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轮胎拉丝机,包括拉丝机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升降架,升降架的台面的两侧各固接一侧壁;两导轨竖向安装于拉丝机构的机架的侧面,导轨内置入滑动式滚轮,滚轮与侧臂转动配合;导轨上方的机架焊接一对过渡轮支架,过渡轮支架上安装过渡轮;机架的上部固接固定杆,固定杆连接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柱塞固接卷轴,卷轴的两头各配合一滑动轮,滑动轮置于第二导轨之上,第二导轨固定于机架的上部;卷轴的两端各固接链条的一端,两链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架的两侧臂上,两链条各搁置于对应的过渡轮外圈之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安装维修方便、能耗低、强度高、耐磨损、韧性好、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旧轮胎、橡胶等的处理装置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 轮胎拉丝机。
技术介绍
轮胎拉丝机应用于废旧轮胎的拉丝处理,特别如直径小于1200mm的废旧轮胎,其 可以将符合要求的轮胎唇内的钢丝拉出来,以利于废旧轮胎后续破碎处理。现有轮胎拉丝机的结构如下其机架侧壁安装立式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朝向机架 内部与油泵相接,油泵通过油管与油箱连通,定刀用螺钉固定在与电机相对侧的机架上;在 电机侧的机架内壁,固定板与机架采用螺钉连接,油缸座焊接在固定板上,拉丝缸与缸座以 销连接;拉丝缸与滑块以螺栓连接,滑块焊接在滚轮支架上,支架卡在滚轮轴上;导轨用螺 钉固定在机架上;拉钩采用螺钉连接在滑块上。压丝缸采用螺钉固定在滑座的上端,压丝缸 与V型夹采用螺纹连接,用以驱动拉丝机进行拉丝处理。现有轮胎拉丝机存在的缺陷是其对操作工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当轮胎较大时, 工人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拉丝效果差、增加了处理的人力成本,且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拉丝机,其解决了现有轮胎拉丝机存在对操作工的要 求高、产能低、能耗高、拉丝效果差及操作不简便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轮胎拉丝机,包括拉 丝机构,拉丝机构包括机架,机架呈方形框架状,机架上安装电机、油箱、油泵,电机的输出 轴朝向机架之内;油箱与油泵通过油管连通,油泵由电机驱动而运行;机架的内中部沿其 长度方向固定两根相平行的导轨,两导轨上各置一滚轮,两滚轮间通过轴相连;设一滑座, 滑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拉钩,拉钩的钩头朝上,滑座的下部形成横向槽,该槽与轴相适配而插 入;滑座的上部固接一压丝油缸的柱塞,压丝油缸的柱塞端部与一 V型夹螺接,V型夹处于 拉钩的上方;压丝油缸由油泵驱动而动作;滑座的中部与一拉丝油缸的柱塞固接,拉丝油 缸由油泵驱动而动作;拉丝油缸固定于机架之上,拉钩在拉丝油缸的驱动下而运动,并可伸 出机架之外,轮胎拉丝机还包括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包括升降架,升降架包括置放轮胎的台 面、两侧臂、两根相平行的第一导轨,台面的两侧各固接一竖向的侧壁;两第一导轨竖向安 装于拉丝机构的机架的侧面,第一导轨内置入滑动式滚轮,滚轮与侧臂转动配合;第一导轨 上方的机架焊接一对过渡轮支架,过渡轮支架上安装过渡轮;机架的上部沿宽度方向固接 固定杆,固定杆的中部连接提升油缸,提升油缸的柱塞固接卷轴的中部,卷轴的两头各配合 一滑动轮,滑动轮滚动式地置于第二导轨之上,两第二导轨通过固定于机架的上部;卷轴的 两端各固接链条的一端,两链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升降架的两侧臂上,两链条各搁置于 对应的过渡轮外圈之上。所述的轮胎拉丝机,第一导轨的横截面呈凹形,两根第一导轨的凹口相对,第一导轨的凹口作为滚轮的滑轨。所述的轮胎拉丝机,卷轴的端部通过螺接而固定链条的一端。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油缸座通过两侧的竖向固定板螺接于机架之上,油缸座与固 定板间焊接。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机架侧面安装有面板二及面板一,两面板相贴且开有相对应 的十字型通孔,拉钩可穿过此两个通孔而伸出机架。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机架的一侧面下部通过电机安装板安装电机。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机架1的底面盖有封板,封板之上安装所述的油箱。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滚轮中心开圆孔,其中心圆孔装有轴承,两侧的轴承间通过轴 相连;滚轮内段的轴外旋入圆螺母及衬套,滚轮外段的轴外也旋入衬套及圆螺母,滚轮的外 侧面螺接端盖而将其外侧面盖住。所述的轮胎拉丝机,拉丝油缸通过销连接于油缸座,油缸座固定于机架之上。本技术轮胎拉丝机利用提升机构将升降台提起,在悬空状态下,高强度的压 力使拉钩迅速伸入轮胎唇内,将轮胎唇内的钢丝拉出,其采用气流自动循环工作原理,结构 简单、紧凑、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安装维修方便、能耗低、强度高、耐磨损、韧性好、使用寿 命长;由液压驱动,性能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装图。图2是拉丝机构的结构图。图3是拉丝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拉丝机构的爆炸图。图5是提升机构的结构图。图6是提升机构的俯视图。图7是提升机构的爆炸图。图示中1机架,2电机,3油泵,4油箱,5导轨,6面板一,7面板二,8拉钩,9V型夹, 10滑座,11压丝油缸,12拉丝油缸,13油缸座,14分油块,15操作台,16液压站,17封板,18 电机安装板,19油缸座固定板,20轴,21圆螺母,22衬套,23滚轮,25轴承,26端盖,30升降 架,31过渡轮,32滑动轮,33固定杆,34提升油缸,35螺栓,36导轨,37螺钉,38弹垫,39平 垫,40螺栓,41卷轴,42链条,43螺母,44过渡轮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轮胎拉丝机包括拉丝机构A和提升机构B。拉丝机构A的结构如图2-4所示,机架1呈方形框架状,机架1的一侧面下部通过 电机安装板18安装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朝向机架1之内。机架1的底面盖有封板17, 封板17之上安装油箱4,油箱4与油泵3通过油管连通,油泵3安装于机架1之上,与电机 4同侧且由电机4驱动而启动并运行。机架1的内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固定两根相平行的导轨5,导轨5之上置一中心带4圆孔的滚轮27,两滚轮27的中心圆孔装有轴承25,两侧的轴承25间通过轴20相连。滚轮 27内段的轴20外旋入圆螺母21及衬套22,滚轮27外段的轴20外也旋入衬套24及圆螺 母21,滚轮27的外侧面螺接端盖26而将其外侧面盖住。滑座10的下部形成横向槽,该槽与轴20相适配。轴20插入滑座10下部的槽,滑 座10的外侧固定连接拉钩8,拉钩8的钩头朝上。压丝油缸11的柱塞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 滑座10的上部,压丝油缸12的柱塞端部与V型夹9采用螺纹连接,V型夹9处于拉钩8的 上方。压丝油缸11由油泵3驱动而动作,压丝油缸的工作压力为6-10MPa,采用46#抗磨液 压油,也可以使用美孚VG46,最大行程为1250mm。拉钩8运动后可伸出机架1之外,相对应的机架1侧面安装有面板二 7及面板一 6,两面板相贴且开有相对应的十字型通孔,拉钩8可穿过此两个通孔而伸出机架1。滑座 10的中部与拉丝油缸12的柱塞螺接,拉丝油缸12由油泵3驱动而动作。拉丝机系统压力 为16MPa,拉丝油缸的工作压力为8-13MPa,拉丝油缸12通过销连接于油缸座13,油缸座13 通过两侧的竖向固定板19螺接于机架1之上,油缸座13与固定板19间焊接。机架1的外侧面还设有分油块14、操作台15及液压站16。提升机构B的结构如图5-7所示,升降架30包括置放轮胎的台面30_1、两侧臂 30-2、两根相平行的导轨30-3,台面30-1的两侧各固接一竖向的侧壁30_2,两导轨竖向安 装于拉丝机构A的机架1的侧面,其横截面呈凹形,两者的凹口相对。导轨30-3的凹口作 为滑轨,其内置入滑动式滚轮30-4,滚轮30-4通过螺栓35与侧臂30_2转动配合。导轨30-3上方的机架1焊接一对过渡轮支架44,支架44处于机架1的两边转角 处,支架44上安装过渡轮31。机架1的上部沿宽度方向焊接固定杆33,固定杆33的中部 通过螺栓连接提升油缸34,提升油缸34的柱塞固接卷轴41的中部,卷轴41的两头各配合 一滑动轮32,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祥,徐文兵,余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台菱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