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4528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含有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制备时将上述药材加水浸泡,煎煮,浓缩,加乙醇沉淀,再脱醇处理,制成口服液。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溶解血栓,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其临床使用的优点是:疗效好、适应性强、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及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等病症,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脉络瘀阻,正气亏虚,筋脉肌肉失养而致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口角流涎之症。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发展快、致残率高,危害大,治疗难度也大。目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西医一般采用手术联合西药治疗,存在身体上的痛苦;而中医大多采用保守的中药汤剂,治愈率低,治疗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适应性强、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含有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其中所述各成份的重量配比为黄芪 550-650g丹参 550-650g当归 275-325g川芎 140-160g赤芍 200-250g红花 140-160g地龙 140-160g本专利技术药物成份的最佳重量配比为黄芪 600g丹参 600g当归 300g川芎 150g 赤芍 225g 红花 150g地龙 150g本专利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取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中药材,加6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2(g/ml),加乙醇沉淀2次,使含醇量达75%,回收乙醇,浓缩至无醇味,再加水至溶液总量约1000ml,然后加入适量的甜菊甙,用40%NaOH调PH至6.0-7.5,放置24小时,过滤,消毒,定量包装。本专利技术药物配方各种药物的药性黄芪,主要含水溶性多糖,黄芪葡萄糖、黄芪皂甙及多种氨基酸;丹参,主要含丹参醌、丹参素及原儿茶酚等,具有一定酸性,可溶于水;川芎,主要成分是内酯类、生物碱类和酚类化合物,皆溶于水;赤芍,所含赤芍甙也溶于水,故以水作溶媒,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本专利技术将补气药与活血药合用,以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助诸药之力作为君药,使祛瘀而不伤正;以丹参祛瘀、活血为臣药;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活血祛瘀,地龙活血通络为佐药,随症加减,用于上症则正气健,瘀血祛,脉络通利,诸症可愈。本专利技术药物临床使用的优点是(1)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对抗和改善脑血管缺氧;(2)改善微循环;(3)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滞度,抑制血小板凝集,使动脉血栓形成受阻;(4)能溶解血栓和预防血栓再发,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眼底观察可使血栓堵塞的血管再通;(5)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使红细胞电泳速度加快。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治疗功效,本专利技术从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13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随机选72例做试验组,另选62例做对照组,生脉、阿司匹林同时作常规治疗。试验组男44例,女28例,平均发病年龄60.5岁。对照组男38例,女24例,平均发病年龄64.1岁。1、病历选择标准a.全部病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b.所有病例均有头颅CT或MRI资料,脑梗死诊断明确,且为新鲜病灶。c.两组病例均系颅内动脉系统梗死。2、治疗方法试验组用生脉50ml加入0.9%氯化钠50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0-14天,口服本专利技术服液10ml,3次/日,辅以阿司匹林80mg口服1次/晚;对照组用生脉50ml加入0.9%氯化钠500ml静滴,每日一次连续10-14天,加用口服松龄血脉康1g,3次/日,辅以阿司匹林80mg口服1次/晚。3、疗效判定标准使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或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能力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入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7级;植物状态。4、治疗结果表1治疗前病人的一般情况 表2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本专利技术口服液基本治愈率50%,总有效率94.4%。对照组基本治愈率45.1%,总有效率88.7%。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下述配比称取药材黄芪600g 丹参600g当归300g 川芎150g赤芍225g 红花150g地龙150g生产方法如下取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中药材,加6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2(g/ml),加乙醇沉淀2次,使含醇量达75%,回收乙醇,再加水至溶液总量约1000ml,然后加入适量的甜菊甙,用40%NaOH调PH至6.0-7.5,放置24小时,过滤,消毒,定量包装。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黄芪550-650g丹参550-650g当归275-325g川芎140-160g赤芍200-250g红花140-160g地龙14016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黄芪600g丹参600g当归300g川芎150g赤芍225g红花150g地龙150g3.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中药材,加6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至1∶2(g/ml),加乙醇沉淀2次,使含醇量达75%,回收乙醇,再加水至溶液总量约1000ml,然后加入适量的甜菊甙,用40%NaOH调PH至6.0-7.5,放置24小时,过滤,消毒,定量包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含有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和地龙;制备时将上述药材加水浸泡,煎煮,浓缩,加乙醇沉淀,再脱醇处理,制成口服液。本专利技术药物能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溶解血栓,清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其临床使用的优点是疗效好、适应性强、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文档编号A61P9/12GK1846737SQ20051005663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秀萍, 张富洪, 曾平, 李新力, 葛宣, 杨自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黄芪550-650g丹参550-650g当归275-325g川芎140-160g赤芍200-250g红花1 40-160g地龙140-160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萍张富洪曾平李新力葛宣杨自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