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0088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包含于一反射镜的聚光区配置一太阳能电池芯片及一管件,且管件双端分别形成一可供反射镜反射的太阳光照射进入的宽管口,及一位于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相对端的窄管口,该宽管口及窄管口之间形成一反光通道,具有一可供太阳光于通道内进行多次反射的特定长度,能反射太阳光均匀照射太阳能电池芯片发电,据以确保太阳能电池芯片的正常发电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聚光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设于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 内的管件,并涉及该管件的一反光通道。
技术介绍
传统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一般是由反射镜及聚光型太阳能电池 (Concentrator Photovoltaic,CPV)组配而成,通常是在一壳体内形成一聚光用腔室,该聚 光型太阳能电池设于腔室内,且反射镜配置于腔室顶部的壳体壁面上,以反射外界太阳光 至腔室内,令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接受反射镜反射的太阳光照射而发电;目前利用反射镜聚 光的作法,包括有利用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es)及盖赛格林式(Cassegrain)光学系统寸。且知,上述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为砷化镓(GaAs),也就是三五族 (III-V)材料,一般采用硅晶材料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400 1,IOOnm波 长的能量,而聚光型不同于硅晶圆太阳能技术,可透过多接面化合物半导体吸收较宽广的 太阳光谱能量,且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的耐热性比一般晶圆型太阳能电池又来的高;因此,可 通过使用较大面积的反射镜将外界太阳光聚焦至较小面积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上,来提高 太阳能的发电效率,并节省电池使用面积。现有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聚光技术,可见揭露于中国台湾省第201015733 号及第M360983号专利案中;然而,其中的反射镜于反射太阳光照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期 间,反射至腔室内的太阳光也容易辐射至聚光型太阳能电池周围的区域,而使该太阳能电 池所能接收的太阳光的辐射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衰减;此外,该反射镜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反射镜所反射至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多道太阳光线之间形成强、弱 上的差异,导致太阳能电池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均勻。因此,现有较为先进的技术中,已存在一种可将太阳光聚焦于太阳能电池上的聚 光器,揭露于中国台湾省第1277772号专利案中,其中的聚光器呈浅薄的杯状,且反射镜所 反射的太阳光可直接穿过该聚光器而聚焦于聚光型太阳能电池表面;如此,虽能利用聚光 器的内壁遮挡太阳光辐射至太阳能电池周围的区域,但其反射镜反射的太阳光直接聚焦于 太阳能电池表面,而具有上述太阳能电池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均勻的状况,亟需 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以克服 上述先前技术中,由于多道太阳光线之间强、弱上的差异,而导致太阳能电池表面接受太阳 光照射强度不均勻的问题。为能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包 含一反射镜,能够反射太阳光至该反射镜近侧聚焦,而形成一聚光区;一太阳能电池芯片,配置于该聚光区内,且该太阳能电池芯片的一受光端面朝向该反射镜反射至该聚光区的太阳光;一管件,座落于该聚光区内,并邻近于该太阳能电池芯片,且该管件双端分别形成一位于该反射镜反射太阳光的聚焦位置的宽管口,及一位于该受光端面的相对端的窄管 口 ;及一反光通道,形成于该宽管口及该窄管口之间,且该反光通道自该宽管口朝该窄 管口方向逐渐缩口,该反光通道并具有一可供所述太阳光于该反光通道内进行多次反射的 特定长度,该特定长度依据其所反射的太阳光的波长加以设定。藉由上述,经由该反射镜反射至聚光区内的多道太阳光线,能够聚焦于该管件的 宽管口,进而透入该反光通道内,致使所述太阳光线于该反光通道内进行多次反射,且所 述太阳光线的反射次数受到该反光通道的逐渐缩口的内壁影响,而朝该窄管口方向逐渐增 多,因此能够反射所述太阳光经由该窄管口均勻照射该受光端面,驱使该太阳能电池芯片 发电;据此,以确保太阳能电池芯片的正常发电效率。其中,更加包含一壳体,内部形成一腔室,且该壳体顶部形成一可供太阳光照射进入的 窗口,而与该腔室相连通,该反射镜配置于该窗口,以间隔该腔室形成该聚光区。所述反射镜以弧凹形态向下方伸入该腔室内,而于该反射镜上形成一朝向上方的 弧凹状反光面,该聚光区位于该窗口与该弧凹状反光面之间。该窗口配置一辅助镜,位于该 反射镜上方,该太阳能电池芯片位于该弧凹状反光面上,该反射镜经由该弧凹状反光面反 射太阳光照射该辅助镜,且该辅助镜上具有一可接受该弧凹状反光面反射的太阳光照射的 弧凸状反光面,能够反射太阳光照射该太阳能电池芯片。或者,该太阳能电池芯片邻近该窗 口,并位于该反射镜的该弧凹状反光面上方,该反射镜经由该弧凹状反光面反射太阳光照 射该太阳能电池芯片。或者,所述反射镜可为一凸透镜或一菲涅尔透镜。此外,本技术也包含所述管件可由非透光材料制成,而使反光通道内壁能够遮挡太阳光辐射至太阳能 电池芯片周围的区域。所述管件可为矩形管或圆形管,以利于管件的加工。所述反光通道内壁形成有一可供所述太阳光于该反光通道内进行多次反射的反 光面;且该反光面由高反射率的反光材料布设而成,该反光材料可为铝或银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克 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多道太阳光线之间强、弱上的差异,而导致太阳能电池表面接受太阳 光照射强度不均勻的问题。然而,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技术,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 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如后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款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一太阳能电池芯片与管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剖示图;图4是图3的管件的局部放大剖示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太阳能电池芯片与管件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款实施例的剖示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款实施例的剖示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腔室;12-窗口 ;13-聚光区;2、2a_反射镜;21-弧凹 状反光面;3-太阳能电池芯片;31-受光端面;4、4a-反光通道;41-宽管口 ;42-窄管口 ; 43-反光面;5-辅助镜;51-弧凸状反光面;6-透镜;7-太阳光线。具体实施方式首观图1所示,揭示出本技术第一款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并配合图2及图3 说明本技术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包含一壳体1、一反射镜2、一聚 光型太阳能电池芯片3、一管件4及一反光通道40 ;该壳体1内部形成一腔室11,且壳体1 顶部形成一可供太阳光照射进入的窗口 12,而与该腔室11相连通。该反射镜2配置于该窗 口 12,能够反射外界太阳光至反射镜2近侧的腔室11内聚焦,而于腔室11内形成一聚光区 13 ;该反射镜2在本实施上可呈弧凹状,且反射镜2中央以弧凹形态向下方伸入该腔室11 内,而于该反射镜2顶部形成一朝向上方的弧凹状反光面21,并间隔腔室11形成该聚光区 13,致使聚光区13位于该窗口 12与弧凹状反光面21之间,且该反射镜2是经由弧凹状反 光面21反射外界太阳光进入该聚光区13内聚焦。该窗口 12设有一透镜6(如图1及图3所示),位于该反射镜2顶部,该透镜6可 由玻璃或聚光胶材构成,且窗口 12中央并配置有一辅助镜5,位于该透镜6中央底面,并位 于该反射镜2的弧凹状反光面21中央上方的聚光区13内;该太阳能电池芯片3配置于该 腔室11的聚光区13内,并位于该弧凹状反光面21中央,且太阳能电池芯片3的一受光端 面31朝向该反射镜2反射至该聚光区13的太阳光;该反射镜2的反射面积大于该辅助镜 5的反射面积,且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光型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二次聚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反射镜,能够反射太阳光至该反射镜近侧聚焦,而形成一聚光区;  一太阳能电池芯片,配置于该聚光区内,且该太阳能电池芯片的一受光端面朝向该反射镜反射至该聚光区的太阳光;  一管件,座落于该聚光区内,并邻近于该太阳能电池芯片,且该管件双端分别形成一位于该反射镜反射太阳光的聚焦位置的宽管口,及一位于该受光端面的相对端的窄管口;及  一反光通道,形成于该宽管口及该窄管口之间,且该反光通道自该宽管口朝该窄管口方向逐渐缩口,该反光通道具有一供所述太阳光于该反光通道内进行多次反射的特定长度,能够反射所述太阳光经由该窄管口均匀照射该受光端面,而使该太阳能电池芯片发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赐鸿林赐海
申请(专利权)人:威升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