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封口板及具有该封口板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59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封口板及具有该电池用封口板的电池。一种电池用封口板(9),经由衬垫(10)对电池壳体(1)的开口部分进行密封,其中,该封口板(9)具有:具备阀孔(4)的底板(5)、具备排气孔(6)的端子盖(7)、以及介于该底板(5)和端子盖(7)之间的阀体(8),所述底板(5)上,朝向与阀体(8)相反的方向突起形成有突起筒部(5a),所述突起筒部(5a)的底部用于与电池的引线连接,所述阀孔(4)形成在该突起筒部(5a)的侧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用封口板及具有该封口板的电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池一般分为物理电池和化学电池,化学电池是指通过正负极之间的 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是否能重复使用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 次电池是指无法进行充电、仅能放电的电池,如锌锰、碱性干电池,锂扣电池,锂亚电池等。 二次电池是指可反复进行充放电再循环的电池,如铅酸、镍镉、镍氢、锂离子、锂聚合物、燃 料、锌、铝、镁空气电池等。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移动电话、掌上电子产品的普及,二次电池 (例如镍镉、镍氢、锂离子电池等)因其能进行重复充放电,使用方便、容量高,小巧便于携 带等优点而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对这些电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容量,高功率,高安 全性等等。作为提高电池容量的对策,一般采取增加极板的宽度来增加活性物质从而提高电 池的容量,在不改变电池外部尺寸的情况下,电池内部残存空间必然相应减少。这样的电池 在充放电时,由于电极和电解液反应而使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外部 短路时,会使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内部压力急剧上升。如果电池内部残存空间不充分大,压 力得不到及时释放,电池会发生爆炸等安全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电池达到破裂之前使电 池内的气体迅速向电池外放出。针对该问题,常在电池中设置排气阀,当电池内部达到一定压力时,通过打开排气 阀,内部压力使气体从电池内部向外界排出,达到保持电池内压力维持在安全压力以下的 目的。(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4所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二次电池(以镍氢电池为例)一般如下包括金 属壳体、封口板(底板、端子盖、排气阀)、用于电连接端子与下述极板组的引线、以及密封 在该金属壳体和底板形成的密闭腔内的由正极板、隔膜和负极板卷成的极板组及浸润在该 极板组里面的电解液。上述二次电池的装配工序一般如下引线一端先与正极板焊接为一体,再与负极 板、隔膜通过卷绕工序卷绕成极板组,然后通过插壳工序将该极板组插入金属壳内,经过沟 入工序,在壳体上形成一圈内凹的圆环以起到固定极板组的作用,之后注入电解液,并将引 线另一端与底板焊接,最后通过封口工序形成完整的电池。但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装配电池或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用引线的材质一般为 纯镍或铁表面镀镍并通常形成为长条片状,因其柔性而很容易弯曲,所以装配时容易使引 线遮住底板的底部的阀孔,而造成电池排气不畅。并且,在运输或搬运时,由于撞击等也会 致使引线活动而遮住阀孔。另外,在电池使用时,电池内部气体涌向阀孔也容易造成引线遮 住阀孔。上述情况都会导致电池爆炸等不安全问题的发生。针对该情况,又有提出在底板中心孔的周边,设置凸点,以防止引线贴合底板而造成底板被引线堵塞的技术等。(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上述技术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线贴合底板的可能性,例如当气压过快 过高致使引线贴合住阀孔的情况等。并且,由于引线较长,其占据了电池参与空间的同时, 还容易与电池的金属壳体侧壁接触而使电池内部短路。专利文献1 中国专利号ZL 01109154. 1专利文献2 中国专利号ZL200920003345.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封口板及具有该 封口板的电池,能够保证底板上的阀孔始终保持畅通,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电池用封口板(9),经由衬垫(10)对电池壳体(1)的开口部分进行 密封,其中,该封口板(9)具有具备阀孔⑷的底板(5)、具备排气孔(6)的端子盖(7)、以 及介于该底板(5)和端子盖(7)之间的阀体(8),上述底板(5)上,朝向与阀体(8)相反的方向地突起形成有突起筒部(5a),上述突 起筒部(5a)的底部用于与电池引线连接,上述阀孔(4)形成在该突起筒部(5a)的侧壁。根据上述技术,阀孔形成在突起筒部5a的侧壁上,与引线11的点焊端部不处 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相对于引线的伸长方向垂直地开口,因此,能够防止引线由于较大的压 力冲击而堵塞阀孔。同时,由于引线的点焊端部位于突起筒部5a的底部,所以相比于现有 技术引线的长度变短,减少了与电池壳体侧壁接触的可能性。进而,上述电池用封口板(9)中,上述阀孔4的开口面积相对于上述突起筒部(5a) 的侧壁周面积的开孔率为40% 80%。根据上述技术,通过使开孔率为40% 80%,能够确保电池内部气体顺畅地 通过阀孔排出到外部。进而,上述电池用封口板(9)中,上述突起筒部(5a)形成在上述底板(5)的中心部。根据上述技术,通过使上述突起筒部形成在底板的中心部,能够进一步减少 引线与电池壳体侧壁接触的可能性。进而,上述电池用封口板(9)中,上述突起筒部(5a)为有底圆筒形,并且该突起筒 部(5a)与上述底板(5) —体成形且壁厚大于等于上述底板(5)。根据上述技术,突起筒部与底板一体成型,能够减少连接部分处对电池带来 的不稳定性,且在制造上容易实现。另外,在突起筒部的开口率较大的情况下,使其壁厚较 厚,有利于增加突起筒部本身的强度。进而,上述电池用封口板(9)中,上述阀孔(4)形成为三个以上,分别等间距地排 列于突起筒部(5a)的圆周上。根据上述技术,阀孔均勻地分布在突起筒部的侧壁上,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具有带有开口部分的电池壳体;插入到上述 壳体内的包含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极板组;引线,用于使极板组与电极端子电连接,该引线的 一端与上述极板组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突起筒部的底部连接;以及对上述壳体进行密封的 上述电池用封口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池的纵向剖面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底板的俯视图。图4为现有技术图。符号说明1电池壳体2沟入部3极板组4阀孔5底板5a突起筒部6排气孔7立而子盖8阀体9封口板10衬垫11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利用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纵向剖视图。图1中,电池壳体1是一端开 口的金属筒,其开口部分经由衬垫10而通过金属制的封口板9来密封,上述衬垫10能够与 该电池壳体1的上部电绝缘且保持气密,此外,借助沟入工艺等对电池壳体1的开口部、衬 垫10以及封口板9进行加工而固定封口板9,同时对后述极板组也进行固定。上述电池壳 体1内装有极板组3和电解液,该极板组3是正极板和负极板夹持隔膜地相对并以该夹持 状态卷绕为旋涡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池壳体1为圆筒状,但也可以形成为方形等 其他形状。下面对封口板9进行说明。封口板9中,底板5与帽状的金属端子盖7电气、机械地连接,在端子盖7的周边 缘形成有多个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6。该底板5与端子盖7之间形成阀室12,并且在该阀 室12内内置有压缩状态的弹性阀体8。上述底板5在中心部并不是如图4所示那样直接开有单独的一个阀孔,而是在中 心部向与阀体相反的一侧、即电池内部侧突起有突起筒部5a。具体来说,从底板5的中心沿 半径方向向外以一定尺寸画圆,从该圆周向电池内部侧突起形成该突起筒部5a,该突起圆 筒部5a形成为有底圆筒形。优选使突起筒部与底板一体成形,能够减少连接部分处对电池 带来的不稳定性,且在制造上容易实现。在突起筒部5a的侧壁开设有四个阀孔4,分别位于 将突起筒部5a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用封口板(9),经由衬垫(10)对电池壳体(1)的开口部分进行密封,其中,该封口板(9)具有:具备阀孔(4)的底板(5)、具备排气孔(6)的端子盖(7)、以及介于该底板(5)和端子盖(7)之间的阀体(8),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5)上,朝向与所述阀体(8)相反的方向突起形成有突起筒部(5a),所述突起筒部(5a)的底部用于与电极引线连接,所述阀孔(4)形成在该突起筒部(5a)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则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