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兴专利>正文

保温隔热管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19265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支撑高温流体管道的保温隔热管托。所述保温隔热管托其包括弧形的上套卡箍和下套卡箍,上套卡箍、下套卡箍利用穿过上连接耳板和下连接耳板的坚固件连接;所述上套卡箍、下套卡箍内均装有隔热材料层,下套卡箍下部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固定连接在接触滑动摩擦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的内径小于下套卡箍的内径,上连接耳板由上套卡箍的两侧边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板由下套卡箍的两侧边向内弯折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合理,保温隔热效果显著,适合应用于长距离输送的高温管道上。承压能力强,在管道膨胀、收缩产生位移时,管托可自由滑动,保证了管线系统的安全。该管托可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施工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托架,具体是一种用于支撑高温流体管道并具有保温 绝热功能的保温隔热管托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用到高温热能源,高温热能源需要通过高 温管道输送,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高温管道通常是在空中布设的,其必然要用到其支 撑作用的管托。过去的高温流体管道的管托多是采用金属件,在施工现场直接将管托和 钢管焊接成一体,这种结构的管托使管道的支撑部位无法实施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高 温热能源输送时,热量沿管托钢结构直接导出,在空中形成较强的对流散热,使得高温 流体管道的总体保温效果较差,经测定,对于长输架空热力管道来说,如果管托为直接 外裸金属,管托对流散热损失占总热损在40%以上。另外,由于温度较高(如300°C以 上)的蒸汽管线在冷热交替状态下膨胀差非常大,从而对管托产生非常大的水平推力, 严重时甚至使整个管线失去稳定,影响管道的安全使用。为节约能源,避免热污染,减少热量散失,现在常用的管托一般采用保温隔热 管托,如日本昭和石棉公司的V型隔热管托,美国管道防护公司的隔热管托,以及国内 一些生产厂家的隔热管托。保温隔热管托一般由卡箍及装在卡箍内的隔热材料层组成, 隔热材料层多采用低密度硅酸盐类保温材料制成,其承压能力差、易压碎,在使用过程 中破碎时会导致管线支撑失稳或失去保温隔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 保温隔热效果好,承压能力强,现场安装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的保温隔热管托。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隔热管托包括弧形的上套卡箍和下 套卡箍,上套卡箍、下套卡箍利用穿过上连接耳板和下连接耳板的坚固件连接;所述上 套卡箍、下套卡箍内均装有隔热材料层,下套卡箍下部连接有支撑体,支撑体固定连接 在接触滑动摩擦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的内径小于下套卡箍的内径,上连 接耳板由上套卡箍的两侧边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板由下套卡箍的两侧边向内弯折形 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卡箍和下套卡箍由厚度为6 12mm的 钢板弯折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套卡箍内的隔热材料层包括由内向外的 上软质隔热内层和上硬质隔热层,上软质隔热内层直接与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接 触,上软质隔热内层的厚度为0 20mm;上硬质隔热层设置在上软质隔热内层与上套卡 箍内壁之间,上硬质隔热层的厚度为60 9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套卡箍内的隔热材料层包括由内向外的下软质隔热内层和下硬质隔热层,下软质隔热内层直接与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接 触,下软质隔热内层的厚度为0 20mm;下硬质隔热层设置在下软质隔热内层与下套卡 箍内壁之间,下硬质隔热层的厚度为100 14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套卡箍内的隔热材料层包括由内向外的 下软质隔热内层、下硬质隔热层和下软质隔热外层,下软质隔热内层直接与用于输送高 温流体的管道接触,下硬质隔热层设置在下软质隔热内层与下软质隔热外层之间,下软 质隔热外层设置在上套卡箍内;所述下软质隔热内层的厚度为O 20mm,下软质隔热外 层的厚度为10 20mm,下硬质隔热层的厚度为100 14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软质隔热内层、下软质隔热内层和下软 质隔热外层均由容重>250kg/m3,导热系数< 0.1W/mk的硅酸铝毡制成,所述上硬质隔 热层、下硬质隔热层均由软质或硬质浇注料加硅酸铝纤维和钢纤维浇注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合理,保温隔热效果显著, 适合应用于长距离输送的高温管道上。承压能力强,在管道膨胀、收缩产生位移时,管 托可自由滑动,保证了管线系统的安全。该管托可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及应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下套卡箍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套卡箍、2-上硬质隔热层、3-上软质隔热内层、4-紧固 件、5-上连接耳板、6-下连接耳板、7-下套卡箍、8-下硬质隔热层、9-下软质隔热内 层、10-支撑体、11-接触滑动摩擦副、12-管道、13-下软质隔热外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保温隔热管托包括弧形的上套卡箍1和下套卡箍7,上 套卡箍1、下套卡箍7利用穿过上连接耳板5和下连接耳板6的紧固件4连接,该紧固件 4由常规的螺栓、螺母及弹垫组成;所述上套卡箍1和下套卡箍7由厚度为6 12mm的 钢板弯折制成,上套卡箍1、下套卡箍7内均装有隔热材料层,下套卡箍7下部连接有支 撑体10,支撑体10固定连接在接触滑动摩擦副11上,所述支撑体10及接触滑动摩擦副 11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计;所述上套卡箍1的内径小于下套卡箍7的内径,上连 接耳板5由上套卡箍1的两侧边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板6由下套卡箍7的两侧边向内 弯折形成。如图1所示,所述上套卡箍1内的隔热材料层包括由内向外的上软质隔热内层3 和上硬质隔热层2,上软质隔热内层3直接与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12接触,上软质隔 热内层3的厚度为O 20mm ;上硬质隔热层2设置在上软质隔热内层3与上套卡箍1内 壁之间,上硬质隔热层2的厚度为60 90mm。所述下套卡箍7内的隔热材料层包括由 内向外的下软质隔热内层9和下硬质隔热层8,下软质隔热内层9直接与用于输送高温流 体的管道12接触,下软质隔热内层9的厚度为O 20mm;下硬质隔热层8设置在下软 质隔热内层9与下套卡箍7内壁之间,下硬质隔热层8的厚度为100 140mm。所述上软质隔热内层3、下软质隔热内层9均由容重>250kg/m3,导热系数< 0.1W/mk的硅酸铝 毡制成,所述硬质隔热层由软质或硬质浇注料加硅酸铝纤维和钢纤维浇注而成。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所述下套卡箍7内的隔热材料层由 下软质隔热内层9、下硬质隔热层8和下软质隔热外层13组成,下软质隔热内层9直接 与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12接触,下硬质隔热层8设置在下软质隔热内层9与下软质 隔热外层13之间,下软质隔热外层13设置在上套卡箍1内;所述下软质隔热内层9的 厚度为O 20mm,下软质隔热外层13的厚度为10 20mm,下硬质隔热层8的厚度为 100 140mm。所述下软质隔热内层9和下软质隔热外层13由容重>250kg/m3,导热系 数< 0.1W/mk的硅酸铝毡制成,所述下硬质隔热层8由软质或硬质浇注料加硅酸铝纤维 和钢纤维浇注而成。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体安装使用时,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12置于下 套卡箍7内,然后用紧固件4将上套卡箍1与下套卡箍7连接固定,在管线系统调整平 衡、稳定后,将接触滑动摩擦副11焊接固定,接触滑动摩擦副11可以平衡管道12因膨 胀、收缩而产生的力,提高管线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温隔热管托,包括弧形的上套卡箍(1)和下套卡箍(7),上套卡箍(1)、下套卡箍(7)利用穿过上连接耳板(5)和下连接耳板(6)的紧固件(4)连接;所述上套卡箍(1)、下套卡箍(7)内均装有隔热材料层,下套卡箍(7)下部连接有支撑体(10),支撑体(10)固定连接在接触滑动摩擦副(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1)的内径小于下套卡箍(7)的内径,上连接耳板(5)由上套卡箍(1)的两侧边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板(6)由下套卡箍(7)的两侧边向内弯折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热管托,包括弧形的上套卡箍(1)和下套卡箍(7),上套卡箍(1)、下 套卡箍(7)利用穿过上连接耳板(5)和下连接耳板(6)的紧固件(4)连接;所述上套卡箍 (1)、下套卡箍(7)内均装有隔热材料层,下套卡箍(7)下部连接有支撑体(10),支撑体 (10)固定连接在接触滑动摩擦副(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1)的内径小于下 套卡箍(7)的内径,上连接耳板(5)由上套卡箍(1)的两侧边向外弯折形成,下连接耳板(6)由下套卡箍(7)的两侧边向内弯折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1)和下套卡箍(7)由厚度为6 12mm的钢板弯折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管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卡箍(1)内的隔热材料 层包括由内向外的上软质隔热内层(3)和上硬质隔热层(2),上软质隔热内层(3)直接与 用于输送高温流体的管道(12)接触,上软质隔热内层(3)的厚度为0 20mm;上硬质 隔热层(2)设置在上软质隔热内层(3)与上套卡箍(1)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兴周明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兴周明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