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领域,涉及一种市政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迅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由 400多座发展到2005年的792座,年产污泥近60万t (干物质计),根据2010年远景规划, 2010年全国污水处理厂数量将会达到2000座左右,污水处理率达到50%,相应产生的污泥 量约为1000万t/年。污水和污泥是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同等重要又紧密关联的两个系统, 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处理得以最终实施的保障。国内外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主要采用厌氧消化,厌氧消化可分为水解发酵、酸性 发酵和甲烷发酵三个阶段。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 成厌氧消化的过程。由于二者的特性有较大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产酸菌和 产甲烷菌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生态环境条件,因而存在着处理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1971年,(ihosh和W10Iand首先提出了两相厌氧消化的概念,即把第1、第2阶段与 第3阶段分别在两个消化池中进行,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串联的反应器内, 并提供各自所需的最佳条件,使这两类细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污泥能源化处理系统,包括产酸反应器和产甲烷反应器,其特征在于:产酸反应器和产甲烷反应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级膜分离设备和第二级膜分离设备,污泥先经过产酸反应器在其中水解产酸,之后经过第一级膜分离设备,分离成为第一浓缩液和第一渗透液,第一渗透液进入第二级膜分离设备,分离为成为第二浓缩液和第二渗透液,第二浓缩液再进入所述的产甲烷反应器进行发酵产甲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坚,刘伟,邵云海,丁凯,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