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757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模块、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一第二模块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第一模块包括一本体及一舌板,本体形成有一组装槽,舌板上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该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第一模块上,该些第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中,该些第二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该第二模块上,第二模块容纳于第一模块的组装槽中,第一模块及第二模块予以扣合,该些第二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二端子槽中;借此,可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且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生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同时具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 格的插座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SB)电连接器,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USB2. 0规格,但近期已发展 出USB3. 0规格,使得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需要由四根导电端子增加为九根导电端子。虽 然USB2. 0在现阶段仍为主流,但是USB3. 0具有传输频宽大幅增加的优点,为未来使用的趋 势,因此现在已发展出同时具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格的插座的电连接器。然而,现有符合USB2. 0及USB3. 0规格的单层型式的电连接器不便于实现产品不 同板上高度的要求,若要实现不同板上高度的要求,则需大幅的变更模具设计,造成制造成 本的增加。此外,其导电端子为利用插接方式组合于绝缘本体上,通常会有组装不便及定位 不良等问题发生,不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生产。缘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 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便于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 的要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 动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模块,该第一 模块包括一本体及一由该本体突伸出的舌板,该本体形成有一组装槽,该本体设有第一扣 合部,该舌板的一面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该些第一端子槽位于该些第 二端子槽的前方;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该第一模块 上,该些第一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些第一接触部分别容置于 该些第一端子槽中,该些第一焊接部从该第一模块伸出;一第二模块,该第二模块上设有与 该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以及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以嵌入式 模铸固定于该第二模块上,该些第二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些 第二接触部及该些第二焊接部从该第二模块伸出,该第二模块容纳于该第一模块的组装槽 中,该第一扣合部及该第二扣合部相互扣合,该些第二接触部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二端子槽 中。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将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分割成第一模块(USB3. 0规格)及第二模块 (USB2. 0规格),第一模块在成型中更换一模具的零件,即可实现产品不同板上高度的要 求,且产品分割成两种模块,分别用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工艺成型,两种模块以扣合等方式组合,可利于精减成品工序及实现自动生产。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 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两模块分解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两模块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图6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第一模块11本体111组装槽112第一扣合部113第一定位面114卡接块115卡接槽12舌板121第一端子槽122第二端子槽2第一导电端子21第一固定部22第一接触部23第一焊接部3第二模块31第二扣合部32第二定位面4第二导电端子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接触部43第二焊接部5屏蔽壳体51顶壁52侧壁53底壁54容置腔55第一卡接片56第二卡接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模块1、多个第一 导电端子2、一第二模块3、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及一屏蔽壳体5,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连接器 为一单层反向破板型式,其可利用破板方式固定在一电路板上,但该电连接器的型式并不 以此为限,也可为正向或标准型式。该第一模块1由塑料材料制成,其包括一本体11及一由本体11沿纵向向前突伸 出的舌板12,该本体11陷形成有一组装槽111,该组装槽111与第二模块3的外形相对应, 恰可用以容纳该第二模块3。该本体11于邻近组装槽111两侧处各设有一第一扣合部112, 在本实施例中,该两个第一扣合部112为伸入组装槽111的扣合体,但第一扣合部112设置 的数量、位置及构造皆不受限制,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该组装槽111前、后半部具有不同 的宽度,使得组装槽111两侧各形成有一第一定位面113。该本体11顶面靠近两侧处可分 别设置一卡接块114,该本体11底面靠近两侧处可分别设置一卡接槽115,可用以与该屏蔽壳体5相互卡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模块1为破板(沉板)型式的设计,其底面形成阶 梯状,从而能以破板(沉板)方式设置于电路板上。该舌板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端子槽121及多个第二端子槽122,该些第一端子槽 121及该些第二端子槽122设于舌板12的一面(如顶面或底面),该些第一端子槽121间 隔地设置于舌板12上靠近前端处,该些第二端子槽122间隔地设置于舌板12上,该些第二 端子槽122沿舌板12纵向延伸,该些第一端子槽121位于该些第二端子槽122的前方,且 第一端子槽121、第二端子槽122相互不连通。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为符 合USB3. 0规格的导电端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各具有一第一固定部21、一第一接触部 22及一第一焊接部23,该第一接触部22由第一固定部21前端延伸弯折形成,该第一焊接 部23则由第一固定部21后端延伸弯折形成。该些第一导电端子2以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固定于该第一模块1上,该些第一固定部21固定于第一模块1,该些第一接触部 22分别容置于该些第一端子槽121中,可用以与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接触实现电性 连接,该些第一焊接部23则从第一模块1伸出,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与电路板实现电性 连接。该第二模块3由塑料材料制成,该第二模块3的外形与该第一模块1的组装槽111 相对应,该第二模块3上设有与第一扣合部112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31,在本实施例中,于 第二模块3两侧各设有一第二扣合部31,该两个第二扣合部31为凸出于第二模块3的扣 合体,但第二扣合部31设置的数量、位置及构造皆不受限制,可根据需要适当变化,例如第 一扣合部112及第二扣合部31也可设置为多个,第一扣合部112及第二扣合部31也可为 相对应的扣合体及扣合孔,或其它等效的扣合结构。该第二模块3前、后半部具有不同的宽 度,使得第二模块3两侧各形成有一对应于第一定位面113的第二定位面32。该些第二导电端子4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4为符 合USB2. 0规格的导电端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4各具有一第二固定部41、一第二接触部 42及一第二焊接部43,该第二接触部42由第二固定部41前端延伸弯折形成,该第二焊接 部43则由第二固定部41后端延伸弯折形成。该些第二导电端子4以嵌入式模铸(insert molding)固定于该第二模块3上,该些第二固定部41固定于第二模块3,该些第二接触部 42及该些第二焊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一本体及一由所述本体突伸出的舌板,所述本体形成有一组装槽,所述本体设有第一扣合部,所述舌板的一面设有多个第一端子槽及多个第二端子槽,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位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的前方;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这些第一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所述第一模块上,所述这些第一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及一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端子槽中,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第一模块伸出;  一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相对应的第二扣合部;以及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这些第二导电端子以嵌入式模铸固定于所述第二模块上,所述这些第二导电端子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从所述第二模块伸出,所述第二模块容纳于所述第一模块的组装槽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及所述第二扣合部相互扣合,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容置于所述多个第二端子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良洪碧龙
申请(专利权)人:鋐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