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道红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成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624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该药组分中既包含有依照传统中医理论治疗乙肝常用的五味子、丹参、赤芍、当归、黄芪、茯苓、白术、三七等中药,又包含有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具有抑制、清除乙肝病毒功能的蝉翼藤、叶下珠、紫金牛、瓜子金、橄榄,能纠正微循环障碍、防治肝纤维化的炮甲珠、水蛭、虻虫、全虫等类药物。经临床验证,该药治疗急慢性乙肝总有效率达84.64%,且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乙肝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面广,人们一旦感染上病毒,很难清除,往往反复发作,转化成慢性乙肝,久治不愈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对于乙肝病毒的清除、乙肝的彻底根治,目前国际国内均无理想的特效药。如西药首选药物干扰素,短期转阴率仅20%左右,且复发率高、毒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大多数患者难于承受。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对乙肝病有一定疗效,但因乙肝病疗程长、中药汤剂服用不便,病人难于坚持,因而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成药,但因乙肝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寒热、虚实、差异较大,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病情病人不一定适用,且某种药物服用较久,易于寒热偏激,或苦寒过伤脾胃阳气,或温燥耗损精血津液,甚至违反中医虚虚实实之戒。而且大多数中成药纯从传统中医经验出发,未顾及运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因而,能彻底清除病毒(俗称转阴)、对乙肝有显著疗效的药物不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符合传统中医治肝实脾调肾、行气、活血、解毒的治疗原则,又运用了现代西医病毒学、免疫学、自由基学、元素医学研究成果,有较好清除病毒(转阴)功能、对彻底根治乙肝效果好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之“乙肝转阴散”除包含依据传统中医理论而经常使用的中药成份外,还包含经现代医学证明,有较好抑制、清除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的中药组份。具体组份有A、健脾益气类药物黄芪、生晒参、白术;B、化痰除湿和胃类药物法夏、茯苓、柿蒂;C、调肝养血类药物当归、丹参、赤芍;D、平补肝肾类药物制首乌、桑寄生;E、行气活血类药物香附、郁金;F、搜络逐瘀类药物水蛭、虻虫、全虫;G、清热、利湿、解毒类药物田基黄、蒲公英、猪胆汁;H、能抑制、清除乙肝病毒类药物叶下珠、蝉翼藤、紫金牛、瓜子金、橄榄;I、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类药物黄芪、当归、灵芝、三七;J、能降低转氨酶活性类药物五味子、生地;K、能治疗高胆红质血症类药物田基黄、大血藤、赤芍;L、能改善蛋白质代谢类药物生晒参、白术、当归;M、能纠正微循环障碍、防治肝纤维化类药物炮甲珠、水蛭、虻虫、全虫;N、含锌高、能纠正人体铜、锌含量比(Cu/Zn)类药物香附、蒲公英、田基黄。各组份含量(以生药重量份数计)为黄 芪 5-50 生晒参 1-20 白 术 5-20法 夏 2-10 茯 苓 4-20 柿 蒂 2-15当 归 2-20 丹 参 10-50 赤 芍 10-50制首乌 10-40桑寄生 10-30 醋香附 3-20郁 金 5-30 水 蛭 1-10 虻 虫 1-5全 虫 1-5 田基黄 10-30 蒲公英 10-50叶下珠 20-90蝉翼藤 10-30 紫金牛 3-20瓜子金 3-20 橄 榄 3-30 灵 芝 3-20三 七 1-10 五味子 5-15 生 地 10-30大血藤 10-30炮甲珠 1-10 猪胆汁 2.5-15制作方法将首乌、香附、甲珠按传统中药加工方法分别预制成制首乌、醋香附、炮甲珠,然后将一部份中药按传统方法浓煎取汁,一部份中药洗净烘干研细,将两部分药物与猪胆汁混合烘干研细为极细粉末经消毒处理后即可分装,制成冲剂、胶囊、糖衣片、蜜丸、水丸、丹剂等型中成药。本专利技术之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主要专利技术人周道红(柳州市中医院肝胆病专家、主任医师、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昌源教授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和学术经验继承人)根据自己从事中西医医务工作30余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在查阅大量古、今中外文献,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对李昌源教授治疗肝病的经验方药进行反复筛选,并加入经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证实对抑制和清除乙肝病毒、调整人体免疫机能、恢复肝脏形态和功能,防治肝纤维化和癌变确有疗效的中药组份,经科学加工炮制而成,因而具有以下优点1、既具备中医辩证论治特色,又吸收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治疗效果好,临床运用总有效率达84.64%。(1)具备中医辩证论治特色祖国医学认为,乙肝的病因初乃湿热邪毒侵袭,久则必挟瘀血痰湿。其病发于肝,及于脾,系于肾。由于肾为肝之母,脾之本,故在乙肝的发病及转归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发病之前,多因肾中精气不足,以致肝脾皆虚,易受湿热邪毒侵害而发生乙肝;发病之后,肝郁脾虚,久必归肾,每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证;病至后期,气滞血瘀,痰湿内生,缠绵反复,久治不愈。本专利技术之乙肝转阴散用黄芪、生晒参、白术健脾益气,法夏、茯苓、柿蒂化痰除湿和胃,当归、丹参、赤芍调肝养血,制首乌、桑寄生平补肝肾,香附、郁金行气活血,水蛭、虻虫搜络逐瘀,田基黄、蒲公英。猪胆汁清热利湿解毒,全药组方审因论诒,理法方药相扣,攻不伤正,补不碍邪,扶正、祛邪相得益彰,故疗效颇为满意。(2)吸收现代医学科研成果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由于HBV病毒感染,启动人体一系列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能损伤,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甚至癌变。本专利技术乙肝转阴散用叶下珠、蝉翼藤、紫金牛、瓜子金、橄榄等抑制和清除乙肝病毒,黄芪、当归、三七、灵芝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五味子、生地降低转氨酶活性,田基黄、大血藤、赤芍治疗高胆红质血症,生晒参、白术、当归改善蛋白质代谢,恢复A/G正常比值,炮甲珠、水蛭、全虫、虻虫纠正微循环障碍,防治肝纤维化。元素医学研究发现多数急慢性乙肝患者血锌降低,血铜升高,Cu/Zn比值上升,不仅使肝脏多种酶的合成受到障碍,蛋白质代谢异常,而且促进脂质过氧化损伤,免疫功能紊乱而加重肝脏病变,导致慢性化和纤维化。本专利技术乙肝转阴散中香附子、蒲公英、田基黄等药富含锌、锰等微量元素,可补充乙肝患者锌、锰之不足,恢复Cu/Zn比值的正常水平。从而促进乙肝病人全面康复。经专利技术人临床运用实践,也证实本专利技术之乙肝转阴散确有显著疗效。据不完全的统计,自92年初至97年2月28日经用本专利技术乙肝转阴散治疗的521例乙肝患者(包括慢迁肝、慢活肝、急性乙肝及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中,HBsAg阳性518例,转阴79例,转阴率15.25%;HBeAg阳性329例,转阴211例,转阴率64.13%;谷丙转氨酶(ALT,即GPT)异常192例,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52例,占79.17;谷草转氨酶(AST,即GOT)异常143例,治疗1个月后恢复正常118例,占82.52%。521例乙肝患者中,显效(病毒复制指标HBeAg、HBcAb-IgM、PCR-HBV转阴一项以上、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413例,占79.21%;有效(HBVM转阴一项以上,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改善)28名,占5.37%;无效(HBVM无变化,肝功能、症状、体征无改善)80例,占15.36%,总有效率为84.64%。实施例一一种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按附表实施例一所列比例,取丹参、赤芍、当归、桑寄生等14味中药加水浓煎,将两次煎出液混合浓缩,得浓煎汁I;取新鲜猪胆汁加入上述浓煎汁中,混合均匀得混合液II;取黄芪、生晒参、白术之类中药精选去杂、粗洗后烘干,研成细粉III;将混合液II与细粉III搅拌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成药--乙肝转阴散,由以下组份中药按传统中成药制法制成,其特征在于:各组份药物含量(以生药重量份数计)为: 黄芪 5-50 生晒参 1-20 白术 5-20 法夏 2-10 茯苓 4-20 柿蒂 2-15 当归 2-20 丹参 10-50 赤芍 10-50 制首乌 10-40 桑寄生 10-30 醋香附 3-20 郁金 5-30 水蛭 1-10 虻虫 1-5 全虫 1-5 田基黄 10-30 蒲公英 10-50 叶下珠 20-90 蝉翼藤 10-30 紫金牛 3-20 瓜子金 3-20 橄榄 3-30 灵芝 3-20 三七 1-10 五味子 5-15 生地 10-30 大血藤 10-30 炮甲珠 1-10 猪胆汁 2.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道红周晓雷周晓雁
申请(专利权)人:周道红周晓雷周晓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