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12212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转角的机械装置,特别是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18)、输出机构、变向机构和输入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拉杆(5)、滑动轴承(7)、输出滑块(6)、输出销轴(9)、斜盘连杆(10)、斜盘(12)、斜盘销轴(11)和斜盘支撑轴(13),所述变向机构包括移动螺母(4)、变向销轴(2)和变向滑块(19)输入机构包括输入螺杆(1)和空心输入轴(8)。与现有角度调整机构相比,由于没有使用齿轮类的易损元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同时实现了交错轴传动,机构的整体尺寸小巧紧凑。(*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角控制装置,特别是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转角控制装置中,齿轮齿条机构和蜗轮蜗杆机构普遍用于两轴交错传动。申请号为20082017M3. 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转角控制装置,该转角控制装置包括基座、承载单元以及第一调整单元,承载单元与基座枢接,第一调整单元具有第一导杆组件及第一调整组件,第一导杆组件穿过第一调整组件而连接基座及承载单元,调整第一调整组件与第一导杆组件的相对位置,承载单元相对于基座沿第一方向转动。该技术申请通过简易的机构设计即可精确而快速地同时达成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提高卫星天线的接收功能。然而,由于受到空间结构上的限制,上述两种机构无法在所有的交错轴传动工作环境中实现传动。例如,当输入端轴线与输出端轴线相交位置的空间狭小,很难设计出即可保证元件机械强度又可放入有限空间的转角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不依靠齿轮类元件传动,并实现结构紧凑。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输入机构、变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18)、输入机构、变向机构和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螺杆(1)和空心输入轴(8),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拉杆(5)、滑动轴承(7)、输出滑块(6)、输出销轴(9)、斜盘连杆(10)、斜盘(12)、斜盘销轴(11)和斜盘支撑轴(13),所述变向机构包括移动螺母(4)、变向销轴(2)和变向滑块(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包括基座(18)、输入机构、变向机构和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螺杆(1)和空心输入轴(8),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拉杆(5)、滑动轴承(7)、输出滑块(6)、输出销轴(9)、斜盘连杆(10)、斜盘 (12)、斜盘销轴(11)和斜盘支撑轴(13),所述变向机构包括移动螺母0)、变向销轴(2)和变向滑块(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螺杆(1)与所述移动螺母(4)旋合;所述移动螺母(4)从剖面上看为口字形,并且带有斜滑槽(3);所述变向滑块(19)嵌入到所述移动螺母(4)的斜滑槽C3)内,与所述斜滑槽(3)构成移动副;所述变向滑块(19)通过变向销轴(2)与所述输出拉杆(5)的一端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天线的仰角及方位角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输入轴(8)的一端通过输入轴支撑轴承(17)固定在基座(18)上,其另一端两侧对称设有矩形窗口(14);所述输出滑块(6)带有拉杆轴承(16)和小端盖(15);所述小端盖(15)将拉杆轴承(16)固定在输出滑块(6)中;所述拉杆轴承(16)的内圈与所述输出拉杆(5)的另一端通过过渡配合固接,所述拉杆轴承(16)的外圈紧压在输出滑块(6)的内圈;所述输出拉杆(5)借助于滑动轴承(7)的支撑,部分伸入所述空心输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东乐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联合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