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计算收放线长度的内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8251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计算收放线长度的内视镜,包括一可挠性缆线、一线轮、一支撑架、一手持主机、一传输线以及至少二以上之接收元件。线轮上设有一发射元件,支撑架上设有接收元件,当线轮转动时,该接收元件感应到该发射元件所发射的发射讯号后可产生输出讯号,藉由接收元件所送出的输出讯号数量来测知线轮的转动圈数及转动方向,进而计算出线轮在不同圈数的可挠性缆线长度,并可在手持主机上显示收放线的长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视镜,特别是一种可计算放线长度的内视镜。
技术介绍
内视镜的专利技术已大幅提升穿透物体观察其内部机制的功效,并且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中,较早的内视镜装置多为大监视器、光源、电源及内视镜所组成,且此些设备在当时皆较为笨重且体积庞大,经过这几年努力研发,已可将内视镜设备缩小至可手持并随身携带。而这些可随身携带的内视镜设备,由于体积小、操作方便,已广为大众所使用,除了用于诊察人体内部外,在工业上亦有多种用途,然而目前的内视镜设备,其软管皆为固定长度,如1公尺、3公尺等等,在诊察人体的运用上,此种长度尚可应付,但应用在工业上则会有长度不足的问题,如探测下水道、地下管线,往往需要上百公尺长度的软管才足以应付,且这些软管亦需要可管理长度的装置,在使用软管时才能得知目前送出的软管长度为多少,在卷入时也才能得知目前已卷入的软管长度为多少,并且将长度为显示在内视镜上, 可方便操作人员轻易得知并监控使用的软管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是提供一种可计算放线长度的内视镜,藉此来解决上述现有内视镜在使用时无法得知长度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计算收放线长度的内视镜,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计算收放线长度的内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挠性缆线,其一端具有一控制模块,其内设有数条讯号线;一线轮,供可挠性缆线缠绕于其上,该线轮的一侧盘面上设有用来发射一个以上发射讯号的一发射元件,该线轮具有一第一连接埠及一第二连接埠,该第一连接埠连接可挠性缆线;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条及一第二支撑条,该第一支撑条及该第二支撑条的一端枢接该线轮;一手持主机,其内部包括一微处理器及一收放线输入电路,并具有一第三连接埠;一传输线,连接手持主机的第三连接埠及线轮的第二连接埠,用以传送讯号或数据;以及至少二以上的接收元件,其对应设置于该线轮上发射元件位置的第一支撑条及第二支撑条上,该接收元件通过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计算收放线长度的内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可挠性缆线,其一端具有一控制模块,其内设有数条讯号线;一线轮,供可挠性缆线缠绕于其上,该线轮的一侧盘面上设有用来发射一个以上发射讯号的一发射元件,该线轮具有一第一连接埠及一第二连接埠,该第一连接埠连接可挠性缆线;一支撑架,具有一第一支撑条及一第二支撑条,该第一支撑条及该第二支撑条的一端枢接该线轮;一手持主机,其内部包括一微处理器及一收放线输入电路,并具有一第三连接埠; 一传输线,连接手持主机的第三连接埠及线轮的第二连接埠,用以传送讯号或数据;以及至少二以上的接收元件,其对应设置于该线轮上发射元件位置的第一支撑条及第二支撑条上,该接收元件通过传输线与手持主机的收放线输入电路连接,该接收元件的输出讯号通过收放线输入电路送入至微处理器;其中,当线轮转动时,该接收元件感应到该发射元件所发射之发射讯号后可产生输出讯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修
申请(专利权)人:全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