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218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的降低并同时能够防止过滤器装置的损伤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电动吸尘器。在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10)的过滤装置(21)中,与在一面形成有吸入口(22)的壳体(20)的另一面侧对置的网式过滤器(25)由通气性网眼形成。在网式过滤器(25)上的、吸入口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设置有保护板(29)。从吸入口(22)继续在空气的流动方向流动的尘埃首先与保护板(29)碰撞,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流势良好地与通气性网眼碰撞而损伤通气性网眼。到达保护板(29)的空气通过在保护板(29)上形成的贯通孔(30),由此能够继续顺利地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具有该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介绍
在通常的电动吸尘器中,在其主体中收容有电动鼓风机及集尘容器,通过驱动电 动鼓风机时产生的吸引力吸入尘埃,该尘埃由集尘容器捕获(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集尘容器中具备形成有吸入口及开口的集尘室。在开口处以 堵塞该开口的方式配设有过滤器。在该集尘容器中,尘埃及空气通过电动鼓风机的吸引力 经由吸入口被吸入集尘室内。然后,进入集尘室内的空气和尘埃通过过滤器分离。即,尘埃 由过滤器捕获而积存在集尘室内。积存在集尘室的尘埃可以通过拆下过滤器打开开口而扔 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318915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尘容器中,从吸入口吸入到集尘室内的尘埃在吸入的流 势的作用下,在过滤器中直接碰撞到在空气流动的方向上的吸入口的投影后的位置,因此 在该位置过滤器可能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 (吸入仕事率)的降低并同时能够防止过滤器装置的损伤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及具有 该集尘容器的电动吸尘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其能够在电动吸尘器的主体上装 卸,所述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吸入空气及尘埃 的吸入口,另一面侧打开;过滤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使从所述壳体的另 一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但捕获尘埃,所述过滤器装置具有对置面,其由通气性网眼形成, 且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保护板,其设置在所述对置面上的、所述吸入口在空气的流 动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用于保护通气性网眼;多个贯通孔,它们在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 上贯通所述保护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 于,所述保护板为树脂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以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为基础, 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贯通孔由通气性网眼覆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以第一方面 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 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面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凹陷。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以第四方面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 述过滤器装置的一端部经由铰链与所述壳体连结,由此所述过滤器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 体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6为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方面 第五方面中任 一方面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及第六方面,在能够在电动吸尘器的主体上装卸的电动吸 尘器用集尘容器(以下,简称为“集尘容器”)中,空气及尘埃从壳体的一面的吸入口被吸 入,并朝向安装在壳体的另一面侧的过滤器装置。在过滤器装置中,与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的对置面由通气性网眼形成。因此,从吸 入口吸入而朝向过滤器装置的空气及尘埃中,空气能够通过对置面的通气性网眼,另一方 面,尘埃被通气性网眼捕获而积存在壳体内。在此,在对置面上的、吸入口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设置有用于保护 通气性网眼的保护板。从吸入口继续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流动的尘埃首先与保护板碰撞, 而不与通气性网眼碰撞。由此,尘埃的流动的势头变弱。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流势良好地与 通气性网眼碰撞而损伤通气性网眼。另一方面,由于在保护板上形成有在保护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保护板的多个贯通 孔,因此到达保护板的空气通过贯通孔,由此不会由于保护板而妨碍流动,空气能够继续顺 利地流动。因此,通过设置保护板不会降低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以上的结果是,能够抑制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工作率的降低,并且能够防止过滤器 装置的损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由于保护板为树脂制,因此能够容易将保护板成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由于各贯通孔由通气性网眼覆盖,因此即使除空气以外 尘埃也要通过贯通孔,尘埃也会被覆盖贯通孔的通气性网眼捕获。因此,通过设置贯通孔不 会有损捕获尘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由于对置面朝向空气的流动方向下游侧凹陷,因此在扔 掉由通气性网眼捕获的尘埃时,能够使尘埃在对置面集中在凹陷部分而有效地扔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过滤器装置的一端部经由铰链与壳体连结,由此过滤器 装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因此通过使过滤器装置相对于壳体转动而使对置面从壳体 离开,能够有效地将在对置面集中在凹陷部分的尘埃扔掉。附图说明图1是从右上前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立体图。图2是电动吸尘器1的右侧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4(a)是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10的主视图,(b)是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10 的右侧剖视图。图5是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10的立体图,表示过滤器装置21相对于壳体20转 动后的状态。图6是吸尘器主体2的右侧剖视图。图7是从吸尘器主体2的顶面2A侧观察到的处于收纳状态的电动吸尘器1的图。图8是辅助把手13的分解立体图。4图9是电动鼓风机11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A-A向视剖视图。图11是吸尘器主体2的后部周边的左侧剖视图。图12是从左上后方观察到的吸尘器主体2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电动吸尘器2吸尘器主体10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20 壳体21过滤器装置22 吸入口25网式过滤器29保护板30贯通孔41 铰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电动吸尘器的概要>图1是从右上前方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立体图。在此, 在图1中,以左下侧作为电动吸尘器1的前侧、右上侧作为电动吸尘器1的后侧、左上侧作 为电动吸尘器1的左侧、右下侧作为电动吸尘器1的右侧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同样 地,在特定方向时,按照该方向特定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左右及上下。此外,左右方向与宽 度方向相同。参照图1,电动吸尘器1包括吸尘器主体2 (主体)、软管3、管(未图示)及吸入件 (未图示)。图2是电动吸尘器1的右侧剖视图。参照图2,吸尘器主体2为在上下具有规定的厚度且在前后略长的箱形状。在吸尘 器主体2的左右两侧面的后侧安装有车轮4。在吸尘器主体2的底面的前侧安装有滚子5。 通过车轮4和滚子5在地板面X上滚动,吸尘器主体2能够在地板面X上移动。在吸尘器主体2的顶面2A的后端部安装有折叠把手6。折叠把手6在沿着顶面 2A的倾倒位置(参照实线表示的折叠把手6)与从顶面2A向上方立起的立起位置(参照虚 线表示的折叠把手6)之间转动自如。当折叠把手6转动到立起位置时(参照虚线箭头), 能够抓握折叠把手6。由此,能够将吸尘器主体2从地板面X抬起而移动。在吸尘器主体2中,在前表面形成有吸气口 7,在后表面形成有排气口 8。在吸尘器 主体2内部划分出与吸气口 7及排气口 8连通的空气流路9。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以 下,简称为“集尘容器”)10与电动鼓风机11以排列成吸气口 7 —集尘容器10 —电动鼓风 机11 —排气口 8的方式配置在空气流路9中。集尘容器10通过例如将吸尘器主体2的顶 面2A的前侧部分打开而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装卸自如。软管3是具有挠性的波纹软管,能够弯曲成任意的形态。在软管3中,在其一端 (在图1中,后端)连结有连接筒12。详细地说,在连接筒12的内侧收容有软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其能够在电动吸尘器的主体上装卸,所述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吸入空气及尘埃的吸入口,另一面侧打开;过滤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使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通过,但捕获尘埃,所述过滤器装置具有:对置面,其由通气性网眼形成,且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保护板,其设置在所述对置面上的、所述吸入口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用于保护通气性网眼;多个贯通孔,它们在所述保护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所述保护板。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1-26 2009-2685351.一种电动吸尘器用集尘容器,其能够在电动吸尘器的主体上装卸,所述电动吸尘器 用集尘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一面形成有吸入空气及尘埃的吸入口,另一面侧打开; 过滤器装置,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使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流出的空气通 过,但捕获尘埃,所述过滤器装置具有对置面,其由通气性网眼形成,且与所述壳体的另一面侧对置; 保护板,其设置在所述对置面上的、所述吸入口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投影的位置,用 于保护通气性网眼;多个贯通孔,它们在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田英也森田明宏水岛祐之辅武中和彦上垣内茂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