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天赐专利>正文

防刮鱼坠及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5995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刮鱼坠及渔具,防刮鱼坠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活动套管和活动套环;两个空腔鱼坠体分别固设在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上;活动套环套设在活动套管上。通过分别在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固设一个空腔鱼坠体,当鱼坠卡在岩石等缝隙当中时,可以通过转动空腔鱼坠体,从而有效的将鱼坠取出,避免了传统鱼坠体卡在缝隙中不易取出的情况,提高了鱼坠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钓鱼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刮鱼坠及渔具
技术介绍
鱼坠是渔具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重量,主要作用是凭借钓者的投掷力量带动饵钩远投,通过与鱼漂的配合将其固定在欲钓水域的某个水深层次。现有技术中, 鱼坠的重量是固定的,饵钩所停留在水中的深度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重量的鱼坠来实现;鱼坠的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水滴形或者圆柱形,当鱼坠在使用过程中被卡住时,需通过拽拉才能取出。由上可知,现有渔具中的鱼坠由于其结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易卡与岩石等缝隙中,不易取出。因此现有渔具中鱼坠的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刮鱼坠及渔具,解决现有技术中鱼坠易卡于缝隙中不易取出的实用性差的缺陷,实现提高防刮鱼坠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刮鱼坠,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活动套管和活动套环;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固设在所述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上;所述活动套环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管上。本技术提供的防刮鱼坠,通过分别在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固设一个空腔鱼坠体,当鱼坠卡在岩石等缝隙当中时,可以通过转动空腔鱼坠体,从而有效的将鱼坠取出,避免了传统鱼坠体卡在缝隙中不易取出的情况,提高了鱼坠的实用性。如上所述的防刮鱼坠,为了更加有效的将鱼坠从岩石等缝隙中取出,同时方便的改变鱼坠的重量,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为半球体;所述空腔鱼坠体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如上所述的防刮鱼坠,为了防止所述活动套管上的所述活动套环滑落,所述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鱼坠体的直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渔具,包括鱼竿、鱼线和鱼钩,还包括如上所述任一防刮鱼坠;所述防刮鱼坠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活动套管和活动套环,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固设在所述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上,所述活动套环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管上; 所述鱼线和所述鱼钩分别与所述活动套环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渔具,通过分别在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固设一个空腔鱼坠体, 当鱼坠卡在岩石等缝隙当中时,可以通过转动空腔鱼坠体,从而有效的将鱼坠取出,避免了传统鱼坠体卡在缝隙中不易取出的情况,提高了鱼坠的实用性。如上所述的渔具,为了更加有效的将鱼坠从岩石等缝隙中取出,同时方便的改变鱼坠的重量,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为半球体;所述空腔鱼坠体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如上所述的渔具,为了防止所述活动套管上的所述活动套环滑落,所述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鱼坠体的直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防刮鱼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防刮鱼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防刮鱼坠,包括 两个空腔鱼坠体1、活动套管2和活动套环3 ;两个空腔鱼坠体1分别固设在活动套管2的两个端部上;活动套环3套设在活动套管2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防刮鱼坠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1、活动套管2和活动套环3。 两个空腔鱼坠体1分别固设在活动套管2的两个端部上,活动套环3套设在活动套管2上。 当防刮鱼坠卡在岩石等缝隙中时,可以通过转动两个空腔鱼坠体1,将其转出缝隙,从而轻松的将鱼坠取出,避免了传统鱼坠被卡住时需用力拉拽的现象。本技术提供的防刮鱼坠,通过分别在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固设一个空腔鱼坠体,当鱼坠卡在岩石等缝隙当中时,可以通过转动空腔鱼坠体,从而有效的将鱼坠取出,避免了传统鱼坠体卡在缝隙中不易取出的情况,提高了鱼坠的实用性。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将鱼坠从岩石等缝隙中取出,同时方便的改变鱼坠的重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鱼钩停留的在水中的深度,两个空腔鱼坠体1可以为半球体, 并且两个空腔鱼坠体1均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4。具体的,通过将两个空腔鱼坠体1设置成半球体,并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4,可以通过加减空腔鱼坠体中填充物的数量来控制鱼坠的重量。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腔鱼坠体1可以为半椭圆体等可以转动的形状,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腔鱼坠体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填充物可以为沙子、石子等,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填充物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性开闭的通孔4可以通过活塞或者瓶盖进行开闭控制,本技术对本 实施例中选择性开闭的通孔4的开闭形式不做限制。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活动套管2上的活动套环3滑落,活动套环3的直径大于活动套管2的直径,小于空腔鱼坠体1的直径。具体的,为了方便活动套环3在活动套管2上灵活的转动,同时又不会滑落出活动套管2,活动套环3的直径大于活动套管2的直径,小于空腔鱼坠体1的直径。本实施例的防刮鱼坠,通过将空腔鱼坠体设置为半球体,并在空腔鱼坠体上开设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可以有效的将鱼坠体从岩石等缝隙中取出,同时方便的改变鱼坠的重量;通过使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空腔鱼坠体的直径,可以防止活动套管上的活动套环滑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渔具,包括鱼竿(未图示)、鱼线5和鱼钩6,还包括防刮鱼坠;防刮鱼坠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1、活动套管2和活动套环3,两个空腔鱼坠体1分 别固设在活动套管2的两个端部上,活动套环3套设在活动套管2上;鱼线5和鱼钩6分别与活动套环3固定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防刮鱼坠可以采用本技术防刮鱼坠实施例中的防刮鱼坠,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本技术防刮鱼坠实施例以及附图1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有效的将鱼坠从岩石等缝隙中取出,同时方便的改变鱼坠的重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鱼钩停留的在水中的深度,两个空腔鱼坠体可以为半球体,并且两个空腔鱼坠体均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具体的,通过将两个空腔鱼坠体设置成半球体,并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可以通过加减空腔鱼坠体中填充物的数量来控制鱼坠的重量。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空腔鱼坠体可以为半椭圆体等可以转动的形状,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腔鱼坠体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填充物可以为沙子、石子等,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的填充物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选择性开闭的通孔可以通过活塞或者瓶盖进行开闭控制,本技术对本实施例中选择性开闭的通孔的开闭形式不做限制。更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活动套管上的活动套环滑落,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空腔鱼坠体的直径。具体的,为了方便活动套环在活动套管上灵活的转动, 同时又不会滑落出活动套管,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空腔鱼坠体的直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刮鱼坠,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活动套管和活动套环;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固设在所述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上;所述活动套环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刮鱼坠,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空腔鱼坠体、活动套管和活动套环;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固设在所述活动套管的两个端部上;所述活动套环套设在所述活动套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鱼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腔鱼坠体分别为半球体; 所述空腔鱼坠体开设有选择性开闭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刮鱼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环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动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空腔鱼坠体的直径。4.一种渔具,包括鱼竿、鱼线和鱼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天赐宫艺宁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于天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