使得前后节插接杆插接在插接杆安全接头10的内腔中,实现了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10与前后节插接杆的锲入式连接,插接杆安全接头10套在插接杆公槽和母槽外面起到固定并连接二节插接杆的作用,并承受杆的轴向力,在正常工作时相当于一个连接杆,但不传递扭矩;而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以便传递扭矩。当油井出现砂卡以后,用作业机上提插接杆, 当作用在杆上的载荷达到设定载荷,例如为170KN时,插接杆安全接头10从剪断槽处剪断, 其上部的插接杆杆可以顺利起出,从而达到保护插接杆的目的。如果插接杆卡得死,剩下的插接杆和转子拔不出来,可以锯掉后起出来,最后转子拔不出来,随油管和泵一起起出来就行。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无法正常起出的问题,防止锯杆现象,解决了插接杆砂卡后管杆套起造成井场污染问题,节省起杆时间, 避免杆的浪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为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杆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前一节插接杆的尾部和后一节插接杆的首部相互咬合,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具有在设定载荷下的自动断开的易断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分别为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和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前一节插接杆的母槽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内腔中,后一节插接杆的公槽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第二端插接在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的内腔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杆安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杆安全接头为筒状并为一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美华郑术生蔡德军王晓东赵永仁梅玉芬胡文堂杨宝春罗艳红付自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