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化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74751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雾化组件,其包含一承载件,其上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设于该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其上设有多个胶孔,且雾化片上设有一喷雾部,其对应于承载件的透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该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该雾化片的胶合部,且其上设有一出雾口,其孔径尺寸与透孔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胶合部上与承载件、压电驱动元件间胶合时,由于胶层将布满流入于该胶合部的胶孔内,在胶层干燥后可与雾化片产生强大的结构接合固定力,且出雾口与透孔的尺寸相同,可将所施与雾化片的阻力降至最小状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雾化组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将工作液由高速振荡转化为微雾状以供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高速振动原理将工作液转化为微雾态飘送的方式已广泛被应用于药物或芳香剂的驱离操作,其原理主要是在雾化机一汲液端处,利用一可压电转换而产生高频微幅的振波动作的微雾化组件以分化工作液表面,使之形成具向量性击发的微小颗粒水雾分子,并通过布朗运动效应使空气中混入香精,以改变空气性质或产生药性水雾而可供吸入式疗理操作,此外,除了芳香及喷雾药剂用途,另有为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国家,提供室内加湿的用途。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微雾化组件为多个微小片状结构的迭合组装并进行封装,其大致上至少须包含有压电片、雾化片及固接片,然而其中片体间的接合手段为利用胶合,而目前业界中多半为了求封装的过程简易以降低成本,因此在封装的构件上接面与接面间仅为单纯的平面对平面胶合,请进一步配合参看图1所示,如此的作法所形成的接合面部分十分容易因为该微雾化组件使用时需处于高速振动的情况,进而在压电片(81)与雾化片 (82)的粘着胶(83)部分产生脱胶、剥落、破裂或者崩坏等情况,造成产品寿命之减短,可见在设计上有其缺失所在,此外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承载件,其为一薄板件,且其中间贯穿设有一透孔;一雾化片,其为一薄片,其迭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且该雾化片外环处设有一胶合部,该胶合部对应设于所述承载件之上表面处,且该胶合部上贯穿设有多个胶孔,且该雾化片的中部处设有一喷雾部,该喷雾部对应于所述承载件的所述透孔位置,且该喷雾部上贯穿设有多个细密的雾孔;及一压电驱动元件,其对应迭设于所述雾化片之上,对应贴靠于所述雾化片的胶合部,且该压电驱动元件在中部处贯穿设有一出雾口,该出雾口对应于所述雾化片的喷雾部;而其中所述胶合部上与所述承载件、该压电驱动元件间通过胶合手段做为封装的固定技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华黄家桢刘亮纬林泰轩许由忠熊介铭黄美惠
申请(专利权)人:微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