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9655 阅读:6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包括立柱、结构件和副框,立柱上固定安装有结构件,结构件将副框安装在在立柱上,比例固定安装在副框上,结构件与立柱之间设有足够副框活动的空间,结构件与副框连接处设有能够供副框转动的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只需在立柱或玻璃副框上做细微的改动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玻璃与副框的定位更方便准确,双面胶带和结构胶的宽度和厚度更容易控制,受力情况更好,且调节角度更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玻璃幕墙结构,特别是一种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玻璃幕墙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 多。目前,在隐框幕墙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建筑结构为半径比较大的 圆弧型,要求玻璃幕墙沿着结构设计成折线型来体现建筑的弧形效果,请参看附图1和 附图2,现在通常的做法如图1所示,即通过调整玻璃5与副框3之间的双面胶带7和两 个玻璃5之间的结构胶8的厚度来实现相邻两块玻璃5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幕墙的折 线效果。这种做法,有以下几个缺陷首先,由于粘双面胶部位的副框和玻璃成一定夹 角,所以玻璃和副框之间的定位就比较困难,很难掌握其角度;其次,双面胶带和结构 胶的厚度难以控制;再次,由于结构胶的断面是个梯形,不利于玻璃在风荷载作用下结 构胶受力的均衡;另外,此种做法可以调节的角度有限,结构胶粘结或安装稍有偏差就 会对玻璃板块受力造成影响,同时对整个幕墙外立面效果也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存在上述缺点,本实用 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将副框设计为活动副框,使副框可沿结 构件边缘转动,通过副框的转动实现相邻两块玻璃之间的夹角,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 构,包括立柱、结构件和副框,立柱上固定安装有结构件,结构件将副框安装在在立柱 上,比例固定安装在副框上,结构件与立柱之间设有足够副框活动的空间,结构件与副 框连接处设有能够供副框转动的弧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所述的立柱与副框相对的面上设有由中间向外凹陷的弧形面,弧形面与副框之 间形成副框活动的空间。所述的副框与立柱相对的面呈向立柱方向突出的弧形,副框内部与结构件接触 的面也呈弧形。所述的副框与结构件接触处固定设有圆弧形的旋转部,旋转部为向立柱方向突 出的弧形。所述的旋转部向立柱方向上突出于副框的平面。所述的结构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立柱上。所述的玻璃通过双面胶固定安装在副框上。所述的立柱上固定安装有遮挡副框的扣线。所述的立柱侧面开有安装槽,扣线上的安装位插装在安装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只需在立柱或玻璃副框上做细微的改动即可。本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玻璃与副框的定位更方便准 确,双面胶带和结构胶的宽度和厚度更容易控制,受力情况更好,且调节角度更宽。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相邻两块玻璃之间转动一定夹角的结 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相邻两块玻璃之间转动一定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相邻两块玻璃之间转动一定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相邻两块玻璃之间转动一定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结构件,3-副框,4-扣线,5-玻璃,6_螺钉,7_双面胶, 8-结构胶,9-弧形面,10-副框面,11-旋转部。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他凡其原理和基本结构与本实施例相 同或近似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在立柱1和副框3之间留有足够供副框3活动的空间,使副框3可以 自动旋转,通过副框3的旋转实现相邻两个玻璃之间的角度调节。实施例一请参看附图3和附图4,本实施例中,立柱1上相对于副框3的面处 为弧形面9,本实施例中,弧形面9由中间向外凹陷,即立柱1两侧最低,弧形面9向外 拱起,副框3相应的面可沿着弧形面9转动,实现副框3的旋转。本实施例中,结构件 2通过螺钉6固定安装在立柱1上,通过结构件2将副框3与立柱1安装在一起,使其不 会脱离,本实施例中,结构件2与副框3贴合的面上为一个弧形面,供副框3旋转。立 柱1两侧开有安装槽,扣线4上的安装位插装在安装槽内,通过扣线4可遮挡副框3,从 外部看,整体性更好。玻璃5通过双面胶7粘合在副框3上,可随副框3—起旋转,两 块相邻的玻璃之间填充有结构胶8。实施例二 请参看附图5和附图6,本实施例中,立柱1上相对于副框3的面为 平面,副框3与立柱1相对的面为向立柱方向突出的弧形副框面10,副框3内部与结构 件2接触的面也呈弧形,副框3可沿弧形副框面10在立柱1表面旋转。本实施例中,结 构件2通过螺钉6固定安装在立柱1上,通过结构件2将副框3与立柱1安装在一起,使 其不会脱离,本实施例中,结构件2与副框3贴合的面上为一个弧形面,供副框3旋转。 立柱1两侧开有安装槽,扣线4上的安装位插装在安装槽内,通过扣线4可遮挡副框3, 从外部看,整体性更好。玻璃5通过双面胶7粘合在副框3上,可随副框3—起旋转, 两块相邻的玻璃之间填充有结构胶8。实施例三请参看附图7和附图8,本实施例中,立柱1上相对于副框3的面为平面,副框3上在副框3与结构件2相接触的位置处固定设有一个半圆形的旋转部11, 立柱1与副框3之间设有一定间隔,本实施例中,旋转部11向立柱1方向上突出于副框 3平面,副框3可在旋转部11处旋转。本实施例中,结构件2通过螺钉6固定安装在立 柱1上,通过结构件2将副框3与立柱1安装在一起,使其不会脱离,本实施例中,结构 件2与副框3贴合的面上为一个弧形面,供副框3旋转。立柱1两侧开有安装槽,扣线 4上的安装位插装在安装槽内,通过扣线4可遮挡副框3,从外部看,整体性更好。玻璃 5通过双面胶7粘合在副框3上,可随副框3—起旋转,两块相邻的玻璃之间填充有结构 胶8。 本技术中,由副框3旋转带动玻璃5旋转,使相邻两块玻璃之间出现一定夹 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只需在立柱或玻璃副框上做细微的改动即 可。本技术与以往技术相比,玻璃与副框的定位更方便准确,双面胶带和结构胶的 宽度和厚度更容易控制,受力情况更好,且调节角度更宽。权利要求1. 一种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包括立柱、结构件和副框,立柱上固定安装有结 构件,结构件将副框安装在在立柱上,比例固定安装在副框上,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 件与立柱之间设有足够副框活动的空间,结构件与副框连接处设有能够供副框转动的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立柱与副框 相对的面上设有由中间向外凹陷的弧形面,弧形面与副框之间形成副框活动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副框与立柱 相对的面呈向立柱方向突出的弧形,副框内部与结构件接触的面也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副框与结构 件接触处固定设有圆弧形的旋转部,旋转部为向立柱方向突出的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部向立 柱方向上突出于副框的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 的结构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立柱上。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 的玻璃通过双面胶固定安装在副框上。8.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线式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包括立柱、结构件和副框,立柱上固定安装有结构件,结构件将副框安装在在立柱上,比例固定安装在副框上,其特征是:所述的结构件与立柱之间设有足够副框活动的空间,结构件与副框连接处设有能够供副框转动的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荣才余永照张鸣张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大特种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