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雷蒙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8286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雷蒙磨。其包括主机、分析器、旋风收集器、风机,在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的回风管路中设有循环气流冷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定数量的换热支管、冷却腔、进气腔、出气腔、壳体,换热支管竖直地分布于冷却腔中,其上、下端口分别连通进气腔、出气腔,所述进气腔经由风管连通至旋风收集器,所述出气腔经由风管连通至风机,所有换热支管的截面积之和大于等于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的风管的截面积,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出口,其下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进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冷却雷蒙磨冷却效果明显,磨粉效率显著提高,可适用于熔点温度低于70℃的物料的粉碎,以其制成的粉体质量显著提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 技术涉及一种制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循环风冷却装置的雷蒙磨。
技术介绍
雷蒙磨(Raymond Mill)又称旋辊式(摆辊式)盘磨机,主要用于非金属矿等物料 的磨碎。雷蒙磨性能稳定、适应性强、性价比高。雷蒙磨工作原理(参见图1)工作时,将 需要粉碎的碎片从机罩壳侧面的进料口(6)加入磨辊腔(4),依靠悬挂在主机梅花架上的 磨辊(5)装置,绕着主轴(1)轴线公转,同时本身自转,由于旋转时离心力的作用,磨辊(5) 向外摆动,紧压于磨环,使铲刀(2)铲起物料送到磨辊(5)与磨环之间,因磨辊(5)的滚动 碾压而达到粉碎物料的目的;风选过程物料研磨后,风机(19)将风吹入主机(3)壳内,吹 起粉末,经置于研磨室上方的分析机(8)进行分选,粗颗粒的物料又落入研磨室重磨,目数 合乎规格的随气流进入旋风收集器(12),收集后经出粉口排入料仓(14);风流由大旋风收 集器(12)上端的回风管(13)回入风机(19),气路是循环气流,并且在回风管内呈负压状 态流动,循环风路的风量增加部分经风机与主机(3)中间的阀(18)控制流量,经由余气出 气管(17)排出,进入小旋风收集器(15),少量的粉料排入小料仓(16),尾气由布袋除尘器 (11)净化。由于循环风在经过磨辊腔,携带粉体的同时,带走磨辊碾磨时产生的大量热能,在 循环管路中只散失了部分热量。随着工作的进行,循环气体的温度越来越高,冷却磨辊腔 碾磨内热量不断积聚,造成磨机及循环气体温度的不断提升,直至将碾辊抱死。以普通雷蒙 磨制备压制石墨产品所用粉料的试验表明,当雷蒙磨工作至50分钟时,雷蒙磨辊子抱死, 磨辊腔测量温度最高达105°C,在此状况下含浙青或树脂的混合物料即会变成糊状,使辊子 与工作腔粘结在一起,无法正常工作。而对于这些熔点/软化点低或是高温下成分易改变 的物料来说,更是难以应用雷蒙磨来进行大量的粉碎磨粉。如在石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以炭石墨(石油焦、浙青焦等)为原料,经过一次 磨粉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粘结剂(浙青、人造树脂等)混捏,经过轧片、冷却、破碎工序后, 再次磨粉(可根据需要重复该步骤),然后进入下道成型工序。上述粘结剂的软化点一般都 比较低,如中温浙青软化点在70 90°C之间,人造树脂软化点在100°C左右。这就要求再 次磨粉时,物料粉碎时的温度必须控制在65°C以下,才能保证物料不变成半糊状或糊状物。在该行业,常见的再次磨粉工艺大都是采用工业用万能磨(又名粉碎机)来进行 制粉轧片进入万能磨磨粉,由磨机自身产生的气流,携带物料进入旋风除尘器,尾气经袋 式除尘器除尘,旋风下部粉料,经筛分机筛分,筛上料返回至磨进口,与均勻加入的碎片连 续循环。由于进、出风不循环,冷空气带走大量破碎时产生的热量,设备内部及物料温度低, 虽然低熔点物料的粉碎要求,但生产效率极低,能耗大,以650型粉碎机(郑州矿山机械集 团有限公司)为例,若生产200目二次粉,产量仅为300kg/h,生产320目二次粉的产量更 低,吨产量能耗大,且筛下料的粒度不均勻(超过工艺要求的大于筛网目数细粉含量大), 难以满足生产高强度、高密度、高强度石墨制品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低熔点物料粉碎磨粉的冷却雷蒙磨,利用该装置制备压制石墨产品所用粉料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却雷蒙磨,包括主机、分析器、旋风收集器、风机,各部分依次由风管连通构 成循环风路,在所述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的回风管路中还安装有用于冷却循环气流的冷 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定数量的换热支管、冷却腔、进气腔、出气腔、壳体,所述换热 支管竖直地分布于冷却腔中,其上、下端口分别连通进气腔、出气腔,所述进气腔经由风管 连通至旋风收集器,所述出气腔经由风管连通至风机,所有换热支管的截面积之和是旋风 收集器与风机之间风管的截面积的1 4倍,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出口, 其下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进口。所述换热支管为薄壁金属直管。在所述冷却腔中分布有螺旋状的导流板,目的使进入冷却腔的水流自下而上温度 均勻地与换热支管接触,防止冷媒在冷却腔内形成局部的冷媒流短路,避免造成局部高温。 所述换热支管外嵌合有金属散热翅片。所述冷媒为冷水或冷气。在所述主机的主磨辊腔壳体外设置有进一步增加冷却效果的冷却夹套,该冷却夹 套设置有相应的冷媒进口和出口。所述冷却雷蒙磨还包括小旋风收集器、小型除尘器,所述风机的废气排放口由余 气出气管连通小旋风收集器,再由尾气管连通小型除尘器。上述述冷却雷蒙磨的冷却装置以低于20°C的冷水为冷媒,冷水在冷却腔平均流速 控制为90 125mm/s,使冷水与冷却列管充分进行热交换。冷媒在冷却腔的流速可根据 所使用冷媒的类型、比热及所要到达的冷却效果来进行调控,或在工艺实践中进行总结得出ο本技术具有积极有益的效果1.本技术冷却雷蒙磨冷却结构设计独特,安装于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的 回风管路中的冷却装置中的换热支管垂直或竖直分布,可有效的防止回风中的粉体沉降于 换热支管内壁上,避免冷却效果变差(若非垂直安装换热支管,不但易造成粉体沉降于换 热支管内壁,还会使换热支管流通截面积减小,导致风阻大,长时间运行甚至可堵塞管道); 换热支管内流通总截面积大于回风管的截面积,既可减小回风风阻,保证回风循环通畅,又 可保证热交换面积足够大,并降低风速、增加热交换时间,以使回风冷却更加充分;2.在冷却腔内的进一步设置导流板或扰流板,可防止冷媒(如冷水)在冷却腔“短 路”而造成的温度不均勻现象,使冷媒自下而上与换热支管均勻接触、冷却。3.本技术冷却雷蒙磨冷却效果明显,磨粉效率显著提高采用本技术所 述冷却雷蒙磨,可每天连续24小时用于制粉,主磨辊腔温度始终在50 70°C范围,满足工 况使用要求;而采用非冷却雷蒙磨时,由于主磨辊腔摩擦、挤压,内部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物 料温度不断升高,在气温30°C下,运行1小后,内腔最高温度达到100°C以上,对于低熔点/ 软化点的物料来说,往往导致无法继续生产,必须停机等待自然冷却后拆机清理。4.本技术冷却雷蒙磨可适用于熔点温度低于70°C的物料或不宜高温下粉碎 的物料(如高温下成分易改变)的粉碎磨粉,进一步拓宽了雷蒙磨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常规的雷蒙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雷蒙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冷却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轴,2为铲刀,3为主机,4主磨辊腔,5为磨辊,6为进料口,7为分析机输 入轴,8为分析机,9为分析机叶片,10为通风管,11为布袋除尘器,12为旋风收集器,13为 回风管,14为料仓,15为小旋风收集器,16为小料仓,17为余气出气管,18为闸板阀,19为 风机,20为尾气管,21为冷却装置,22为冷却装置出水口,23为冷却装置进水口,24为冷却 水夹套,25为冷却水夹套进水口,26为冷却水夹套出水口,27为散热翅片,28进气口,29为 进气腔,30为换热支管,31螺旋状导流板,32为冷却腔,33为出气腔,34为出气口,35为壳 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冷却雷蒙磨,参见图1、图2、图3,包括主机3、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雷蒙磨,包括主机、分析器、旋风收集器、风机,各部分依次由风管连通构成循环风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的回风管路中还安装有用于冷却循环气流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定数量的换热支管、冷却腔、进气腔、出气腔、壳体,所述换热支管竖直地分布于冷却腔中,其上、下端口分别连通进气腔、出气腔,所述进气腔经由风管连通至旋风收集器,所述出气腔经由风管连通至风机,所有换热支管的截面积之和是旋风收集器与风机之间风管的截面积的1~4倍,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出口,其下部设置有连通冷却腔的冷媒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利赵稳成韩新威吴保军王光林李红涛张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利碳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