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4749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该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套于高压电缆上的磁环组,该磁环组包括有两个磁环,每个磁环上均设有一个气隙,所述的磁环组中一个磁环为主磁环,另一个为副磁环,所述的主磁环上设有一个输出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的副磁环上设有一个反馈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接通副磁环上的反馈线圈以及外部负载构成输出回路,主磁环上的耦合线圈和副磁环上的耦合线圈连接成耦合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感应取能装置在开路电压处于安全范围的前提下,利用输出回路的电流变化率提高能量,使得铁芯面积较小且取能效果明显。(*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感应取电,特别涉及到高压电缆上一种M小时全天候工作的能 源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电力电缆是地下电网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主要枢纽,一般以直埋方式、排管方 式、电缆隧道方式等敷设于地下,故需要在电力电缆上及其周围环境中安装大量二次低压 设备,如监测设备、控制设备,以确保电力电缆的正常安全运行。由于电力电缆传输距离较 远,敷设方式特殊,敷设环境恶劣,故对它的二次低压设备供电成为一大难题。目前应用较多的供电方式包括电池供电、市电供电、线路电流感应取电等。(1)、电池供电直接用电池给设备供电,供电方式简单,但电池容量有限,使用寿命短,一旦电池 耗尽,将使二次低压设备停止工作;另外,电池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失效,一旦失效,将 无法为二次低压设备供电,直接导致二次设备工作停止。O)、市电供电根据本地二次低压设备的用电需求,从远端变电站牵引市电为设备提供电源,这 种方式只能为短距离电力电缆沿线的二次低压设备供电,一旦电力电缆传输距离较长,这 种方式将无法实现对电缆全线的二次低压设备供电。(3)、线路电流感应取电线路电流感应取电是利用高压电力电缆周围存在的交变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 获取能量,经过后续电路的处理为电缆沿线的二次低压设备供电。这种供电方式比较可靠、 成本低,且可以实现M小时无间断地供电,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供电方式。线路电流感应取电方式已在高压架空线上得到了应用,且国内有多项专利提及这 一技术。中国授权技术专利ZL200820164950. 8揭示了一种高压取电装置,包括磁感应 线圈和控制电路,且该装置被封装在二次低压设备内,并将二次低压设备固定在高压输电 母线上,当母线负载时,磁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配合控制电路,形成恒压恒流的电源,为 二次低压设备供电。另一项中国专利200810212134. 4揭示了一种高压感应取能电源和从 高压线获取电源以进行供电的方法,该高压感应取能电源包括取能单元,补偿单元,冲击 保护单元,整流滤波单元,降压稳压单元,通过引入补偿线圈,使输出功率平稳,降低热耗。但是,经过研究发现,采用现有技术的以上方式分别从负载量相同的高压架空线 和高压电力电缆获取相同的电能,需要采用相同截面积的感应线圈铁芯,但架空线和电力 电缆的外径相差很大,导致应用于电力电缆的感应线圈铁芯的尺寸远大于架空线的铁芯, 且质量非常大,无法安装于电缆上;且以上方式无法做到开路电压小于50V,存在安全隐 患。可见,应用于高压架空线上的取电装置不适用于电力电缆。电力电缆取能需要解决以 下几个问题在高压电力电缆的电流I发生较大变化时,电压稳定输出;在电流I发生较大 变化时,不存在铁芯的磁饱和问题;取能线路开路时,装置仍处于安全状态,开路电压小于50V ;装置方便安装,质量轻,尺寸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压电缆 智能取电装置。本技术的装置套设于高压电缆上,通过感应的方式获取稳定可靠的低 压电源,在截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能量。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提供的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套于高压电 缆上的磁环组,该磁环组包括有两个磁环,每个磁环上均设有一个气隙,所述的磁环组中一 个磁环为主磁环,另一个为副磁环,所述的主磁环上设有一个输出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 述的副磁环上设有一个反馈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接通副磁环上 的反馈线圈以及外部负载构成输出回路,主磁环上的耦合线圈和副磁环上的耦合线圈连接 成耦合回路。在本技术中,在上述结构作为前提条件下,再增加一个磁环时,所述的外部负 载的位置替换为这个新的磁环,该磁环为新主磁环,而原主磁环则变为副磁环,在所述新的 主磁环上设有一个输出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的原主磁环和副磁环上各增加有一个反 馈线圈,新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串联连接每个磁环上新增的反馈线圈形成输出回路,该输 出回路上接有外部负载,新主磁环上的耦合线圈串至原输出回路的外部负载位置形成新的 耦合回路。在本技术中,所述的磁环组上包括有一个主磁环和(N-I)个副磁环,其中,主 磁环和副磁环上的线圈数量满足如下关系,其中N为自然数磁环数副磁环1 副磁环2副磁环3 …副磁环N-I 主磁环2 2233324443255543 2…NNNN-I…3 2上述的数据列表中,作为磁环增加规律,在(N-I)个磁环构成的感应取能装置结 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主磁环就构成了 N个磁环构成的本结构,后续增加的为新的主磁环。 而原主磁环变为副磁环,编号为副磁环(N-I)。其他原副磁环仍为副磁环且编号不变。在本技术中,当输出回路断开时,所述的主磁环上耦合线圈所在回路上的各 个耦合线圈的感应电压之和为零。该耦合回路上保持感应电压之和为零的条件保证了在输 出回路断开(不接负载)时,该装置的耦合回路无电流,消除了线路中的热损耗,而当输出 回路接通时又保证了最大的取能效果。在本技术中,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与负载!?罾或可添加整流稳压电路后再接 负载然后接副磁环上的反馈线圈构成输出回路。所述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的电压大于各个 副磁环上的反馈线圈电压的总和。在本技术中,所述的主磁环与副磁环的规格相同并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其 内径略大于高压电缆的外径。可方便本技术的装置套设在高压电缆的上面。在本技术中,首先根据电缆最大电流设计,保证该装置将开路电压控制在50V 以下,避免对人体造成开路危险的装置。对上述磁环组的线圈连接方式进行归纳(k+Ι)个磁环组成的本装置的线圈连接 方式是建立在k个磁环组成的本装置的线圈连接方式不变(匝数会有所调整)的情况下, 通过添加一个新的主磁环(之前的主磁环成为了副磁环),新的主磁环的耦合线圈连接到k 个磁环组成的本装置的去掉电阻的输出端,其上的输出线圈接上电阻并再与其它各个磁环 上新增加的一个线圈相串联构成输出回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高压电缆的感应取能电源装置较现有技术存在 如下技术优点1.本技术的感应取能装置通过多个圆形磁环组成一个反馈耦合机构,在保证 磁阻设计适中的情况下,达到电缆通小电流时仍能取得足够的能量,通大电流时不会出现 较高的脉冲电压的效果。2.本技术的感应取能装置在保证开路电压处于安全范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 输出回路的电流变化率提高能量,使得铁芯面积较小时也可取得较好的取能效果。3.本技术通过反馈结构充分利用了输出回路的电流变化率并将能量通过耦 合方式再次供给输出磁环导致输出能量的提高,输出能量的提高又导致反馈能量的增加。 经过极短的时间达到稳态,从而达到较好地取能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实施例1中线圈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实施例2中线圈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高压电缆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电缆上的感应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应取能装置包括套于高压电缆上的磁环组,该磁环组包括有两个磁环,每个磁环上均设有一个气隙,所述的磁环组中一个磁环为主磁环,另一个为副磁环,所述的主磁环上设有一个输出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的副磁环上设有一个反馈线圈和一个耦合线圈,所述主磁环上的输出线圈接通副磁环上的反馈线圈以及外部负载构成输出回路,主磁环上的耦合线圈和副磁环上的耦合线圈连接成耦合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大伟陆文娟赵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波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