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721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11)、进水口(13)、出水口(8)、排污口(7),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14、2),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10、5),滤网下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13)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9)用连通管(3)与后一过滤腔(2)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14、2)中装有滤料(12、4),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8)连通。是一种可放置不同滤料且便于更换滤料、使用成本较低、水处理效果较好的多过滤腔水处理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过滤腔水处理器
本技术涉及渗析法的水、废水或污水的处理,尤指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水处理器包括筒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过滤腔、滤网、净水腔和滤料, 筒体的上部作为过滤腔,筒体的下部是净水腔,过滤腔与净水腔之间用滤网分隔,过滤腔中放置有滤料;过滤腔与进水口连通,净水腔与出水口连通,筒体底部设排污口。为保证水处理器处理后的水能达到国家标准,现有技术的水处理器是将多种滤料混合在一起置于过滤腔中。由于各种滤料的使用寿命和市场价格是不一致的,有的价格十分昂贵使用寿命长达两年,有的价格较为便宜使用寿命只有半年,一起更换就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再者,各种不同的滤料是用来处理水中不同杂质的,将多种滤料混合在一起,会影响水质净化效果,这是其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放置不同滤料且便于更换滤料、使用成本较低、水处理效果较好的多过滤腔水处理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污口,其特征在于;筒体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滤网下是储水腔,第一过滤腔与进水口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用连通管与后一过滤腔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中装有滤料,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净水腔与出水口连通。各过滤腔中的滤料可以是不同性质的滤料,这样可以针对不同的过滤水质放置不同的滤料,以达到方便更换不同的滤料和最经济运行的效果。使用时待处理的水从进水口进入第一过滤腔,由第一过滤腔中的滤料过滤后经滤网进入第一储水腔,在进水的压力下第一储水腔中的水通过管道被压进第二过滤腔的上部,由第二过滤腔中的滤料过滤......,依此类推,直至进入最后一个过滤腔,由最后一个过滤腔过滤后的水进入净水腔,从出水口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放置不同滤料且便于更换滤料、使用成本较低、水处理效果较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两个过滤腔的水处理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隔板、2为第二过滤腔、3为连通管、4为第二滤料、5为第二滤网、6为净水腔、7为排污口、8为出水口、9为储水腔、10为第一滤网、11为筒体、12为第一滤料、13为进水口、14为第一过滤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本技术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11、进水口 13、出水口 8、排污口 7,其特征在于;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14、2,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10、5,滤网下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 13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9用连通管3与后一过滤腔2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14、2 中装有滤料12、4,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 8连通。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设置为两个,即第一过滤腔14和第二过滤腔2。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两个过滤腔14、2,该两个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分隔,两个过滤腔的下部分别放置有滤网10、5,第一过滤腔14下的第一滤网10下面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 13连通,储水腔9用连通管3与第二过滤腔2的上部连通,两个过滤腔 14、2中分别装有滤料12、4,第二过滤腔2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 8连通。权利要求1.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11)、进水口 1(13)、出水口(8)、排污口(7), 其特征在于;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14、2),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 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10、5),滤网下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 (13)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9)用连通管( 与后一过滤腔( 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 (14,2)中装有滤料(12、4),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⑶ 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设置为两个,即第一过滤腔(14)和第二过滤腔O)。专利摘要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11)、进水口(13)、出水口(8)、排污口(7),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14、2),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10、5),滤网下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13)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9)用连通管(3)与后一过滤腔(2)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14、2)中装有滤料(12、4),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8)连通。是一种可放置不同滤料且便于更换滤料、使用成本较低、水处理效果较好的多过滤腔水处理器。文档编号C02F9/02GK201962144SQ20112004768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常道春, 覃有倘 申请人:深圳市和科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过滤腔水处理器,包括有筒体(11)、进水口1(13)、出水口(8)、排污口(7),其特征在于;筒体(11)内沿其轴向设置至少两个过滤腔(14、2),各过滤腔之间用隔板(1)分隔,各过滤腔的下部放置有滤网(10、5),滤网下是储水腔(9),第一过滤腔(14)与进水口(13)连通,前一过滤腔的储水腔(9)用连通管(3)与后一过滤腔(2)的上部连通,各过滤腔(14、2)中装有滤料(12、4),最后一个过滤腔的底部是净水腔(6),净水腔(6)与出水口(8)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有倘常道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科达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