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一种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358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反应池及其内部的多个隔板,处理水的水流连续从反应池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其中隔板位于水流方向的垂直面上,自下而上由反应池池底延伸至有效水位以上,隔板的板边缘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并且多个隔板之间的间隔参数和边缘参数都是特殊化设置的。通过隔板对水流的扰动作用在反应池内形成大量均匀旋涡,提高絮体的碰撞几率,从而提高絮体形成速度和絮体密实度,减少絮凝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波纹隔板设计提高隔板与水接触湿周长度,可提供更多数量的涡旋,并节约絮凝反应池占地面积。(*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处理生产中,絮凝法常作为重要的方法或基本单元操作之一而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用水的水质、水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 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絮凝法无论在给水处理中还是在废水处理中均 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广大给水排水、环境工程、化学化工、石油、冶金、电力等许 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胶体科学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从而也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 在地表水处理中,混凝与絮凝反应是进行胶体脱稳和生成可沉淀絮体的重要工艺。其反应 效果直接影响后面沉淀工艺的固液分离效率,并影响过滤工艺负荷。目前应用的隔板式絮 凝反应池是通过在隔板上设置翼片(CN 2540406Y),或采用多种形式的翼片(CN2751022Y、 CN2751023Y),增加对水流的扰动作用,提高水流紊动程度,从而提高絮体碰撞几率。但是已 有的这些设备仍未能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絮凝剂的消耗量大,且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显著提升絮凝效果的地 表水处理絮凝反应设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池及其内部的多个隔板, 处理水的水流连续从反应池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其中隔板位于水流方向的垂直面上, 自下而上由反应池池底延伸至有效水位以上。隔板可以是波浪形隔板,相邻波峰或波谷的间距为10-200mm,波峰至波谷垂直距 离为 10-200mm。隔板也可以是锯齿形隔板,相邻齿峰或齿谷间距为10-200mm,齿峰至齿谷垂直距 离为 10-200mm。各个隔板都是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反应池内部的,支撑板设置成与水流方向平 行,而隔板则与水流方向垂直,可以适当地阻隔水流并形成紊流,促进其在反应池内有效絮凝。隔板本身的宽度以及隔板之间的间隔,对水流阻隔和紊流效果有比较重要的影 响,因此,本技术在这方面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设置,隔板的宽度为20-300mm ;各个前 后相邻隔板之间的平行距离为100-500mm ;各个左右相邻的隔板的板边缘之间的线距离为 200-8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絮凝反应池的翼片均采用条形直边设计,翼片与水体接触边为直边, 导致其湿周长度最小,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水流紊动程度,但幅度有限;而技术这些边缘特殊化设置的隔板在水处理絮凝反应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隔板对水流的 扰动作用在反应池内形成大量均勻旋涡,提高絮体的碰撞几率,从而提高絮体形成速度和 絮体密实度,减少絮凝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波纹隔板设计提高隔板与水接触湿周长度,可提供更多数量的涡旋,并节约絮凝 反应池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波浪形隔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锯齿形隔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按反应单元尺寸准备支撑板1数量和隔板2数量,支撑板1固定与反应池3中,方 向与水流进出方向平行一致。反应池3高lm,支撑板1的高与反应池一致。在支撑板1表 面设置隔板2,隔板2的平面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隔板2的长lm,宽200mm,多块前后相邻 隔板2之间的平行距离为200mm,多块左右相邻的隔板2板边缘之间的线距离为300mm。隔 板2的边缘为波纹形状,相邻波峰或波谷的间距为80mm,波峰至波谷垂直距离为80mm。当 水流经过支撑板时,其表面设置的波纹隔板对水流产生强烈搅动作用,在反应单元内形成 大量涡旋。实施例2按反应单元尺寸准备支撑板1数量和隔板2数量,支撑板1固定与反应池3中,方 向与水流进出方向平行一致。反应池3高1. 5m,支撑板1的高与反应池一致。在支撑板1表 面设置隔板2,隔板2的平面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隔板2的长1. 5m,宽300mm,多块前后相 邻隔板2之间的平行距离为500mm,多块左右相邻的隔板2板边缘之间的线距离为500mm。 隔板2的边缘为锯齿形状,相邻齿峰或齿谷的间距为200mm,齿峰至齿谷垂直距离为200mm。 当水流经过支撑板时,其表面设置的波纹隔板对水流产生强烈搅动作用,在反应单元内形 成大量涡旋。权利要求一种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池(3)及其内部的多个隔板(2),处理水的水流连续从反应池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位于水流方向的垂直面上,自下而上由反应池(3)池底延伸至有效水位以上,并且隔板(2)的板边缘为波浪形或锯齿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浪形隔板(2)相邻 波峰或波谷的间距为10-200mm,波峰至波谷垂直距离为10-2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锯齿形隔板(2)相邻 齿峰或齿谷间距为10-200mm,齿峰至齿谷垂直距离为10-2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是通过与水 流方向平行的支撑板(1)连接,从而固定在反应池(3)内部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的宽度为 20-300mm。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前后相邻隔 板⑵之间的平行距离为100-500mm。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左右相邻的 隔板(2)板边缘之间的线距离为200-8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一种水处理絮凝装置,包括反应池及其内部的多个隔板,处理水的水流连续从反应池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其中隔板位于水流方向的垂直面上,自下而上由反应池池底延伸至有效水位以上,隔板的板边缘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并且多个隔板之间的间隔参数和边缘参数都是特殊化设置的。通过隔板对水流的扰动作用在反应池内形成大量均匀旋涡,提高絮体的碰撞几率,从而提高絮体形成速度和絮体密实度,减少絮凝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波纹隔板设计提高隔板与水接触湿周长度,可提供更多数量的涡旋,并节约絮凝反应池占地面积。文档编号C02F1/52GK201713370SQ20102026554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丁凯, 刘伟, 李柯 申请人:刘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处理絮凝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池(3)及其内部的多个隔板(2),处理水的水流连续从反应池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2)位于水流方向的垂直面上,自下而上由反应池(3)池底延伸至有效水位以上,并且隔板(2)的板边缘为波浪形或锯齿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丁凯李柯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