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道平稳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9019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6 11:49
流道平稳顶出机构,涉及到一种用于模具顶出过程中流道能很平稳顶出的顶出机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模具顶出过程中流道因未同步平稳顶出,从而出现流道顶出后掉入模具部件中,合模后损坏模具,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顶针和浮套;所述的浮套套接于顶针的顶部;所述的浮套的底端设有凸起挂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模具顶出过程中将流道平稳地顶出,以便用机械手吸盘取出,确保模具全自动化安全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模具顶出过程中流道能很平稳顶出的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动化生产已是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目标。目前, 简单模具流道主要依靠模具顶出时自动弹掉,而斜顶多复杂模具主要靠人工操作 ,需小心观察,防止流道没顶掉或掉入斜顶里面压模,生产效率低,合模后极易损坏模具,不具备大批量生产性。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模具顶出过程中流道因未同步平稳顶出,从而出现流道顶出后掉入模具部件中,合模后损坏模具,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流道平稳顶出机构。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流道平稳顶出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有顶针和浮套;所述的浮套套接于顶针的顶部;所述的浮套的底端设有凸起挂台。所述的顶针与浮套配合间隙为0.01~0.02mm。所述浮套顶部设有用于顶出流道时能带动其运动的十字形骨位。所述的顶针顶部设有一用于在流道完全被顶出后,防止流道从顶针顶部上脱落,以及方便机械手吸盘取走流道的锥形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以在模具顶出过程中将流道平稳地顶出, 以便用机械手吸盘取出,确保模具全自动化安全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时与流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中所示,本技术包括有顶针1和浮套2。所述的顶针1为现在模具开模时的顶针,所述的浮套2套接于顶针1的顶部;所述的浮套2的底端设有凸起挂台21。顶针1与浮套 2配合间隙为0.01~0.02mm,浮套 2套在顶针1上可以-->上下自由移动。在所述浮套2顶部设有用于顶出流道3时能带动流道3运动的十字形骨位22。所述的顶针1顶部设有锥形头11,锥形头11的作用是在流道3被完全顶出模具4中之后,也即是流道3的倒扣部分31从模具中顶出后,防止流道3从顶针1顶部上脱落,以及方便机械手吸盘取走流道3。应用本技术的模具动作为:模具开模,顶针1顶出产品,取走产品及流道3。其中本技术对流道3顶出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流道3的倒扣部分31从模具4中被顶出;第二部分, 流道3从浮套2中完全顶出。第一部分具体动作为:顶针1与浮套2同步向上顶出,因浮套2与模具4配合间隙为0.03~0.04mm,凸起挂台21与模具4间有一个空腔41,当顶出到浮套2上的凸起挂台21被模具4挂住不能上升时(当前实例为凸起挂台2上升15mm),浮套2开始保持不动,此时, 流道3倒扣部分31已从模具4中顶出。第二部分具体动作为:顶针1继续向上顶出,直到流道3完全顶出浮套2时,顶出操作完成。此时, 流道3是轻轻粘在顶针1顶端上的,机械手可方便地取走。此过程中,因为第一部分顶出时,流道3被浮套2套住,故流道3能很平稳顶出,当流道3倒扣部分31完全从模具4中顶出之后,浮套2就可停止运动,顶针1继续向上顶升, 直到流道3从浮套2中完全顶出,此时, 流道3就可用机械手吸盘很容易取走,从而实现了全自动化安全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流道平稳顶出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有顶针(1)和浮套(2);所述的浮套(2)套接于顶针(1)的顶部;所述的浮套(2)的底端设有凸起挂台(21)。

【技术特征摘要】
1.流道平稳顶出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有顶针(1)和浮套(2);所述的浮套(2)套接于顶针(1)的顶部;所述的浮套(2)的底端设有凸起挂台(21)。2.根据权利1所述流道平稳顶出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顶针 (1)与浮套 (2)配合间隙为0.01~0.02mm。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鸣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