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0455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20:45
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一个筒状的承雨器,筒状的承雨器底部有基座,在承雨器内的基座上由下至上依次装有下层集水器、下层大翻斗、中层集水器、中层小翻斗、上层集水器、上层小翻斗、立板、漏斗,在漏斗上方有防堵装置。0.1mm和0.5mm感量多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结构合理、新颖、国内首创,技术指标超越国标《GB/T11832-2002翻斗式雨量计》的规定,克服了以往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大雨翻不赢,小雨又不翻”的弊病。能适用于雨强变化大,经常有持续性暴雨地区的降雨量测量,填补国内强雨测量的雨量传感器空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象观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存在有“大雨翻不赢,小雨又不翻”的弊病。影响对雨量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筒状的承雨器,筒状的承雨器底部有基座,在承雨器内的基座上由下至上依次装有下层集水器、下层大翻斗、中层集水器、中层小翻斗、上层集水器、上层小翻斗、漏斗,每个集水器装在立板上,在漏斗上方有防堵装置。所述的防堵装置有伞状的防堵罩,防堵罩下方中间有柱状过滤网,过滤网下方有大漏斗,大漏斗下方漏孔正对漏斗中心。所述的下层大翻斗、中层小翻斗和上层小翻斗的翻斗有矩形盒状的翻斗,在翻斗的矩形盒的中间下方有翻斗轴,矩形盒的中间一侧的上方装有磁钢,磁钢与相应立板上的干簧管配合。本技术效果是:0.1mm和0.5mm感量多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结构合理、新颖、国内首创,技术指标超越国标《GB/T11832-2002翻斗式雨量计》的规定,克服了以往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的“大雨翻不赢,小雨又不翻”的弊病。能适用于雨强变化大,经常有持续性暴雨地区的降雨量测量,填补国内强雨测量的雨量传感器空白。结构简约,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采用翻斗式雨量计技术,其分辨率为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翻斗,其输出为0.1mm感量开关信号和0.5mm感量开关信号,适用于测量持续性强降雨,可以与自动气象站、自动水文站配套使用,也可以配备计数器成为自动雨量计独立设备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整体结构图图2.1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小翻斗主视图图2.2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小翻斗侧视图图2.3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小翻斗俯视图-->图3.1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中翻斗主视图图3.2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中翻斗侧视图图3.3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中翻斗俯视图图4.1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大翻斗主视图图4.2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大翻斗侧视图图4.3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大翻斗俯视图图5是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的防堵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的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筒状的承雨器5,筒状的承雨器底部有基座1,在承雨器内的基座上由下至上依次装有下层集水器11、下层大翻斗10、中层集水器9、中层小翻斗8、上层集水器2、上层小翻斗3、漏斗4,每个集水器安装于立板7,在漏斗上方有防堵装置6。所述的防堵装置有伞状的防堵罩6.1,防堵罩下方中间有柱状过滤网6.2,过滤网下方有大漏斗,大漏斗下方漏孔正对漏斗中心。所述的下层大翻斗、中层小翻斗和上层小翻斗的翻斗有矩形盒状的翻斗,在翻斗的矩形盒的中间下方有翻斗轴,矩形盒的中间一侧的上方装有磁钢,磁钢与相应立板上的干簧管配合。如图2.1、2.2、2.3所示上层小翻斗的矩形盒的中间下方有翻斗轴3.1,矩形盒的中间一侧的上方装有磁钢3.2。如图3.1、3.2、3.3所示中层小翻斗8中间下方有翻斗轴8.3,矩形盒的中间一侧的上方装有磁钢8.2。如图4.1、4.2、4.3所示下层大翻斗10.1中间下方有翻斗轴10.3,矩形盒的中间一侧的上方装有磁钢10.2。本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采用翻斗式雨量计技术,设计采用分辨率为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翻斗,其输出为0.1mm感量开关信号和0.5mm感量开关信号,适用于测量持续性强降雨,可以与自动气象站、自动水文站配套使用,也可以配备计数器成为自动雨量计独立设备使用。技术性能:承雨口直径:φ200mm分辨率:0.1mm和0.5mm测量范围:分辨率:0.1mm雨强:0-4mm/min雨量:大于0.1mm分辨率:0.5mm  雨强:4-8mm/min雨量:大于0.5mm测量允许误差:±0.4mm(≤10mm)±4%(>10mm)环境温度:0-60℃结构原理:-->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由承雨器、漏斗、上层小翻斗、上层集水器、中层小翻斗、中层集水器、下层大翻斗、下层集水器、立板、基座、防堵装置、电器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承雨器部分:它包括承雨口、承雨筒等零件,通过一个承雨面积为314cm2的承雨口接收雨水。上层小翻斗部分:小翻斗由翻斗勺、翻斗轴两个零件组成(如图2所示)。翻斗勺与翻斗轴连接固定为一体。翻斗勺分隔为左右两个斗室,在工作过程中,两个斗室以翻斗轴为中心轮流摆动,使不同雨强的雨水经过小翻斗的摆动,转换为雨强比较均匀的雨水,小翻斗不计量。上层集水器:上层集水器配有轴承螺钉、宝石板、宝石眼等零件支撑小翻斗,雨水通过上层小翻斗流入上层集水器里,克服不同雨强的雨量对中层小翻斗的冲击力,排气管能够引导雨水进入中层小翻斗。中层小翻斗:中层小翻斗由翻斗勺、翻斗轴、磁钢三个零件组成,翻斗勺与翻斗轴连接固定为一体。小翻斗设计成对称斜坡形容器。(如图3所示)在工作过程中,两个斗室轮流摆动计量降雨量,翻斗的每次翻转动作通过磁钢和干簧管(此件在主板上)输出一个脉冲信号(1脉冲=0.1mm降雨量)传输到采集系统里,即可得到相应的降雨量数据。中层集水器:中层集水器配有轴承螺钉、宝石板、宝石眼等零件支撑小翻斗,雨水通过中层小翻斗流入中层集水器里,随之引导雨水经过排气管进入大翻斗。下层大翻斗部分:大翻斗由翻斗勺、翻斗轴、磁钢三个零件组成(如图4所示),翻斗勺与翻斗轴连接固定为一体,翻斗勺分隔为左右两个迷宫形斗室成为机械式双稳态称重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两个斗室轮流摆动计量降雨量,翻斗的每次翻转动作通过磁钢和干簧管(此件在主板上)输出一个脉冲信号(1脉冲=0.5mm降雨量)传输到采集系统里,即可得到相应的降雨量数据。下层集水器部件:下层集水器配有轴承、螺钉、宝石板、宝石眼等零件支撑大翻斗,并且固定在基座板上,雨水通过大翻斗流入下层集水器里引导雨水从出水孔处排出。防堵罩装置:在承雨筒的出水口处安装一个防堵装置,由防堵罩和过滤网两个零件组成(如图5所示),避免了在野外条件下沙尘、昆虫、草叶等异物进入仪器内部堵住流水孔,干扰仪器的测量,安装容易,清理方便。立板部分:包括立板、干簧管支架、干簧管等零件,主要是支撑上层集水器、中层集水器、下层集水器、干簧管支架。干簧管支架起到了固定干簧管作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工作过程:雨水由承雨器汇集,通过漏斗进入上层小翻斗,上层小翻斗不计量。经过上层小翻斗左右摆动使不同雨强的雨水转换为相对均匀的雨水,然后雨水通过上层集水器进入中层小翻斗计量,中层小翻斗在雨强0-4mm/min范围,翻动一次为0.1mm降雨量,随之雨水进入中层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筒状的承雨器,筒状的承雨器底部有基座,在承雨器内的基座上由下至上依次装有下层集水器、下层大翻斗、中层集水器、中层小翻斗、上层集水器、上层小翻斗、漏斗,每个集水器装在立板上,在漏斗上方有防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筒状的承雨器,筒状的承雨器底部有基座,在承雨器内的基座上由下至上依次装有下层集水器、下层大翻斗、中层集水器、中层小翻斗、上层集水器、上层小翻斗、漏斗,每个集水器装在立板上,在漏斗上方有防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0.1mm和0.5mm感量组合式多翻斗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林吴权林穆祥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云天仪特种气象探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