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80876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包括公座连接件和母座连接件,所述公座连接件包括公座前部件,公座后部件,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前端的公座连接端子,以及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后端的、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公座连接导线;所述母座连接件包括与公座前部件卡合连接的母座前部件,与母座前部件转动连接的母座后部件,设置在母座前部件前端并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端子,以及设置在母座前部件后端的、与母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导线。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池组连接装置,来实现电池组的连接,公座连接件和母座连接件的前、后部件对接后能0-360°转动,以实现连接装置的多方向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连接结构的改进,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的电池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池组的连接中,一般采用连接镍片和导线来实现一对一连接,随着设备对电池组的容量和电压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组中所用的串、并联电池也越来越多,需要的导线连 接也越来越多,生产工艺也随之趋于复杂。许多品质不良和缺点出现于电池组的生产和使 用当中,主要体现在1.由于连接导线众多,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接错线的现象,影响电 池组的功能;2.众多导线连接后,容易出现焊点和焊点接触现象,造成电池组短路及漏电 情况;3.生产时导线通过手工焊接,既浪费工时、材料又无法保证焊接工艺一致性;4.焊点 增多,占用电池组内部空间增大,造成电池组空间尺寸和容量的浪费。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其 能为电池组、电源等产品的提供更好的电源、信号连接;为设计电池组、电源等产品提供更 好的结构、性能和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包括公座连接件和母座连接件,其中,所述公座连接件包括 公座前部件,与公座前部件转动连接的公座后部件,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前端的公座连接端 子,以及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后端的、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公座连接导线,并且所述公座连 接导线穿过所述公座后部件而设;所述母座连接件包括与公座前部件卡合连接的母座前部件,与母座前部件转动连 接的母座后部件,设置在母座前部件前端并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端子,以及设 置在母座前部件后端的、与母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导线,并且所述母座连接导线穿 过所述母座后部件而设。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公座前部件上设置有公头,在所述母座前部件 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公头卡合的凹口,并在所述凹口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以 及在所述公座前部件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卡合连接的第一 卡凸和第二卡凸。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公头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以及在所述凹口 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适配的凹陷结构。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公座后部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公座连 接导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裸露在所述公座后部件外侧。 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在所述母座后部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母座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裸露在所述母座后部件外侧。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公座前部件的后端两侧向后延伸设置有第一 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并在所述公座后部件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连 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枢接连接的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分别在所 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设置有第 一枢轴和第二枢轴,在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枢轴和第二 枢轴适配的第一枢孔和第二枢孔;在所述第三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一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一枢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 第一凹槽的安装适配的第一斜面。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分别在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内侧的第一 枢孔和第二枢孔周围对称设置有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外侧的第一枢 轴和第二枢轴周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台。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母座前部件的后端两侧向后延伸设置有第五 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并在所述母座后部件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五连 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枢接连接的第七连接臂和第八连接臂。所述的电池组连接装置,其中,分别在所述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上设置有第 三枢轴和第四枢轴,在所述第七连接臂和第八连接臂上设置有分别所述第三枢轴和第四枢 轴适配的第三枢孔和第四枢孔;在所述第七连接臂上还设置有第二凹槽,以及在所述第三枢轴上设置有一与所述 第二凹槽的安装适配的第二斜面;并且分别在所述第七连接臂和第八连接臂内侧的第三枢孔和第四枢孔周围对称 设置有第二凹部,在所述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外侧的第三枢轴和第四枢轴周围设置有 与所述第二凹部相配合的第二凸台。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组连接装置,来实现电池组的连 接,公座连接件和母座连接件的前、后部件对接后能0-360°转动,以实现连接装置的多方 向连接;连接装置所用线材根据电源、信号等用途可采用大、小不同线径的连接导线,也可 灵活的根据电池组结构,选用不同数量的连接导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座连接件的分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母座连接件的分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母座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组连接装置不同转动角度连接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斜面的枢轴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公座、母座的前部件和后部件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 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 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公座连接件200 和母座连接件100。所述母座连接件100与所述公座连接件200采用相互卡合的方式连接 在一起。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公座连接件200包括公座前部件210,与公座前部件210 转动连接的公座后部件220,设置在公座前部件210前端的公座连接端子230,以及设置在 公座前部件210后端的、与公座连接端子230连接的公座连接导线240,并且所述公座连接 导线240穿过所述公座后部件220而设。其中,所述公座前部件210前端设置有公头219, 所述公座连接端子230设置在所述公头219上。而所述公座连接导线240包括电源线及信 号线,其所用的线材可以根据电源、信号等用途可采用大、小不同线径的线材,也可灵活的 根据电池组结构,选用不同数量的公座连接导线240。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母座连接件100包括与公座前部件210卡合连接的母座 前部件110,与母座前部件110转动连接的母座后部件120,设置在母座前部件110前端并 与公座连接端子230连接的母座连接端子130,以及设置在母座前部件110后端的、与母座 连接端子130连接的母座连接导线140,并且所述母座连接导线140穿过所述母座后部件 120而设。进一步地实施例,如图3和图2所示,在所述母座前部件110前端设置有与所述公 头219卡合的凹口 119,所述母座连接端子130设于凹口 119内。并在所述凹口 119的两侧 设置有用于卡合的第一孔部112和第二孔部118,以及在所述公座前部件210前端的两侧分 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部112卡合连接的第一卡凸211,如图1所示,以及与所述第二孔 部118卡合连接的第二卡凸218。第一卡凸211和第二卡凸218设置为带弹性恢复力的卡 凸,便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孔部112和第二孔部118卡合。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便于所述公座连接件200和母座连接件100装 配时的定位,在所述公座连接件200的公头219上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连接装置,包括公座连接件和母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连接件包括公座前部件,与公座前部件转动连接的公座后部件,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前端的公座连接端子,以及设置在公座前部件后端的、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公座连接导线,并且所述公座连接导线穿过所述公座后部件而设;  所述母座连接件包括与公座前部件卡合连接的母座前部件,与母座前部件转动连接的母座后部件,设置在母座前部件前端并与公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端子,以及设置在母座前部件后端的、与母座连接端子连接的母座连接导线,并且所述母座连接导线穿过所述母座后部件而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也平张伟平高书清王周东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泰科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