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微乳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74 阅读:4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复配技术生产高含量毒死蜱微乳剂的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毒死蜱微乳剂的药效和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及安全性;同时,提高了药剂贮藏稳定性,以及对植物的粘附性和渗透性,对害虫防效高,持效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乳剂是由毒死蜱、助溶剂、乳化剂、稳定剂和水配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毒死蜱微乳剂增效作用显著,且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含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微乳剂型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如何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畜的毒害,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因此,降低毒性、提高药效是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剂型研发来实现降低毒性、提高药效的目的相对于原药研发而言是一种较为经济快捷的方式。目前,我国在农药剂型研发方面比较落后,基本上以乳油和可湿性粉剂两者为主,其用量占总制剂量的70-80%;而且剂型比较单一,原药与制剂的比例为1∶6,发达国家则约1∶30,两者相差很远。显然,这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农业生产发展,尤其是农产品结构调整对农药需求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农药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使用寿命。同时,农药剂型的单一还会造成使用技术落后。重视现有剂型的改造,研发出符合生产与环保要求的新剂型,不仅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弥补了原药开发能力的不足。众多农药剂型中,较为方便及普遍的使用是液态制剂,其中长期以来应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乳油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等等,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不仅造成化工原料的浪费,并且由于溶剂的可燃性,在运输、贮藏及容器的选择上也受到限制。同时,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毒害,将会危机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发达国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出发,限制或禁止大量使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毒害有机溶剂配制的农药新品种注册登记。因此,开发出新型液态制剂以减少或消除这些有毒害的有机溶剂,已经成为农药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中,水性化就是农药剂型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而且,农药的新剂型还会给农药增添新的特征,更能充分发挥原药自身的作用特性,克服和弥补农药原有剂型的不足,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药害,改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等。微乳剂(Microemulsion)是符合农药发展方向的新剂型之一,剂型国际代号ME,是由水、水不溶物与水可溶物组成的,原药以0.01-0.1μ的微粒分散其中的制剂。它是个热力学上稳定的均相,可溶性体系。外观呈透明状,微观为膨胀的大胶束分散体系,是水乳剂充分分散的极限状态。其物理、化学稳定性好,对植物和昆虫组织细胞渗透性强,吸收率高,防效好,同时,具有生产、贮运和使用安全,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乳化,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专利分别报道了马拉硫磷、对硫磷、二嗪磷、乙拌磷、巴胺磷等产品微胶囊剂和微乳剂的配方研究,并解决了有效成分的热贮稳定性。但至今还未见到高含量毒死蜱微乳剂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毒死蜱微乳剂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内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毒死蜱微乳剂,由毒死蜱原药、助溶剂、乳化剂、稳定剂和水组成,其中各种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毒死蜱10~50%助溶剂1~10%乳化剂10~30%稳定剂0.1~5%水5~79%其中稳定剂用量优选是1~3%。本专利技术中,助溶剂是指醇类(如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己醇等)、酮类(如丙酮、环己酮等)、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等)、环烷类(如环己烷等)、芳烃类(如苯、甲苯、二甲苯、烷基萘等),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它助溶剂。助溶剂可以是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助溶剂选自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烷、苯、甲苯和二甲苯。本专利技术中,乳化剂是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采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例如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等。可以采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例如烷基苯磺酸盐(如C10-C14-烷基苯磺酸钙、镁、钠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等。优选的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合物。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时,优选的是采用市售的各种乳化剂类型,例如,乳化剂可以选自农乳500号、农乳600号系列(如农乳601-606号)、农乳700号系列(如宁乳36号、宁乳37号、农乳700-1、700-2、农乳SPF)、NP-10、农乳1600号系列(如农乳1601、1602、宁乳33、34号)、农乳2000号、农乳11号、农乳12号、PF-690、BY系列(如宁乳110、120、130、140、EL乳化剂)、吐温系列(如吐温-40、吐温-60、吐温-80)、Sorpol系列(Sorpol KS、Sorpol KD、Sorpol-2676、Sorpol-2678S等)或具有相似特征的乳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专利技术农药微乳剂中必要时还可以含有稳定剂,用于增加微乳剂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符合于本专利技术的稳定剂是例如2-环氧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或山梨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聚乙二醇、尿素、丙二醇、丙三醇、松节油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稳定剂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是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三醇、松节油和尿素,这类稳定剂具有稳定剂与防冻剂的双重功用。其用量为1-10%。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水可以是自来水、去离子水等,优选是蒸馏水等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本专利技术的农药微乳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经过以下步骤,a.将毒死蜱原药溶解在助溶剂中;b.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水;c.混合。以下为可采用的方法之一将毒死蜱原药溶解在助溶剂中,投入乳化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投入到装有分散介质水的匀化器中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即得毒死蜱微乳剂。还可采用以下方法将毒死蜱原药溶解在助溶剂中,投入乳化剂,再投入稳定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投入到装有分散介质水的匀化器中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即得毒死蜱微乳剂。本专利技术技术先进性在于以水为基质,以二相态(特别是O/W型)存在的热力学稳定体系,有效成分分布于10-70nm之间。表现出以下特点增效效果显著、环境相容性好、活性高、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低、市场容量大。采用本专利技术农药微乳剂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并且增效效果显著,从而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制剂的加工特性,还提高了药剂贮藏稳定性,以及对植物的粘附性和渗透性,对害虫防效高,持效期长。在下文中采用未限定性实施例加以列举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农药微乳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实施例1将95%的毒死蜱106公斤溶解于25公斤二甲苯中,可适当加热溶解,再投入110公斤农乳500#和600#,及10公斤乙二醇稳定剂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投入装有749公斤分散介质水中,予以匀化器强烈混合至透明。即得1000公斤10%毒死蜱微乳剂。实施例2将95%的毒死蜱316公斤溶解于60公斤二甲苯中,可适当加热溶解,再投入240公斤农乳500#和600#,及10公斤乙二醇稳定剂并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投入装有374公斤分散介质水中,予以匀化器强烈混合至透明。即得1000公斤10%毒死蜱微乳剂。实施例3将95%的毒死蜱527公斤溶解于90公斤二甲苯中,可适当加热溶解,再投入310公斤农乳500#和600#,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投入装有73公斤分散介质水中,予以匀化器强烈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微乳剂,其中含有毒死蜱、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稳定剂、水,其特征在于:(a)重量百分含量为10~50%的毒死蜱;(b)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是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中某一个或某两个的混合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30%;(c)助溶剂是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已醇、丙酮、环已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烷基萘,重量百分含量为1~10%;(d)稳定剂是2-环氧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 醚、山梨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聚乙二醇、尿素、丙二醇、丙三醇、松节油,重量百分含量为0.1~5%;余量为水或去离子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微乳剂,其中含有毒死蜱、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稳定剂、水,其特征在于(a)重量百分含量为10~50%的毒死蜱;(b)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是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中某一个或某两个的混合物,重量百分含量为10~30%;(c)助溶剂是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己醇、丙酮、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烷基萘,重量百分含量为1~10%;(d)稳定剂是2-环氧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聚乙二醇、尿素、丙二醇、丙三醇、松节油,重量百分含量为0.1~5%;余量为水或去离子水。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鹤都高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京五方实用纳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