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固定性振荡组态产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751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固定性振荡组态产生方法,用以针对人体产生低功率振波以调整人体生理机能,该方法包含:(A)载入预设的多组数字化基础波型;(B)分别将这些基础波型进行频域转换,获得一呈带状分布的相对应频谱原始波型;(C)在这些原始波型中乱数选取出多组并进行随机运算;(D)将经步骤(C)处理过的这些原始波型叠加混频;(E)逆转换得到一振幅与相角呈非固定性的时域合成波型;及(F)转换成模拟信号并放大输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荡组态产生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产生振幅与相角都呈非固定性的振荡组态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对人体产生特定振荡频率波」可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但由于所有生物体对于长时间周期性的外加刺激,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及自然回复惯性,因此以固定振荡频率波作为生理调节机制,仅能发挥短暂效果,长期使用下效果极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以随机混波方式产生非固定性振荡组态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人体产生低功率非固定性振荡频率波,使其能长期保持生理调节作用的安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以随机混波方式产生非固定性振荡频率波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人体产生低功率非固定性振荡频率波,使其能长期保持生理调节作用的安全装置。于是,本专利技术,包含(A)载入预设的多组数字化时域基础波型;(B)分别将这些基础波型进行频域转换,获得一呈带状分布的相对应频谱原始波型;(C)在这些原始波型中乱数选取出多组并进行随机运算;(D)将经步骤(C)处理过的这些原始波型叠加混频;(E)逆转换得到一振幅与相角呈非固定性的时域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固定性振荡组态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载入预设的多组数字时域基础波型;(B)分别将这些基础波型进行频域转换,获得一呈带状分布的相对应频谱原始波型;(C)在这些原始波型中乱数选取出多组并进行随机运算;(D)将经步骤(C)处理过的这些原始波型叠加混频;(E)逆转换得到一振幅与相角呈非固定性的时域合成波型;及(F)转换成模拟信号并放大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麟
申请(专利权)人:谐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