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山清专利>正文

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9977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该装置由该装置由第一检查井、第一沉泥井、一级沉净池、双面过滤墙、水泵、净水池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泥井分别与第一检查井通过排水管与第二检查井相连,第二检查井上的管道分别与第一检查井、一级沉净池相连,双面过滤墙与一级沉净池、二级沉净池相连,水泵进水管分别与二级沉净池、水泵相连,水泵分别水泵进水管、水泵出水管相连,净水池一端装有水泵出水管,净水池的另一端装有回用水出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装置中中毒、燃烧、爆炸的等重大事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具体地说,更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自动净化的排水直O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采用的传统的排水系统是将污水以直排的形式,或以泵站提升的形式 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上述的排水系统是江河、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虽有少量的污水经过 处理厂的处理达标排放,但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以及运行成本颇高,其污水处理能力 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污染江河、湖泊的问题。再则,传统的下水道所设计的坡度较小,沉泥井体积也很小,致使管道容易淤塞; 由于有害气体大量积聚给疏捞工作带来难度,给疏捞工人的生命也造成威胁。另外,传统下 水道为了达到污水自流的效果往往是采用降坡的方式来设计建造的,这样就使下水道在施 工过程当中造成了开挖面大而深。这不仅使工程造价过高,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竣工后 由于开挖深度大,回填后沉降指数大,容易给地面建筑物(如道路、房屋等)带来危害。习惯成自然,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各种各样排水的装置中这些必须改进而且可以改 进的缺陷,致使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资源的污染。迫入环境的压力,人们在各地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污水处理厂,希望以此来解决水 污染的难题。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节奏加快,光靠几个污水处理厂根本抵挡不住滚滚而来 的污水洪流。更何况还有不少人为了短的利益,恣意排放污水甚至是有毒污水。这就造成 了——你在这里处理污水,他在那里大肆排放污水的现象。由此可见,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光靠兴建污水处理厂是不行的,那么能不能从其它 方面着手?开辟其它污水处理的途径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成本低廉,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解决了排水装置中中毒、燃烧、爆炸的等重大事故。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通过对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生活污水)的排放情况的观察研究,专利技术人认为传 统的下水道由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改进不但可以大大减轻污水的排放和漂浮物对江 河、湖泊造成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排水工程的造价,缩短施工周期并能增强施工安 全性,更重要的是新式下水道的污水经过净化后并不仅仅是“达标排放”到江河、湖泊去,而 且可以通过设在下水道管网终端的提升泵房,提升到一个可以自动流放的高度后,向以使 用非饮用水单位或部门供水,如环卫、园林、公共厕所、建设工地、混凝土搅拌站或消防等部 门。将下水道检查井(也称一种污水自动净化工作和监督)中的进水口设定在不同的高度 上,即一种“低进高出“的排放形式,这就是说污水流进检查井后是不能直接向下游排放,而 是在检查井中沉淀后逐步提高水位才能够向下游排放,而漂浮物由于污水的阻隔也不能够进入管道。由于管道坡度大,从而保证污水中的泥渣和漂浮物不能够在管道中淤积也不能 和其它地区的污物混合后而加大污染力度。这就是说,让污水排放系统中的污染物同流不 合污,给污水处理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再则由采用了”低进高出“的排放形式, 使得排水坡度可以在两个检查井之间完成调节后回原高程,这就使得管道在敷设中开挖的 深度、宽度都可以比传统的方式小,从而使土方量大大减少,回填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该装置由第一检查井、第二检查井、第一沉泥井、第 二沉泥井、排水管、一级沉净池、双面过滤墙、二级沉净池、水泵进水管、水泵、水泵出水管、 净水池、回用水出口管组成,其连接关系是第一、第二检查井中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第 一、第二检查井中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设定在不同的高度上,即为一种低进高出的排放结构, 在第二沉泥井上方设有第二检查井。第一沉泥井分别与第一检查井通过排水管与第二检查 井相连,第二检查井上的管道分别与第一检查井、一级沉净池相连,双面过滤墙与一级沉净 池、二级沉净池相连,水泵进水管分别与二级沉净池、水泵相连,水泵分别水泵进水管、水泵 出水管相连,净水池一端装有水泵出水管,净水池的另一端装有回用水出口管。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①由于将检查井中的底部沉泥井的深度加大,使得既可以多积泥渣,又可以减轻 污水流对泥沙的冲击,利于沉淀而且可以延长疏捞的周期和降低疏捞的劳动强度,加大疏 捞机械的使用率。②由于水的阻隔和中和,使得污水排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的气体不能够积 聚,从而达不到可燃可爆的程度。这样就可以杜绝排水系统中中毒、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③由于本装置长期处在全封闭状况下运行,使以往在下水道中生存、繁殖的老鼠、 蚊子等毒害虫失去了栖身之地,或对它们有所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检查进,也称人井;2沉泥井;3排水管;4 一级沉净池;5双面过滤墙;6 二 级沉净池-J水泵进水管;8水泵;9水泵出水管;10净水池;11回用水出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根据图1可知,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该装置由第一检查井1A、第二检查井 1B、第一沉泥井2A、第二沉泥井2B、排水管3、一级沉净池4、双面过滤墙5、二级沉净池6、水 泵进水管7、水泵8、水泵出水管9、净水池10、回用水出口管11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泥 井2A分别与第一检查井1A、通过排水管3与第二检查井IB相连,第二检查井IB上的管道 分别与第一检查井1A、一级沉净池4相连,双面过滤墙5与一级沉净池4、二级沉净池6相 连,水泵进水管7分别与二级沉净池6、水泵8相连,水泵8分别水泵进水管7、水泵出水管 9相连,净水池10—端装有水泵出水管9,净水池10的另一端装有回用水出口管11。第一检查井1A、第二检查井IB中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第一检查井1A、第二检查 井IB中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设定在不同的高度上,即为一种低进高出的排放结构,在第二沉 泥井2B上方设有第二检查井1B。1、第一检查井1A、第二检查井IB 第一检查井1A、第二检查井IB中的进水口与出水口设定在不同的高度上,即一种低进高出的排放形式;其高差为井深的1/3左右。2、第一沉泥井2A、第二沉泥井2B 第一沉泥井2A、第二沉泥井2B的深度为1_1. 5M.3、双面过滤墙5双面过滤墙5为一种两面是耐腐蚀的不锈钢或高分子塑料网,中间是海绵体,可 以方便清洗和更换。过滤墙的滤水量应设计为大于装置中的污水流量。4、污水排放的走向现有的排水系统下游一律都指向江河、湖泊,这样也迫使污水处理厂建立在江河、 湖泊旁边,这就是说传统的排水管网的敷设不具选项性,遇到不利因素要么就是加大投资, 要么就是降低效果。本技术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尊重周围地势、地貌、建筑物,而可从多种方法案中 筛选出最佳方案。打破排水装置一律都指向江河、湖泊的陈旧规律。其下游和下游的回用 水提升泵站及供应装置可设在道路十字路口磨盘和各住宅小区中心。提升泵站可采用本专 利权人2002年10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受权的技术专利(ZL012734993)自动多用 水处理器的技术其经济效益更为客观。但是在离江河、湖泊较近或污水处理厂较近的下水 道独立管网,应向江河、湖泊的反方向排放,经过充分的过滤沉淀后再返回流向江河、湖泊、 污水处理厂的搜集管网和并入其它远距离而来的本装置管网。4、本技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介入由于本技术对传统系统有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自动净化排水装置,该装置由第一检查井(1A)、第一沉泥井(2A)、一级沉净池(4)、双面过滤墙(5)、水泵(8)、净水池(10)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沉泥井(2A)分别与第一检查井(1A)通过排水管(3)与第二检查井(1B)相连,第二检查井(1B)上的管道分别与第一检查井(1A)、一级沉净池(4)相连,双面过滤墙(5)与一级沉净池(4)、二级沉净池(6)相连,水泵进水管(7)分别与二级沉净池(6)、水泵(8)相连,水泵(8)分别与水泵进水管(7)、水泵出水管(9)相连,净水池(10)一端装有水泵出水管(9),净水池(10)的另一端装有回用水出口管(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清高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高山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