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绍恒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558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是由大黄、白芨、地榆、丁香、乳香、没药、黄芪、白芷、冰片、甘草、黄连、三七、双花和硫酸链霉素配制成。其配伍是:大黄3~5g、白芨3~5g、地榆3~5g、丁香3~5g、乳香3~5g、没药3~5g、黄芪3~5g、白芷3~5g、冰片1.5~3g、甘草3~5g、黄连3~5g、三七3~5g、双花3~5g,硫酸链霉素0.3~0.6g。本发明专利技术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泄热毒、抗菌、散血去淤、消肿定痛、杀菌、利水消肿、脱毒、排浓、生血、生肌的中药,按中医理论科学配伍,具有创面愈合快、避免植皮手术、减少痛苦、愈后无癍痕不留色素沉着,皮肤弹性好无粘连、无关节挛缩、活动自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水,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二)技术背景烧、烫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意外创伤,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在遭受来自然界的火灾和人类制造火灾的侵袭,人们生产、生活正处于可燃化学物品的包围之中。意外的烧、烫伤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轻者会造成伤者的伤痕累累、面目全非。重者还会造成终身残疾直至危机生命。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治疗一般的烧、烫伤已经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医疗难题了。但是,一些治疗烧烫伤的药剂治标,难以治本。愈后的植皮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烧、烫伤效果好,愈合快,减少植皮,疗程短的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是由大黄、白芨、地榆、丁香、乳香、没药、黄芪、白芷、冰片、甘草、黄连、三七、双花和硫酸链霉素配制成。其配伍是大黄3~5g、白芨3~5g、地榆3~5g、丁香3~5g、乳香3~5g、没药3~5g、黄芪3~5g、白芷3~5g、冰片1.5~3g、甘草3~5g、黄连3~5g、三七3~5g、双花3~5g、硫酸链霉素0.3~0.6g。上述的每味中药均可按要求在药店购买到。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的制造方法是取大黄30~50g、白芨30~50g、地榆30~50g、乳香30~50g、没药30~50g、黄芪30~50g、白芷30~50g、冰片15~30g、甘草30~50g、黄连30~50g、三七30~50g、双花30~50g,加生药量1倍水,煎煮30~60分钟,取滤液备用;再取丁香30~50g,加生药材1倍量水,水浸4~24小时,取滤液备用;合并二次药液再加入医用蒸馏水100~500g及抗菌素硫酸链霉素3~6g混合成药液即为成品。方解大黄性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淤血、抗菌、抗肿瘤。白芨性苦甘、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疤、止痛。地榆性苦酸、寒、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排脓、抗菌。丁香性辛、温、温中暖肾、降逆,抗真菌、抗杆菌。乳香性辛、苦、温、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没药性苦、平,散血去淤、消肿定痛,生肌、杀菌。黄芪性甘、微温、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排浓、生血。白芷性辛、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杀菌。冰片性辛、苦、凉、通诸窍、散郁火、去看翳明目,消肿止痛。甘草性甘、平,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坚筋骨、长肌肉、止渴、通筋脉利血气、补血、养胃,降火止痛。黄连性苦、寒、无毒、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止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肠、益胆、益气、长肉、止血、安心、杀菌。三七性甘微苦、温、无毒、止血、散淤、消肿定痛、抗病毒。双花性甘、寒、清热解毒、养血止渴、抗菌。抗菌素对结核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从上述方解可知,本专利技术合理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治疗原则,汲取了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从祖国医药宝库中,筛选出泄热毒、抗菌、散血去淤、消肿定痛、杀菌、利水消肿、脱毒、排浓、生血、生肌中药。按中医理论科学配伍,创面愈合快、避免植皮手术、减少痛苦、愈后无癍痕不留色素沉着,不影响面容,皮肤弹性好无粘连、无关节挛缩、活动自如。葫芦岛市龙港经济开发区烧烫伤研究所用本专利技术的治疗烧烫伤的药水治疗烧烫伤病,先用本专利技术的药水清洗病灶,再敷上该药水浓缩成的膏剂。一周清洗和敷膏剂2-3次,已治疗104例患者。其中I度至浅II度患者84人,治愈率达84.2%,有效率达到100%。治疗深II度和III度烧烫伤患者20例,治愈率为52%。三度烧烫伤的界定是I度烧伤坏死只限于表皮浅层,即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的损伤,表皮的基底细胞层(生发层)一般是正常,皮肤红肿,干燥,局部有感过敏,疼痛。II度分浅II度和深II度浅II度损害深达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和真皮的浅层(乳头层),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物积聚于其中形成表皮下水疱,间质水肿,纤维组织可发生变性,表皮剥落,病人感到剧烈疼痛,这是由于损害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至,由于真皮尚未完全损坏,愈合的多无癍痕。深II度烧伤伤及表皮、真皮浅层和部分皮肤附属结构。受累处原有组织结构消失,发生凝固坏死,坏死组织覆盖了伤面,由于坏死组织较厚形成痂皮,创面愈合主要靠残存的皮肤附属结构的上皮及伤区周围的表皮细胞爬行生长修复,愈后多有癍痕。III度烧伤皮肤全层及其附属结构完全坏死,有的甚至伤及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这样就损伤了细胞和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局部呈黄灰色、干燥甚至形成焦痂。此类伤口,须待局部坏死组织自行脱落或手术清除后,伤口被肉芽组织填平,边缘皮肤向中央生长形成癍痕,才能愈合。如面积较大,则需要植皮愈合。病例一李××,男,60岁,农民,手至肘部烫伤,面积为8%深II度至III度,该患者于96年7月17日被热豆油烫伤,时间约为30秒左右。伤后第三天用本药治疗。就诊时已有部分化浓感染。用我研制的烧伤药水清创后,创面再涂用该药水浓缩成的药膏。第一次换药时已无浓性分泌物,毛细血管恢复。第二次换药创面为新鲜肉芽,创面上皮岛生成。最后一次换药是7月26日创面皮肤复原,痊愈。病例二王×,女,一周岁,93年8月28日不慎掉入热粥锅中烫伤,时间约四分钟左右,面积约75%为III度,于9月5日用本专利技术的药治疗,来时检查头部外额骨外露约6平方厘米,双踝肌腱外露,左右手筋乃肘部肌腱外露,合并化性感染。治疗原则支持疗法,用我研制的烧伤药水清创后,再外涂本所专利技术的药水的浓缩膏剂包扎。9月8日换药,血液渗出,脓性分泌物减少。9月11日换药有部分少量浓汁,9月14日换药浓汁无,创面出新鲜肉芽,上皮岛生成,额骨露创面缩小。9月17日换药多数创面皮肤愈合,额骨创面基本愈合。9月24日换药,全部愈合。皮肤弹性好,无粘连,无关节孪缩,活动自如,一切功能良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是由包括大黄、白芨、地榆、丁香、乳香、没药、黄芪、白芷、冰片、甘草、黄连、三七、双花和西药抗菌素硫酸链霉素配制成,其配伍是大黄40g、白芨40g、地榆40g、丁香40g、乳香40g、没药40g、黄芪40g、白芷40g、冰片20g、甘草40g、黄连40g、三七40g、双花40g、硫酸链霉素5g。制作方法是取大黄40g、白芨40g、地榆40g、乳香40g、没药40g、黄芪40g、白芷40g、冰片20g、甘草40g、黄连40g、三七40g、双花40g加生药1倍量水,水煎煮30一60分钟,取其滤液,备用;取丁香40g加1倍量水,水浸4-6小时。将水浸过的丁香滤液与水煎过的大黄、白芨、地榆、丁香、乳香、没药、黄芪、白芷、冰片、甘草、黄连、三七、双花滤液混合一起搅拌,在加入抗菌素硫酸链霉素5g、医用蒸馏水400g,搅拌混合均匀即为成品。实施例二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是由大黄、白芨、地榆、丁香、乳香、没药、黄芪、白芷、冰片、甘草、黄连、三七、双花和抗菌素硫酸链霉素配制成,其配伍是大黄36g、白芨34g、地榆38g、丁香32g、乳香35g、没药37g、黄芪40g、白芷33g、冰片17g、甘草30g、黄连35.4g、三七39.4g、双花31g、硫酸链霉素4g。实施例三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是由大黄41g、白芨39g、地榆46g、乳香43g、没药46g、黄芪40g、白芷39g、冰片20g、甘草44g、黄连44g、三七42g、双花44g、丁香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烧烫伤药水,其特征是由大黄3~5g、白芨3~5g、地榆3~5g、丁香3~5g、乳香3~5g、没药3~5g、黄芪3~5g、白芷3~5g、冰片1.5~3g、甘草3~5g、黄连3~5g、三七3~5g、双花3~5g,硫酸链霉素0.3~0.6g配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恒
申请(专利权)人:黄绍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