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启龙专利>正文

新型胃肠减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05750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外口、注入阀、注入管口、管体、注入腔、气囊、注入出口、减压内口、减压腔,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减压外口和减压内口的管体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减压腔和注入腔,管体置于胃腔内的前端外周包覆有气囊,管体内设置的注入腔的注入出口与气囊封闭腔相通,减压腔的减压内口置于气囊的上方,管体留在人体外的一端从管壁上引出注入腔的注入管口,并在注入管口的端部设置注入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胃肠减压装置能保证安全持续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全愈,防止误诊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胃肠减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普外科、消化内科等医疗过程中,常施用胃肠减压治疗,以将胃肠内容物抽出体外,在治疗中常用的胃管为中空乳胶管或硅胶管,置入胃腔内的管端减压外口接负压吸引器,应用时,利用负压吸引,将胃肠内容物从减压器吸入管内排出体外,但因减压内口的负压在吸引胃肠内容物的同时,还会使胃粘膜吸附在减压内口,这不仅易堵塞减压内口,使胃肠内容物很难顺利排出,影响负压吸引效果,还会使减压口附近的胃粘膜局部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胃肠减压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结构包括减压外口、注入阀、注入管口、管体、注入腔、气囊、注入出口、减压内口、减压腔,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减压外口和减压内口的管体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减压腔和注入腔,管体置于胃腔内的前端外周包覆有气囊,管体内设置的注入腔的注入出口与气囊封闭腔相通,减压腔的减压内口置于气囊的上方,管体留在人体外的一端从管壁上引出注入腔的注入管口,并在注入管口的端部设置注入阀,当对患者施行胃肠减压治疗时,按常规处理置入管体后,向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或气体,使气囊均勻膨胀, 置于气囊上方的减压内口被气囊抬2-3mm,远离胃粘膜,减压治疗完毕后,将气囊内的注射用水或气体经注入腔的注入管口封堵的注入阀吸出,使气囊恢复初始状态,再取出管体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胃肠减压装置能保证安全持续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全愈,防止误诊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A-A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B-B向的剖视图;图中减压外口 1、注入阀2、注入管口 3、管体4、注入腔5、气囊6、注入出口 7、减压内口 8、减压腔9。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具体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包括减压外口 1、注入阀2、注入管口 3、管体4、注入腔5、气囊6、注入出口 7、减压内口 8、减压腔9,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减压外口 1和减压内口 8的管体4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减压腔9和注入腔5,管体4置于胃腔内的前端外周包覆有气囊6,管体4内设置的注入腔5的注入出口 7与气囊6 封闭腔相通,减压腔9的减压内口 8置于气囊6的上方,管体4留在人体外的一端从管壁上引出注入腔5的注入管口 3,并在注入管口 3的端部设置注入阀2,当对患者施行胃肠减压治疗时,按常规处理置入管体4后,向气囊6内注入注射用水或气体,使气囊6均勻膨胀,置于气囊6上方的减压内口 8被气囊6抬2-3mm,远离胃粘膜,减压治疗完毕后,将气囊6内的注射用水或气体经注入腔5的注入管口 3封堵的注入阀2吸出,使气囊6恢复初始状态,再取出管体4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外口(1)、注入阀(2)、注入管口(3)、管体(4)、注入腔(5)、气囊(6)、注入出口(7)、减压内口(8)、减压腔(9),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减压外口(1)和减压内口(8)的管体(4)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减压腔(9)和注入腔(5),管体(4)置于胃腔内的前端外周包覆有气囊(6),管体(4)内设置的注入腔(5)的注入出口(7)与气囊(6)封闭腔相通,减压腔(9)的减压内口(8)置于气囊(6)的上方,管体(4)留在人体外的一端从管壁上引出注入腔(5)的注入管口(3),并在注入管口(3)的端部设置注入阀(2)。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胃肠减压装置,包括减压外口(1)、注入阀O)、注入管口(3)、管体0)、注入腔 (5)、气囊(6)、注入出口(7)、减压内口(8)、减压腔(9),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减压外口 (1)和减压内口(8)的管体内设置有互不连通的减压腔(9)和注入腔(5),管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启龙刘亚
申请(专利权)人:付启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