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四达专利>正文

多辊挤压吸附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399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辊吸附挤压分离机,由机架、吸附辊、多只挤压工作辊、多只挤压脱水辊、挤压辊刮刀、吸附辊刮刀、调压器、调压器支架、进料斗、出料斗、盛液槽、喷淋清洗水管阀、电机及调速器、传动装置、配电箱、组成;工作时,固液混合物进入分离机,物料与吸附筒接触,部分液体瞬即被吸入吸附筒,固液混合物料降低了流动性附着于吸附筒,随吸附辊转动,逐级移至各挤压工作辊受夹层挤压,被处理物料经逐级加压的多级挤压,固形物含湿量逐渐降低,分离液进入吸附辊内排出。本多辊挤压吸附分离机具有适用范围宽、分离速度块、压榨压强高、分离后固形物呈薄片状,含湿量低,处理效果好、分离液中固体物含量低,处理率高、以及工作连续稳定、能源消耗少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
是提供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特别涉及到采用多个挤压辊,对开有通孔并包覆有高弹性吸水材料的吸附辊进行多级吸附挤压的方法,进行固液分离的 连续工作的分离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专利号为200420033359.0的固液分离机采用了辊面上包覆了一层 高强吸水海绵,从根本上改变了双辊压榨机的分离原理,使原来单一的挤压分离成为吸 附——挤压一一过滤——挤压——脱附为一体的新的固液分离模式,使分离效果较其它分 离机械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物料的固液分离只经过短暂的一次吸附、 一次挤压,分离效果不易达到最佳状况,往往需要将分离出来的固形物进行二次以致多次 过机重复操作才能达到目的。2、吸附材料的再生仅靠对吸附辊的挤压来完成,没有安装清 洗装置,不易避免吸附辊辊面被粘度高的细微颗粒敷蔽,从而降低了吸附材料的吸水能力。 3、刮刀、调压器的形式和安装未作最佳设计方案。目前,公知的辊压过滤式脱水的机械,制约其分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被处 理高含水率物料所受到的压强不能也不可能过大,这不仅是因为过滤材料的限制(过密时 液体不易穿透,过稀时不易截留小颗粒固形物),而且是因为加压过程中不易实现对半液状 物料的机械密封(俗称跑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公知专利号为200420033359. 0的固液 分离机的适用范围偏小,对浆状物料进料浓度有不能过低的要求的状况,对半固态物料仅 一次吸附挤压不易达成固液分离的最佳效果,吸附辊辊面反复工作时容易附着高粘度细微 颗粒而影响其连续工作的缺陷;以及现有辊压式过滤脱水机虽能进行多级压榨过滤操作, 但不能大幅度提高压榨压强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宽、分离速度块、压榨压强高、分离 效果好、工作连续稳定的多辊挤压吸附分离机。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多辊吸附挤压分离机由机架、吸附辊、多 只挤压工作辊、多只挤压脱水辊、挤压辊刮刀、吸附辊刮刀、调压器、调压器支架、进料斗、出 料斗、盛液槽、喷淋清洗水管阀、电机及调速器、传动装置、配电箱、组成;吸附辊安装于机架 上,所述吸附辊由开有直径IOmm以下通孔,开孔率不低于20%的硬质圆筒材料做成的硬质 辊面、在圆周边缘开有排水孔的端板及轴,刚性连接成的硬质辊体、带轴承座的轴承和由高 强吸水材料制成的高弹性吸附筒组成;在吸附辊的周围呈卫星状排列多只挤压辊,为保证 安装多只挤压辊的位置、适度的挤压面积和被挤压物料压片朝挤压辊一侧弯曲以剥离于吸 附筒,挤压辊的直径宜按吸附辊直径的0. 20 0. 30取值,其轴安装于调压器上之带滑块轴 承上,通过调压器压力弹簧调节,实现挤压工作辊和挤压脱水辊对吸附辊及被分离物料进 行挤压脱水操作;调压器安装于机架上,并通过调压器支架互相连接;所述调压器中装有带滑块轴承、空心丝杆、压簧、拉杆;挤压辊刮刀安装于调压器中带滑块座轴承的轴承座上, 刮刀轴平行于挤压辊轴,刮刀刃口与辊面呈线接触;所述挤压辊刮刀由刮刀、刮刀轴、刮刀 轴支架、弹簧组成;吸附辊刮刀安装于机架上,刮刀轴平行于吸附辊轴,刮刀与吸附辊面呈 窄面接触;所述挤压辊刮刀由无锋利刃口的刮刀、刮刀轴、刮刀轴支架、弹簧组成;进料斗 安装于调压器支架上;所述进料斗上装有进料量调节板,调节板下端可以做成外弧形与吸 附筒表面形成渐窄通道;出料导板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于吸附辊旋转方向外下侧;盛液 槽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吸附辊下部;喷淋清洗水管及其管件、阀门、水源引入管,通过夹马 安装于机架上,喷淋管位于挤压脱水辊下侧,并位于盛液槽内;调速电机及减速器安装于机 架的下层,通过传动装置与吸附辊相连;配电箱安装于机架上或整机之外。本技术预期达成的功效是工作时,待分离固液混合物进入分离机,物料与吸 附筒接触,部分液体被吸入吸附筒,固液混合物料降低了流动性,随吸附辊转动,逐级移至 各挤压工作辊受夹层挤压,通过调整各调压器压簧压力,实现挤压工作辊对吸附辊及 被处 理物料进行多级、逐级加压的挤压,固形物含湿量逐渐降低,逐次被挤压工作辊上的刮刀刮 下,最后分离后的固形物经出料导板排出;物料经挤压后,产生的分离液被吸附筒吸入,随 着吸附筒被挤压,进入吸附辊内腔,部分经排水孔排出,部分又被吸附筒吸入,到达挤压脱 水辊位置时被直接挤出,或再被挤入吸附辊内腔,经排水孔流入盛液槽并排出机体;通过 调整各调压器压簧压力,实现挤压脱水辊对吸附筒的多级挤压脱水,使吸附材料获得再生; 当被分离物料粘度过大,出现吸附辊表面面粘附少量物料问题时,开启喷淋清洗管阀门,向 吸附辊非工作面喷淋清洗水,再经挤压脱水辊脱水以随时保持吸附筒的表面清洁和吸水能 力;清洗水仍流入盛液槽并排出。本技术多辊挤压吸附分离机的有益效果是1、经多级逐级加压吸附挤压脱水,分离后固形物的含湿量低,分离效果好;2、分离液中固体物含量低,处理率高;3、处理范围大;可以做脱水机使用,也可以做浓缩机使用,还可以将多辊吸附挤压 分离机制造成双机(或三机)串联式的浓缩脱水一体机;4、分离后固形物压片向挤压工作辊弯曲,由刮刀刮下,延长了吸附材料使用寿 命;5、工作时,可以方便地调整挤压辊压力、吸附辊转动速度,以获得处理量_处理效 果的最佳配合;6、当本技术用于城市市政污水污泥处理时,可以摈弃高分子絮凝剂,使脱水 污泥不呈果冻状;不仅降低了处理费用,而且有利于污泥的后续处置,如污泥制肥、污泥干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多辊吸附挤压分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吸附辊、3.挤压工作辊、4.挤压脱水辊、5.挤压辊刮刀、6.吸附 辊刮刀、7.调压器、8.调压器支架、9.进料斗、10.出料导板、11.盛液槽、12.喷淋清洗水 管、13.调速电机及减速器、14.传动装置、15.配电箱附图2.为吸附辊(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l.辊体、2-2.带轴承座的轴承、2-3.吸附筒、2_4.排水孔、2_5.通孔附图3.调压器(7)及挤压辊刮刀(5)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中7-1. 带滑块轴承、7-2.空心丝杆、7-3.压簧、7_4.拉杆图中5-1.刮刀、5-2.刮刀轴、5-3.刮刀轴支架、5-4.弹簧附图4.为吸附辊辊刮刀(6)结构示意图。图中6-1.刮刀、6-2.刮刀轴、6-3.刮刀轴支架、6_4弹簧、6-5.限位螺钉附图5.本技术实施例2.双机串联式多辊吸附挤压分离机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图中16.浓缩机、10.出料导板、17.脱水机、9.进料斗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1.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详细描述如下本技术实施例1.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多辊吸附挤压分离机由机架(1)、吸附辊(2)、三只挤压工作辊(3)、两只挤压脱水辊(4)、挤压辊刮刀(5)、吸附辊刮刀 (6)、调压器(7)、调压器支架(8)、进料斗(9)、出料斗(10)、盛液槽(11)、喷淋清洗水管阀 (12)、电机及调速器(13)、传动装置(14)、配电箱(15)、组成;吸附辊(2)安装于机架(1) 上,所述吸附辊(2)由开有直径IOmm以下通孔(2_5),开孔率不低于20%的硬质圆筒材料 做成的硬质辊面、在圆周边缘开有排水孔(2-4)的端板、轴、刚性连接成的硬质辊体(2-1)、 带轴承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辊挤压吸附分离机由机架(1)、吸附辊(2)、挤压工作辊(3)、挤压脱水辊(4)、挤压辊刮刀(5)、吸附辊刮刀(6)、调压器(7)、调压器支架(8)、进料斗(9)、出料斗(10)、盛液槽(11)、喷淋清洗水管阀(12)、电机及调速器(13)、传动装置(14)、配电箱(15)组成;吸附辊(2)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吸附辊(2)由开有直径10mm以下通孔(2-5),开孔率不低于20%的硬质圆筒材料做成的硬质辊面、在圆周边缘开有排水孔(2-4)的端板、轴、刚性连接成的硬质辊体(2-1)、带轴承座的轴承(2-2)和由高强吸水材料制成的高弹性吸附筒(2-3)组成;挤压工作辊(3)和挤压脱水辊(4)安装于调压器(7)上之带滑块轴承(7-1)上,调压器(7)安装于机架(1)上,并通过调压器支架(8)互相连接;进料斗(9)安装于调压器支架(8)上;出料导板(10)安装于机架(1)上,并位于吸附辊(2)旋转方向外下侧;盛液槽(11)安装于机架上,并位于吸附辊(2)下部;喷淋清洗水管(12)及其管件、阀门、水源引入管,通过夹马安装于机架(1)上,喷淋管位于挤压脱水辊(4)下侧,并位于盛液槽(11)内;调速电机及减速器(13)安装于机架(1)的下层,通过传动装置(14)与吸附辊(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四达
申请(专利权)人:熊四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