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德明专利>正文

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224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它包括烟囱筒体,烟囱筒体下部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20°≤α≤85°,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20°≤β≤8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为烟气制造旋流,烟气在烟囱筒体中旋转时进行除尘,烟囱阻力小、集尘能力强,湿汽水不附壁、结构简单,达到了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并可应用于对现有烟囱的改造和烟囱的新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囱,进一步是指具有无腐收尘节能烟囱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烟囱,其烟道是直线形式并由烟囱的管心线接入烟囱。这种结构的烟囱阻 力大、集尘能力不强,筒内烟气沿筒膛内壁上升,还会延期腐蚀内衬,造成内衬腐烂剥落,筒 体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烟囱阻力大、集尘能力不高的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腐收尘 节能烟囱,该烟囱可对烟气制造旋流,烟气在烟囱筒体中旋转时进行除尘,烟囱阻力小、集 尘能力强,且结构简单,达到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并可应用于对现有烟囱的改造、烟囱的新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的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 括烟 筒体,烟 筒体下部设有进烟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 横截面 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 20° ≤ α≤85° ,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 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20° ≤β ≤85°。所述进烟口至少为一个,所述进烟口为多个时,多个进烟口沿烟囱筒体周向均勻 布置,由此从进烟口进入的烟尘可以以相同的旋向在烟囱筒体中进行无腐收尘节能的目 的。也可由一个进烟口单向进入的烟尘形成旋流,同样达到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藉由上述结构,进烟流量更大,流态更好,有利于提高无腐收尘节能的效率。所述进烟口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内壁结合处设有一置于烟囱筒体内的挡板,该 挡板为直板,且该挡板与进烟口第一侧壁B的夹角Y为0° ≤ γ ≤70°,便于对烟尘进 行导流。当然,所述挡板也可以为弧口朝向烟囱筒体中心的弧形板,弧形板两端构成的平面 相对于进烟口第一侧壁B的夹角为Y。烟尘从进烟口进入烟囱,藉由挡板的作用,烟尘呈一定旋向进入烟囱筒体内,然后 盘旋上升,形成中心低压区,在上升的过程中,烟尘中较大的颗粒沉积下来,落入烟 底部, 进行收集。较小的颗粒及湿汽水被吸向中心不与烟囱壁相接触,从中心上升排出烟囱,从而 达到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在对现有的烟囱进行改造时,只需在现有烟囱的进烟口一侧设有一置于烟囱筒 体内的挡板,并保证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 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20° ≤ α ≤85°,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 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 20° ≤ β ≤85°,由此实现进烟口斜向布置,可使进烟流态更好,有利于提高无腐收尘节 能的效率。对于有两个进烟口的现有烟囱,优选保证两进烟口的挡板相互平行布置,便于烟 气在烟囱筒体内产生同旋向的旋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该烟囱进烟口一侧设置挡板, 对烟气制造旋流,烟囱阻力小、集尘能力强,且结构简单。对现有烟囱的改造简单,便于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一个进烟口);图3是图1的A-A截面图(二个进烟口)。在图中1-烟囱筒体; 2-进烟口;3-挡板。B-进烟口第一侧壁;C-进烟口第二侧壁;α -B相对于B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C相对于C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y -挡板3与B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如图1和2所示,包括烟囱筒体1,烟囱筒体1下部设有 两个进烟口 2,所述进烟口 2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内壁结合处设有一置于烟囱筒体1内 的挡板3,该挡板3内端靠近烟囱筒体1中心位置,该挡板3为直板,且挡板3与进烟口 2第 一侧壁B的夹角γ为20°。所述进烟口 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 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45°,所述进烟口 2所在的烟囱横 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 45°。实施例2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如图1和3所示,包括烟囱筒体1,烟囱筒体1下部设有 一个进烟口 2,所述进烟口 2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内壁结合处设有一置于烟囱筒体1内 的挡板3,该挡板3内端靠近烟囱筒体1中心位置,该挡板3为弧口朝向烟囱筒体中心的弧 形板,且挡板3两端构成的平面与进烟口 2第一侧壁B的夹角γ为30°。所述进烟口 2所 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 夹角α为60°,所述进烟口 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 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45°。权利要求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括烟囱筒体(1),烟囱筒体(1)下部设有进烟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口(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20°≤α≤85°,所述进烟口(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20°≤β≤8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腐收尘节能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口(2)第一侧壁B 与烟囱筒体(1)内壁结合处设有一置于烟囱筒体(1)内的挡板(3),且该挡板(3)与进烟口(2)第一侧壁B的夹角Y为0°彡γ彡7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它包括烟囱筒体,烟囱筒体下部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20°≤α≤85°,所述进烟口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20°≤β≤85°,本技术可为烟气制造旋流,烟气在烟囱筒体中旋转时进行除尘,烟囱阻力小、集尘能力强,湿汽水不附壁、结构简单,达到了无腐收尘节能的目的,并可应用于对现有烟囱的改造和烟囱的新建。文档编号F23J13/00GK201697147SQ20102024008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常熹钰, 徐叔生, 郑德明 申请人:郑德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腐收尘节能烟囱,包括烟囱筒体(1),烟囱筒体(1)下部设有进烟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烟口(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一侧壁B相对于该第一侧壁B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α为:20°≤α≤85°,所述进烟口(2)所在的烟囱横截面中的第二侧壁C相对于该第二侧壁C与烟囱筒体(1)外壁结合处切线方向的夹角β为:20°≤β≤8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明常熹钰徐叔生
申请(专利权)人:郑德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