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12265 阅读:201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它包括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25),围护桩(25)的顶端设有压顶梁(26),与压顶梁(26)同标高处设有压顶梁内支撑,围护桩(25)外侧设有止水帷幕,每根围护桩(25)由至少两根PHC管桩(8)上下连接而成,且每两根PHC管桩(8)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全部围护桩(25)的每一层的PHC管桩(8)的连接处由该层的混凝土横隔(24)固定连接。该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强度和承载力更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在软土环境施工时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包括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一般为钻孔灌注桩),围护桩的顶端设有连接各围护桩的压顶梁,与压顶梁同标高处还设有压顶梁内支撑,围护桩内侧即靠基坑中心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层连接各围护桩的围檩,每层围檩的同标高处设有围檩内支撑,围护桩外侧即远离基坑中心的一侧设有止水帷幕,止水帷幕一般为彼此紧靠的多根混凝土搅拌桩。现有技术的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为先在预定位置施工围护桩,全部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在围护桩顶端浇注压顶梁,并在压顶梁之间浇注压顶梁内支撑,然后设置止水帷幕,再开挖基坑,当开挖基坑至预先设计好的围檩的标高后,在围护桩内侧浇注围檩,并在围檩之间浇注围檩内支撑,如果围檩数目仅为一层,则直接开挖至基坑底端,如果围檩为多层,则继续开挖基坑至下一层预先设计好的围檩的高度,继续浇注围檩及围檩内支撑,重复下挖及浇注围檩及围檩内支撑的步骤,直至开挖到基坑底端。随着建筑物地下空间利用的不断扩大,基坑开挖的规模和深度也不断扩大,相应的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仅依靠压顶梁、压顶梁内支撑、围檩及围檩内支撑将各个单根的围护桩彼此连接而提供支护,其强度和承载力不足,难以对更大更深的基坑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护,甚至存在基坑坍塌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和承载力更强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它包括至少一圈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每圈围护桩的顶端设有连接该圈围护桩的一圈压顶梁,与压顶梁同标高处设有压顶梁内支撑,围护桩外侧设有止水帷幕,每根围护桩由至少两根PHC管桩上下连接而成,且每两根PHC管桩通过一个连接件连接,全部围护桩的每一层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由该层的混凝土横隔固定连接,至少一层混凝土横隔的内侧为该层的围檩,每层围檩的同标高处设有围檩内支撑。本技术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除了依靠压顶梁、压顶梁内支撑、围檩及围檩内支撑将各个单根的围护桩彼此连接而提供支护以外,更突出的特点是,将所有单根的围护桩通过混凝土横隔交联固定成一个整体,而且混凝土横隔还不止一层,而是多层,这样,就使得全部的围护桩产生了群桩效应,基坑任何一根围护桩受力都能迅速分散给周边的其它围护桩,故该基坑围护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大幅度增强,进而能对更大更深的基坑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护,杜绝了基坑坍塌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由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一般采用全实心的钻孔灌注桩作围护桩,本技术采用PHC管桩作围护桩时,不仅强度和承载力更强,且除了 PHC管桩连接处以外的桩段是空心桩,其材料更省、成本更低。作为改进,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为两圈,外圈的围护桩外侧设有止水帷幕,每根围护桩由多根PHC管桩连接而成;多层混凝土横隔的内侧为该层的围檩,这样, 两圈被多层混凝土横隔交联成整体的围护桩能增大该基坑围护结构的强度和承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张拉接头与张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长方体条板安装在张拉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连接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安装有钢翅板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图。图6是图4沿A-A线的剖视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灌浆前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的PHC管桩的连接处灌浆后的横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用来制作连接件的上模壳、下模壳和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未注浆时从各围护桩的PHC管桩的连接处截取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各围护桩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俯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从混凝土横隔处截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张拉接头,2、螺纹孔,3、喇叭口,4、张拉板,5、长方体条板,6、缺槽,7、 连接件,7. 1、头部,7. 2、腰部,8、PHC管桩,9、通孔,10、单向漏斗,11、钢翅板,12、第一通道, 13、第二通道,14、横向加固钢筋,15、纵向加固钢筋,16、瘤状混凝土,17、扇形板,18、上模壳,19、下模壳,20、内模具,21、插槽,22、安装槽,23、第三通道,24、混凝土横隔,25、围护桩,沈、压顶梁,27、压顶梁内支撑,28、围檩,29、围檩内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图13、图14所示,本技术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它包括两圈沿基坑的边缘呈线性分布的多根围护桩25。每圈围护桩25的顶端设有连接该圈围护桩 25的一圈压顶梁26,即外圈围护桩25的顶端设有连接外圈围护桩25的外圈压顶梁沈,而内圈围护桩25的顶端设有连接内圈围护桩25的内圈压顶梁沈,但本实施例的内、外圈压顶梁沈实际上就是一圈加宽的压顶梁26。与压顶梁沈同标高处设有压顶梁内支撑27。外圈的围护桩25外侧设有止水帷幕。每根围护桩25由多根PHC管桩8上下连接而成,且每两根PHC管桩8通过一个连接件7连接。全部围护桩25的每一层的PHC管桩8的连接处由该层的混凝土横隔M固定连接。多层混凝土横隔M的内侧(靠近基坑中心的一侧)为该层的围檩观,每层围檩观的同标高处设有围檩内支撑四。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实施本技术的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1)、制备出多个两端无端板且每一端设有四条沿轴向延伸的缺槽6的PHC管桩8 ; 本实施例所有PHC管桩8均采用步骤⑴所制备的PHC管桩8。PHC管桩8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a、放置下模板;b、制备若干个带螺纹孔2和喇叭口 3的张拉接头1,所述的螺纹孔2位于喇叭口 3 外侧且两者同轴线,所述的张拉接头1采用圆钢经常规机加工而成;C、在每块圆形的张拉板4内侧安装四根沿轴向延伸的长方体条板5,所述的四根长方体条板5位于张拉板4的同一圆周上且在该圆周均勻分布;d、将绑扎好的钢筋笼放置在下模板上,将钢筋笼的每根纵向钢筋两端套上张拉接头1再镦头使得纵向钢筋的镦头被喇叭口 3限位,再将穿过张拉板4的通孔的螺钉旋入张拉接头1的螺纹孔2内,使得每个与纵向钢筋固定的张拉接头1固定在张拉板4安装有长方体条板5的一侧;e、用张拉机具向PHC管桩8两端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它包括至少一圈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25),每圈围护桩(25)的顶端设有连接该圈围护桩(25)的一圈压顶梁(26),与压顶梁(26)同标高处设有压顶梁内支撑(27),围护桩(25)外侧设有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每根围护桩(25)由至少两根PHC管桩(8)上下连接而成,且每两根PHC管桩(8)通过一个连接件(7)连接,全部围护桩(25)的每一层的PHC管桩(8)的连接处由该层的混凝土横隔(24)固定连接,至少一层混凝土横隔(24)的内侧为该层的围檩(28),每层围檩(28)的同标高处设有围檩内支撑(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置横隔式建筑物基坑围护结构,它包括至少一圈沿基坑的边缘分布的多根围护桩(25),每圈围护桩05)的顶端设有连接该圈围护桩05)的一圈压顶梁(沈),与压顶梁06)同标高处设有压顶梁内支撑(27),围护桩0 外侧设有止水帷幕,其特征在于每根围护桩0 由至少两根PHC管桩(8)上下连接而成,且每两根PHC管桩(8)通过一个连接件(7)连接,全部围护桩05)的每一层的PHC管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支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大荣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12日 21:06
    某一水平断面的结构部件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