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幼新专利>正文

仿真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61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壳、框架、滚轮及其滚轮轴,框架由“目”字形的上框、受力框、下框、及连接上框和下框的竖条板组成,各框上设穿孔,各穿孔中穿设竖杆,各竖杆由下而上穿过下框穿孔、下弹簧、受力框穿孔、上弹簧、上框穿孔,竖杆顶端与上框连接,滚轮轴与竖杆的底端连接,滚轮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六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右斜排列凸点型、竖向排列凸点型、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光滑型,各滚轮套设于滚轮轴上。它可模拟医师的按摩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实施按摩。(*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器械,特别是可模拟医师按摩手法的按摩器。生活在自然界的人类,由于受风、寒、湿的侵袭,以及劳作、外伤等原因,会造成肌肉强直、韧带粘连,身体某些部位也会有麻木和酸痛感。这类疾病通常用医师按摩的方法治疗,按摩治疗一般需要数个疗程,病人往往因花费的时间较多而感到十分不便。为此,市场上出现了适合家庭使用的各种按摩器械,但它们不能模拟医师的按摩手法,如市售的″按摩椅″,其体积笨重、价格昂贵,且只能简单重复一种动作;又如一种由支架和带有凸齿的滚轮构成的″月球车″,其滚轮上的凸齿面积过大,无法准确刺激穴位,在人体凹凸不平的体表上无法达到有效的按摩治疗效果。鉴于上述,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体现中医″治病求本″和″内病外治″治疗原则的仿真按摩器,它可模拟医师的按摩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实施按摩,达到治疗和保健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真按摩器,包括框架、滚轮及其滚轮轴,滚轮轴与框架连接,其中所述框架由上框、受力框、下框、连接所述上框和下框的竖条板组成,上框、受力框、下框三者形状相同,均为由若干横条板和二竖条板组成的似″目″字形的矩形框,所述各框上设穿孔;所述框架的各穿孔中穿设竖杆,所述各竖杆由下而上穿过下框穿孔、下弹簧、受力框穿孔、上弹簧、上框穿孔,竖杆顶端与上框连接;所述滚轮轴的数量与所述横条板的数量相同,滚轮轴与所述竖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滚轮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六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右斜排列凸点型、竖向排列凸点型、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光滑型,各滚轮套设于所述滚轮轴上;所述框架装在无底的外壳内,外壳的顶面开孔,外壳的底沿与所述下框固定;所述受力框上固定一个露出于外壳顶面的握柄。在本技术的实施措施中所述框架的各框均为由六个横条板和二个竖条板组成的矩形框,所述左斜排列凸点型滚轮、右斜排列凸点型滚轮、竖向排列凸点型滚轮、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滚轮、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滚轮、光滑型滚轮,依照六根滚轮轴的排列顺序,分别套设在每根滚轮轴上。所述每一滚轮轴上等距连接四根所述竖杆,将滚轮轴分隔成三段,每段滚轮轴上并排套置两个滚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它可模拟医师的按摩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实施按摩,达到治疗和保健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框的结构图;图3为滚轮结构图。请参见图1。本技术包括外壳1、框架2、滚轮轴3、滚轮4,其中框架2由上框21、受力框22、下框23、连接上框21和下框23的竖条板27组成,上框21、受力框22、下框23三者形状相同,均为由图2所示的六条横条板和二竖条板组成的似″目″字形的矩形框,各框上设穿孔24,上框21和下框23两者的四角处用四根竖条板27连接,构成框架。框架2的各穿孔24中穿设竖杆25,各竖杆25由下而上穿过下框23的穿孔、下弹簧5、受力框22的穿孔、垫圈及上弹簧6、上框21的穿孔,竖杆25的顶端与上框21用螺母26固定,竖杆25上对应于垫圈底部处有一支承垫圈的突起(图中未示)。框架2装在无底的外壳1内,外壳1的顶面中央开窗孔,外壳1的底沿与下框23固定,受力框23上固定一个露出于外壳顶面的握柄7。滚轮4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图3所示六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4A、右斜排列凸点型4B、竖向排列凸点型4C、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4D、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4E、光滑型4F。滚轮轴3的数量与横条板相同,共有六根滚轮轴3,其与竖杆25的下端连接,每一滚轮轴3等距连接四根竖杆25,四根竖杆25将滚轮轴3分隔成三段,每段滚轮轴3上并排套置两个滚轮4。左斜排列凸点型滚轮4A、右斜排列凸点型滚轮4B、竖向排列凸点型滚轮4C、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滚轮4D、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滚轮4E、光滑型滚轮4F等六种滚轮,依照六根滚轮轴的排列顺序,分别套设在每根滚轮轴上,即在第一根至第六根滚轮轴上,依序分别套设六个滚轮4A、六个滚轮4B、…六个滚轮4F。使用时,手持握柄7向下施力并前后移动,按摩者施加的力通过握柄7传到受力框22上,再通过弹簧送到滚轮轴3。按摩过程中,各排滚轮4可模拟医师的五种按摩手法″拨、点、揉、滚、抹″,其中左斜排列凸点型滚轮4A和右斜排列凸点型滚轮4B主″拨″,能拨离粘连的韧带、梳理强直肌肉;竖向排列凸点型滚轮4C主″点″,即点穴,通过点穴使穴位部产生麻酸胀的感觉,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滚轮4D主″揉″,可舒筋活络;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滚轮4E主″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光滑型滚轮4F主″抹″,即通络活血、舒展韧带与肌肉。套在各竖杆25上的上、下弹簧有两个作用,一是适应人体体表凹凸不平,二是缓冲加到人体的按摩力量,避免造成皮肤和肌肉的损伤。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每一滚轮轴可用多根竖杆分段,也可只连接两根竖杆而不分段,每段滚轮轴上也可只套设一个或多个滚轮。权利要求1.一种仿真按摩器,包括框架、滚轮及其滚轮轴,滚轮轴与框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上框、受力框、下框、连接所述上框和下框的竖条板组成,上框、受力框、下框三者形状相同,均为由若干横条板和二竖条板组成的似″目″字形的矩形框,所述各框上设穿孔;所述框架的各穿孔中穿设竖杆,所述各竖杆由下而上穿过下框穿孔、下弹簧、受力框穿孔、上弹簧、上框穿孔,竖杆顶端与上框连接;所述滚轮轴的数量与所述横条板的数量相同,所述滚轮轴与所述竖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滚轮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六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右斜排列凸点型、竖向排列凸点型、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光滑型,各滚轮套设于所述滚轮轴上;所述框架装在无底的外壳内,外壳的顶面开孔,外壳的底沿与所述下框固定;所述受力框上固定一个露出于外壳顶面的握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各框均为由六个横条板和二个竖条板组成的矩形框,所述左斜排列凸点型滚轮、右斜排列凸点型滚轮、竖向排列凸点型滚轮、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滚轮、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滚轮、光滑型滚轮,依照六根滚轮轴的排列顺序,分别套设在每根滚轮轴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真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滚轮轴上等距连接四根所述竖杆,将滚轮轴分隔成三段,每段滚轮轴上并排套置两个滚轮。专利摘要本技术包括外壳、框架、滚轮及其滚轮轴,框架由“目”字形的上框、受力框、下框、及连接上框和下框的竖条板组成,各框上设穿孔,各穿孔中穿设竖杆,各竖杆由下而上穿过下框穿孔、下弹簧、受力框穿孔、上弹簧、上框穿孔,竖杆顶端与上框连接,滚轮轴与竖杆的底端连接,滚轮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六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右斜排列凸点型、竖向排列凸点型、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光滑型,各滚轮套设于滚轮轴上。它可模拟医师的按摩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实施按摩。文档编号A61H15/00GK2348827SQ9824889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日专利技术者蒋幼新 申请人:蒋幼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真按摩器,包括框架、滚轮及其滚轮轴,滚轮轴与框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由上框、受力框、下框、连接所述上框和下框的竖条板组成,上框、受力框、下框三者形状相同,均为由若干横条板和二竖条板组成的似“目”字形的矩形框,所述各框上设穿孔 ;所述框架的各穿孔中穿设竖杆,所述各竖杆由下而上穿过下框穿孔、下弹簧、受力框穿孔、上弹簧、上框穿孔,竖杆顶端与上框连接;所述滚轮轴的数量与所述横条板的数量相同,所述滚轮轴与所述竖杆的底端连接;所述滚轮依其轮面上的按摩头构造分为六 种类型:左斜排列凸点型、右斜排列凸点型、竖向排列凸点型、星状突起与星状凹坑交替型、横棱与波纹棱交替型、光滑型,各滚轮套设于所述滚轮轴上;所述框架装在无底的外壳内,外壳的顶面开孔,外壳的底沿与所述下框固定;所述受力框上固定一个露出于外 壳顶面的握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幼新
申请(专利权)人:蒋幼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