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94864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均匀布置在冷却塔进风圆周外相邻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其重点改进在于:包含导流板主体及与导流板主体活动连接的挡风叶片。该导流板主体的侧面上连接有上下依次设置的2~4个挡风叶片,导流板主体的单侧或者双侧均可设置挡风叶片。采用本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冷却塔进风均匀性,改善冷却塔的冷却性能,降低循环水出塔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在冬季可防止冷却塔结冰,替代传统的挡风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冷却塔底部进风口圆周外安装一定数量的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对进风流场均勻程度及进塔风量大小进行控制和优化。本技术可有效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冷却塔的出水温度约rc,并可有效预防冬季冷却塔冰冻。本技术属于火电和核电领域。
技术介绍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的冷却设备,作为电厂热力循环中的重要辅助设备,冷却塔优良的热力性能是保证汽轮机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安全运行及满负荷发电的前提条件,冷却塔的热力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厂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冷却塔效率普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冷却塔经常在偏离设计条件的环境下工作,出塔水温高于设计值。冷却塔效率降低、冷却效果变差,会使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温度升高,降低凝汽器的真空和冷却效果,进而导致汽轮机排汽压力和温度升高,增加机组的发电煤耗,最终导致机组出力降低,经济性变差。文献指出,对于300MW机组,冷却塔出塔水温升高1°C,循环热效率会降低0. 23%,机组煤耗率将增加0. 798%,热耗率将增加23. 39kJ/kWh,年煤耗量将增加1676t,若按照每吨标煤800元计,运行费用每年增加约134万元。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气象参数、冷却塔设计参数、机组运行负荷等。调查发现国内外发电厂大多重视冷却塔水侧性能的改善,包括改变填料、配水型式、喷嘴结构、喷嘴布置方式等,冷却塔改造很少涉及到气侧流场。研究发现,自然风对冷却塔的冷却效果有较大影响。自然风是一个随机变量,自然风对冷却塔的影响非常复杂,和冷却塔的类型、形状、负荷大小等因素有关。自然风环境下,影响冷却塔传热传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塔内通风量以及风速在填料区分布的均勻性,而通风量和风速均勻性主要受塔底周向进风口风速的影响。无风时,塔底周向进风是均勻对称的,即塔内填料各处的传热传质性能也是对称分布的;有风时,外界风速的变化对塔底四周风速有较大影响,即对通风量有较大影响。当风速达到0. 5m/s左右时,迎风面风速增大,背风面风速减小,侧风区的风速也出现减小的趋势,冷却塔沿底部圆周进风不均勻,在进塔和出塔处存在涡流,进风阻力增大,冷却塔的总体通风量减小,塔内的传热传质性能减弱。我国东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冷却塔在冬季运行时,因气温过低会引起冷却塔的某些部位结冰,从而影响冷却塔的正常运行。结冰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会影响塔的冷却效果, 增加结构的荷重,降低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管道和阀门的冻裂等。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冷却塔在冬季运行时多采用悬挂挡风板防冻,由于挡风板数量较多、尺寸较大且需要人工悬挂,悬挂挡风板工作量较大,且工作环境较差。因此,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冷却塔冬季运行一直是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自然风对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不利影响,提供了一种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该装置能够显著提高冷却塔进风均勻性,改善冷却塔的冷却性能,降低循环水出塔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在冬季可防止冷却塔结冰,替代传统的挡风板。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均勻布置在冷却塔进风圆周外相邻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 其重点改进在于包含导流板主体及与导流板主体活动连接的挡风叶片。其中,该导流板主体的侧面上连接有上下依次设置的2至4个挡风叶片。其中,导流板主体的单侧或双侧均可设置挡风叶片。其中,该导流板主体上开设有窗口,挡风叶片活动安装于窗口内。其中,该挡风叶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于导流板主体的窗口内,该挡风叶片与导流板主体之间形成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20度。其中,该挡风叶片为矩形叶片。其中,该挡风叶片的叶片长度范围在1200 mm至4000mm之间。本技术方案具有双重效果,在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可显著增大冷却塔的进风量, 对进塔空气进行导流和整流,提高进入冷却塔的空气流场均勻化程度,从而有效改善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在冬季,可根据气候状况和机组负荷情况,分阶段遮挡40% 90%进风面,使冷却塔的进风量大幅度降低,从而有效防止冷却塔挂冰,与传统的悬挂挡风板防冰冻措施相比,可大幅度减少悬挂挡风板的工作量,取消专门的贮存挡风板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在挡风叶片闭合时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在挡风叶片开启时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例挡风叶片闭合时的布置图。图4是图3沿K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例挡风叶片开启时的布置图。图6是图5沿L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导流板主体的双侧面均设置挡风叶片的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技术,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7详细描述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冷却塔1的底部进风圆周外设置一定数量的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2,该装置垂直地面纵向设置,并与冷却塔圆周直径3之间形成夹角 α (即安装角度),该夹角α的度数在0 45度之间。该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2在冷却塔1底部沿进风圆周等间距布置在相邻两根人字柱4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 请参见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重点改进在于该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2 包含导流板主体6和与导流板主体6活动连接的挡风叶片5。导流板主体上开设有窗口 7, 挡风叶片5通过转轴8安装于导流板主体6的窗口内,挡风叶片绕转轴8旋转,其与导流板主体6形成的旋转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20度。通过电动旋转机构或手动旋转机构驱动转轴8带动挡风叶片5的旋转。挡风叶片可在90度左右的范围内绕轴自由旋转,在冬季冷却塔易发生结冰时旋出开启,根据气候状况和机组负荷情况,分阶段将冷却塔进风面 40% 90%的面积封闭;在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挡风叶片5与导流板主体6合为一体形成完整的进风导流平面,两个相邻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之间构成完整的冷却塔进风通道。本技术中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主体材料选用玻璃钢,内部设置钢骨架结构。该导流板主体形状为菱形,锐角75 80度,高度与冷却塔进风口高度相同,导流板主体与进风口平面的安装距离在0 mm 500mm。其中,挡风叶片为矩形叶片,分上下两层或多层设置(图3所示),,导流板主体的单侧或双侧均可设置挡风叶片,即每排可设置单挡风叶片(图6所示)或双挡风叶片(图7所示),叶片的长度1200 mm 4000mm。当相邻两个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距离较近时,上下两排均设置单挡风叶片,该叶片向一个方向旋转,直到旋至将进风面封闭为止;当相邻两个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距离较远时,上下两排均设置双挡风叶片,双挡风叶片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直到该挡风叶片与相邻的一体化装置旋出的挡风叶片将进风面封闭为止。以下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案例,用于说明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东北地区某电厂2X60CMW机组,每台机组配一台淋水面积为6500m2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冷却塔零米直径104m,进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均匀布置在冷却塔进风圆周外相邻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其特征在于:包含导流板主体及与导流板主体活动连接的挡风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均勻布置在冷却塔进风圆周外相邻两根人字形支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进风口处,其特征在于包含导流板主体及与导流板主体活动连接的挡风叶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主体的侧面上连接有上下依次设置的2至4个挡风叶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导流板主体的单侧或双侧均设置挡风叶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流板主体上开设有窗口,挡风叶片活动安装于窗口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进风导流及防冻挡风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风叶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于导流板主体的窗口内,该挡风叶片与导流板主体之间形成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诚陆翔赵永宏涂菁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