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国海专利>正文

吸尘器及其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21808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21)、集尘室(22)、风道(23),以及设于所述集尘室(22)内部的过滤器(24);所述风道(23)环绕所述过滤器(24),其起始端(231)与所述吸尘管(21)连通,末端(232)与所述集尘室(22)连通;所述风道(23)具有螺旋式结构,且所述起始端(231)与所述末端(232)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该收集装置能有效减少尘屑粘附在过滤器上,从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器的维护频次,降低清洁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本实 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吸尘器应运 而生,吸尘器一般利用电动机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便 携式吸尘器是吸尘器的一种,以其轻便、小巧,尤其能应用于空间较小的领域而备受用户喜爱。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吸尘器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 头所示方向为吸尘器工作时尘屑的运动方向。从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以看出,在现有技术的吸尘器中,动力电机与过滤器 11连通,将集尘室12中的空气抽出,在集尘室12中形成负压,使空气和尘屑在动力电机 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吸尘管13和风道,进入集尘室12,绕过滤器11旋转并按螺旋的趋势 逐渐在集尘室12内汇聚,达到吸尘的目的。但是,随着尘屑的增多,收集到集尘室12里的尘屑容易受动力电机的影响,产 生向过滤器11移动的趋势,使尘屑粘附在过滤器11上,阻塞过滤器11的滤网。这样不 仅会增加动力电机的电耗,增大吸尘器的噪音,降低除尘效率;而且会影响过滤器11的 使用寿命,增加过滤器11的维护频次,并增加清洁成本。因此,如何减少粘附在过滤器11上的尘屑,延长过滤器11的使用寿命,提高吸 尘器的工作效率,降低清洁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能有效减少 尘屑粘附在过滤器上,从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器的维护频次,降低清洁 成本。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其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包括 吸尘管、集尘室、风道,以及设于所述集尘室内部的过滤器;所述风道环绕所述过滤 器,其起始端与所述吸尘管连通,末端与所述集尘室连通;所述风道具有螺旋式结构, 且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末端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吸尘管和所述集尘室均固定连接的底座,该底座包括形 成所述风道的内壁、外壁,以及连接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底板。优选地,所述内壁略高于过滤器的滤网底端。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过滤器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90度。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起始端的盖板,该盖板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内 壁和所述外壁均紧密连接。优选地,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末端的轴向差距小于或等于螺旋式结构的螺距。优选地,所述吸尘管与所述集尘室并排设置且具有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吸尘管与所述集尘室均由透明的壳体形成。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动力部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收集装置,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过滤器的进口端连接。优选地,具体为便捷式吸尘器。本技术所提供的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集尘室、风道,以及设于所述集 尘室内部的过滤器;所述风道环绕所述过滤器,其起始端与所述吸尘管连通,末端与所 述集尘室连通。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收集装置中,风道具有螺旋 式结构,且所述起始端与所述末端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即风道的螺旋式结构不是 在一个平面内螺旋,而是在空间上有一定位移的螺旋式结构。这样,尘屑从吸尘管中进 入风道后,沿螺旋式的风道逐渐向空间上移动,从风道中出来后,在高速旋转的惯性下 会继续在集尘室中按螺旋式的线路前进,并在空间上具有逐渐远离风道末端的趋势,从 而远离过滤器,减小尘屑粘附在过滤器上的可能,以达到延长过滤器使用寿命、降低过 滤器维护频次的目的,从而降低清洁成本。而且过滤器能长时间保持洁净状态可以减小 吸尘器的电耗,降低吸尘器的噪音,并提高吸尘器的工作效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吸尘管和所述集尘室均固定连接的底 座,该底座包括形成所述风道的内壁、外壁,以及连接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的底板。这 样,内壁、外壁和底板形成了凹模式的风道,尘屑依次经过吸尘管和底座,然后进入集 尘室,该结构简单,而且与现有技术中的收集装置相近,对现有技术的吸尘器作较小 的改进即能实现本技术的技术,其实现成本低,有利于本技术所提供技术的推 广。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所提供的收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起 始端的盖板,该盖板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均紧密连接。即通过盖 板、内壁和外壁在风道的起始端形成周向密闭良好的通道,使尘屑进入风道后,能在周 向密闭的空间里唯一能沿风道前进,避免气流紊乱,提高除尘效率。在提供上述收集装置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 尘器;由于收集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收集装置的吸尘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 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吸尘器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收集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收集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底座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底板与过滤器轴线的夹角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底座和盖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 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能有效减少 尘屑粘附在过滤器上,从而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降低过滤器的维护频次,降低清洁 成本。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收集装置的吸尘器,其工作效率得到 提尚。本文所涉及的上、下方位词,是以尘屑进入吸尘管的管口位于最高点为基准来 定义的;本文所述的轴向,是以上述吸尘管的延伸方向为参考,风道绕过滤器旋转时, 过滤器的高度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当限制本专利 的保护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收集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其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吸尘器工作时尘屑的运动方向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收集 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所示方向为动力部件形成的动力方向,虚线箭头 所示方向为尘屑的运动方向。本技术所提供的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21、集尘室22、风道23,以及设于 集尘室22内部的过滤器24;风道23环绕过滤器24,其起始端231与吸尘管21连通, 末端232与集尘室22连通。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收集装置中,风 道23具有螺旋式结构,且起始端231与末端232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即风道23的 螺旋式结构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螺旋,而是在空间上有一定位移的螺旋式结构。这样,尘 屑从吸尘管21中进入风道23后,沿螺旋式的风道23逐渐向空间上移动,从风道23中出 来后,在高速旋转的惯性下会继续在集尘室22中按螺旋式的线路前进,并在空间上具有 逐渐远离风道23末端232的趋势,从而远离过滤器24,减小尘屑粘附在过滤器24上的 可能,以达到延长过滤器24使用寿命、降低过滤器24维护频次的目的,从而降低清洁成 本。而且过滤器24能长时间保持洁净状态可以减小吸尘器的电耗,降低吸尘器的噪音, 并提高吸尘器的工作效率。请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底座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21)、集尘室(22)、风道(23),以及设于所述集尘室(22)内部的过滤器(24);所述风道(23)环绕所述过滤器(24),其起始端(231)与所述吸尘管(21)连通,末端(232)与所述集尘室(2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23)具有螺旋式结构,且所述起始端(231)与所述末端(232)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包括吸尘管(21)、集尘室(22)、风道(23),以及设 于所述集尘室(22)内部的过滤器(24);所述风道(23)环绕所述过滤器(24),其起始端 (231)与所述吸尘管(21)连通,末端(232)与所述集尘室(2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 风道(23)具有螺旋式结构,且所述起始端(231)与所述末端(232)在轴向上具有预定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吸尘管 (21)和所述集尘室(22)均固定连接的底座(25),该底座(25)包括形成所述风道(23)的 内壁(251)、外壁(252),以及连接所述内壁(251)和所述外壁(252)的底板(25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251)略高 于过滤器(24)的滤网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53)与所 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胡国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