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363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接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或蜂窝形面连接在一起,或以榫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部位以焊接的方式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连接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具有可解决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之间相互结合接触电阻大的问题、避免出现过热和产生氧化层、提高了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接头,尤其是一种用于铜质元件和铝质元件的连接的电气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电气元件大多是用铜质或铝质的。基于成本的考虑,常常采用价格较低的铝线作为导线。实际应用中,很多设备的接头常常采用铜或镀银接头。当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相连接时,尤其是铝质导线与铜质元件相连接时,结合部位的接触电阻比较大。根据电学原理,结合处的接触电阻越大,通电时接触部位的发热量就越大,就越容易出现过热、产生氧化层等现象,从而烧坏接头或使接头无法实现电连接功能,大大降低了接头的连接可靠性。 接头部位也是电气线路中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位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气接头,以解决铜质和铝质元件之间连接时接触电阻大的问题,提高连接的可靠性。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气接头,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由铜材制成,所述第二连接端由铝材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榫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通过相互配合的蜂窝形面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有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端的厚度方向的螺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位于第二连接端的一面的中部并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端另一面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半圆形凸台;在半圆形凹槽的两侧设有轴线垂直于第二连接端的厚度方向的螺孔;采用盖片将导线压紧在半圆形凹槽内;所述盖片的一面设有弧形凹槽,另一面设置有弧形凸起,在弧形凹槽的两侧设有轴线垂直于盖片的厚度方向的螺孔。在所述半圆形凹槽的两侧上,每侧设有三个以上的螺孔。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电气接头,两个连接端分别采用不同材质制成,第一连接端上设有螺孔,可采用螺钉或螺栓将第一连接端轻易地固定在电气设备的铜质连接头上;第二连接端上设有半圆形凹槽和螺孔,可将线路的铝质导线放入半圆形凹槽,然后将多个盖片逐个扣压在第二连接端上,盖片的弧形凸起恰好嵌入半圆形凹槽并压紧导线,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盖片固定在第二连接端以将导线固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焊接面为大面积斜口或者榫头接或者蜂窝形焊接面,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电阻小,避免出现过热和产生氧化层的问题,提高了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且成本低等优点。本技术尤其适用于连接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顶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盖片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盖片的顶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采用榫接方式时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气接头的采用蜂窝形面配合的左视图。附图1 附图7中标号1第一连接端,2第二连接端,3斜面,4蜂窝形面,5螺孔, 6半圆形凹槽,7半圆形凸台,8盖片,9弧形凹槽,10弧形凸起。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图7,电气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所述第一连接端1 和第二连接端2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不同材质的连接端连接不同材质的元件,使得连接端的材质与元件的材质一致,可解决不同材质的元件相互连接时接触电阻大的问题,避免出现过热和产生氧化层的现象。所述第一连接端1由铜材制成,所述第二连接端2由铝材制成,能够很方便地连接铝质导线和铜质元件,采用价格较低的铜材和铝材,可降低接头的加工制造成本。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3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的一端的端面被设置为斜面3,二者的斜面3相互以面接触的方式相配合。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以榫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的一端的端面被设置为台阶面,台阶面为光滑面,二者的台阶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相互配合,形成榫接。又或者,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通过相互配合的蜂窝形面4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的一端的端面均被设置为台阶面,二者的台阶面的表面设置成蜂窝形面4,两个蜂窝形面4以面接触的方式相互配合;蜂窝形面4为其中一个连接端的台阶面的表面上设有多个凹槽,另一个连接端的相应的台阶面上设有多个和这些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和凸起优选呈齿形;当两表面相互接触时,这些凸起和凹槽相互扣接在一起,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个蜂窝形面4焊接在一起,可加强两个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免发生两个连接端在接触面处发生断裂的现象。两个连接端通过以上这三种方式相互连接时,接触部位为接触面,接触的面积大,可降低接触部位的接触电阻,提高二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以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连接的可靠性高,简单易行。所述第一连接端1上设有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端1的厚度方向的螺孔 5 ;所述第二连接端2上设有半圆形凹槽6 ;所述半圆形凹槽6位于第二连接端2的一面的中部并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第二连接端2另一面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半圆形凸台7 ;在半圆形凹槽6的两侧设有轴线垂直于第二连接端2的厚度方向的螺孔5 ; 采用盖片8将导线压紧在半圆形凹槽6内;所述盖片8的一面设有弧形凹槽9,另一面设置有弧形凸起10,在弧形凹槽9的两侧设有轴线垂直于盖片8的厚度方向的螺孔5。在所述半圆形凹槽6的两侧上,每侧设有三个以上的螺孔5。将导线剥去外层绝缘皮后,将裸线置于半圆形凹槽内,然后将盖片压在第二连接端2上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通过多个盖片,可将铝质导线紧紧地压紧于第二连接端2的半圆形凹槽内,导线的紧固性好,可避免发生导线脱落的现象。由于两连接端分别采用铜材和铝材制造,因而使得本技术尤其适用于连接铝质元件和铜质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气接头,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气接头,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O),所述第一连接端(1) 和第二连接端O)由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 通过相互配合的连接面固定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端(1)由铜材制成,所述第二连接端O)由铝材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 通过相互配合的斜面(3)固定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 以榫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端(1)和第二连接端(2) 通过相互配合的蜂窝形面固定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电气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