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864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它将表面裹覆有粘合剂层的纤维粘结到纸张表面,并将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扫描采集下来,存储到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本发明专利技术保持了纸张的固有特性,使纸张不变硬、不变厚、不变脆、着墨性不变差、成本大大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突破了背景技术关于“纹理”的局限,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利用纤维的防伪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纹理防伪
,特别是突破“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 99801139. 8)”局限的一种新的纹理防伪技术。
技术介绍
由本专利技术人申请的“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8)”获得了中国专利、美国专利(证书号US6623041)、俄罗斯专利(证书号2202127)、韩国专利(证书号0419436)、越南专利(证书号3347)等国际专利(PCT/CN99/00102)。它选用随机结构纹理(如纤维所形成的纹理)清晰的材料(载体)制作防伪标识物;并印设上具有惟一性的标识序号;将标识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特征信息扫描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即识别真伪的依据),和标识序号结合在一起记录存储到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传真、互联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通过输入标识序号来查询验证标识物上的随机结构纹理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从而验证真伪。该专利“将古老的虎符防伪原理与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嫁接”,开创了防伪新领域,连续11年被“全国防伪办”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组织的国家级评审鉴定会评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极难伪造、易于识别、长期有效”的防伪技术产品。经过十余年的推广,如今它已成为国内防伪市场上的主流防伪技术产品。然而应用实践中,却遇到了一些不足具有结构纹理(纤维)并符合要求的印刷或包装用纸,必须专门订造,造纸时有色纤维污染了纸机管道。并且生产这种纸投资大、成本高、周期长,难以适应各种印刷包装物用材的需要。为弥补上述不足,“一种结构纹理防伪包装物(CN00266516.6)”、“平面纹理防伪标识物(CNO1230364. X/CN01121372. 8 ) ”、“设有随机分布的单元标识体的防伪标识物(CN00242237. 9 ) ”、“ 一种防伪标识物(CN200520054190. 1) ”、“彩色纤维防伪塑料薄膜 (CN01269865. 2)”、“一种纸张的纤维防伪制作方法(CN200810198662.9)”等七份中国专利申请,分别公开了一些将纤维掺入油墨中、或胶水中、或涂料中,配制成掺有纤维的混合涂料,来涂布制造一种其内部具有“纹理(纤维)”的纹理防伪材料。这些纹理防伪材料虽然克服了上述不足,但其纹理仍然是“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 8)”所述的“载体固有的材料内部结构特征”,并没有突破“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 99801139. 8)”关于纹理的局限。尤其是以“一种纸张的纤维防伪制作方法(CN200810198662.9)”为典型代表的现行纹理防伪纸技术,由于其纸面满版涂布了掺有纤维的混合涂层,因此,改变了纸张的固有特性,新产生了诸多问题如纸张变硬、变厚、变脆、着墨性变差、成本增加等。另外,“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 8)为了克服其
技术介绍
“防假冒密码商标 (CN92109558. 9)的技术缺陷,在其专利《说明书》第3页倒数第3行,着重限定了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纹理是载体所固有的材料内部结构特征”,换言之,其所解释的纹理(纤维)为非载体(如纸张)表面附加的纹理(纤维)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以便保持纸张的固有特性,尽量使纸张不变硬、不变厚、不变脆、着墨性不变差、成本降低;以便突破
技术介绍
关于“纹理”的局限,提供另外一种新的利用纤维的防伪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包括载体层(1 )、标识序号(7)印刷层及纤维(2),纤维(2)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结合标识序号(7) —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其特征在于纤维(2) 表面裹覆有粘合剂层(3 ),粘合剂层(3 )将纤维(2 )粘结于载体层(1)表面上,构成均勻、分散、随机分布的纤维(2)层。载体层(1)的表面上,未粘结纤维(2)的区域无固定纤维(2) 的涂层(
技术介绍
中涂布在纸上的用以固定纤维的涂层或保护层)存在。为便于加工,所述粘合剂层(3 )最好为热熔胶层、或UV胶层。为便于查询检测,所述纤维(2)层上直接(没有间隔保护层等其它层级)印刷有墨层(5),换言之,所述纤维(2)层与墨层(5)之间没有其它涂层。这样一来,当纤维(2)被恶意抠掉后,必然留下与纤维(2)相应的露白痕迹(4),从而便于保留证据、解释原因。消费者也可根据其墨层(5 )所显示的文字说明,查询验证真伪。本专利技术所述载体层(1)泛指一种薄膜、或纸张(包括已经印刷有图文信息的纸张和薄膜)、或其它类似薄型基材、或需要防伪的商品本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产生如下有益效果。其一,相比于
技术介绍
“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另外一种不同的防伪技术手段,创新性地提出了在本来没有纹理(纤维)的载体(如纸张或薄膜) 表面粘贴纹理(纤维)的技术手段,突破了
技术介绍
“结构纹理防伪方法(CN99801139.8)” 《说明书》第3页倒数第3行关于“纹理”的局限——“所述的结构纹理是载体所固有的材料内部结构特征”。其二,相比于“一种纸张的纤维防伪制作方法(CN200810198662.9)”等七个对比文件,本专利技术由于纸面无满版涂层(
技术介绍
中涂布在纸上的用以固定纤维的涂层或保护层),因而可保持纸张的固有特性,纸张没有变硬、没有变厚、没有变脆、着墨性没有改变、成本大大降低(因省却了湿润的涂层等物料,也不用大面积烘干,可使能耗大大降低)。其三,相比于
技术介绍
“防假冒密码商标(CN92109558. 9)中的液滴“溅落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纤维(2)无法用发泡油墨印刷仿造。这是因为纤维(2)具有较大的强度和韧性,可以用手扯拉检验。而液滴“溅落点”则没有强度和韧性,很难区别于印刷仿制的墨滴。其四,由于纤维(1)粘贴于载体层(1)的表面,手感凸起明显,因而消费者能够使用极其简单的动作“手摸”或“抠下”来检测纤维的真伪(是墨迹还是化纤)。正是这种简单的、人人都会的识别纤维真伪的动作,才使得仿制门槛大大提高,才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极好的防伪效果。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综合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纸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D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D处的另一种(覆盖有墨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表面裹覆有粘合剂层的片状纤维纵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另一种包裹有粘合剂层的圆丝状纤维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载体层、2-纤维、3-粘合剂层、4-露白痕迹、5-墨层、6-防伪标识、7-标识序号。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选择一种80克/m2的白色铜版纸作为载体层(1 )。如图6所示,选用一种20微米厚的PET金色耐高温薄膜,在其正背两面各涂布一层5微米厚(熔点为80-120° C)的透明热熔胶层作为粘合剂层(3)。干燥后,再使用切丝机将其分切成一条条0. 2mmX2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包括载体层(1)、标识序号(7)印刷层及纤维(2),纤维(2)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结合标识序号(7)一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其特征在于:纤维(2)表面裹覆有粘合剂层(3),粘合剂层(3)将纤维(2)粘结于载体层(1)表面上,构成均匀、分散、随机分布的纤维(2)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1.05 CN 201010533236.31.表面粘贴纤维的纹理防伪印刷物,包括载体层(1)、标识序号(7)印刷层及纤维(2), 纤维(2)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结合标识序号(7)—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发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