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461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它包括一本体(100)、一分流器(200)、一插入件(300)和一挡圈(400)。所述本体(100)设通孔(110)和吸气孔(120)。所述分流器(2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上。所述插入件(3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下。所述挡圈(400)包括一外圈(410)和一挡座(420),所述挡座(420)内具有多个贯穿孔(430),所述挡圈(4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分流器(200)和插入件(300)之间。它具有如下优点:挡圈不但能挡住碰撞产生的反向飞溅水花,而且还能减少水流涌动,减少水花飞溅,防止漏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挡圈起泡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起泡器,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的CN200610168578.3,它包括一本体、一分流器和一插入件,所述本体内设通孔和贯穿本体通孔内外的吸气孔,所述分流器装设在本体的通孔内且位于吸气孔之上,所述插入件装设在本体的通孔内且位于吸气孔之下,所述分流器用于将流入水流分流成多束单射流,所述单射流碰撞在插入件上。该现有的起泡器存在如下不足:1、单射流碰撞插入件时会产生反向飞溅的水花,该水花可能飞向吸气孔,从吸气孔向外漏水;2、水流在起泡器内腔会产生剧烈涌动,也极易产生反向飞溅的水花,造成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现有起泡器所存在的漏水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它包括一本体(100)、一用于将流入水流分流成多束单射流的分流器(200)和一供单射流碰撞的插入件(300),所述本体(100)设通孔(110)和贯穿本体(100)通孔(110)内外的吸气孔(120),所述分流器(2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上,所述插入件(300)装设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它包括一本体(100)、一用于将流入水流分流成多束单射流的分流器(200)和一供单射流碰撞的插入件(300),所述本体(100)设通孔(110)和贯穿本体(100)通孔(110)内外的吸气孔(120),所述分流器(2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上,所述插入件(3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挡圈(400),所述挡圈(400)包括一外圈(410)和一固设在外圈(410)内的挡座(420),所述挡座(420)内具有多个能使所述单射流自由穿过以直接碰撞在插入件(300)的贯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它包括一本体(100)、一用于将流入水流分流成多束单射流的分流器(200)和一供单射流碰撞的插入件(300),所述本体(100)设通孔(110)和贯穿本体(100)通孔(110)内外的吸气孔(120),所述分流器(2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上,所述插入件(3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吸气孔(120)之下,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挡圈(400),所述挡圈(400)包括一外圈(410)和一固设在外圈(410)内的挡座(420),所述挡座(420)内具有多个能使所述单射流自由穿过以直接碰撞在插入件(300)的贯穿孔(430),所述挡圈(400)装设在本体(100)的通孔(110)内且位于分流器(200)和插入件(3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400)位于吸气孔(120)和插入件(30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400)和分流器(200)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挡圈起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的通孔(110)设为上大下小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上孔段和下孔段,所述下孔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燕辉陈添育陈斌周华松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周华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