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8116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属于LED驱动领域。该驱动电路由Boost电路和变压器均流电路构成,Boost电路提供所有LED串所需要的总电流,变压器均流电路连接各LED串,在均流电路里采用n-1个变压器,n为LED的串数,第一和第n路LED均流电路分别由开关管连接第一变压器副边和开关管连接第n-1变压器原边组成,第i路(1<i<n,n>2)LED均流电路由开关管依次连接第i-1变压器原边和第i变压器副边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在LED驱动电路中串入被动型变压器实现均流,可应用于大于1的任意奇数或偶数串LED并联的系统,降低了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带变压器均流的LED背光驱动电路,属 于LED驱动领域。
技术介绍
以前的液晶显示屏(LCD)背光源主要由冷阴极荧光灯(CCFL)构成。随着发光二 极管(LED)的发展,由于其具有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色彩还原性好、寿命长以及无汞 等优点,在液晶电视(LCD TV)等大屏幕应用中LED逐渐开始取代CCFL成为主要的背光源。为了获得足够的亮度,在背光应用中需要将很多的LED串联使用。然而,出于对特 定功率变换或安全等实际问题的考虑,每串中LED的数目通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 的大尺寸IXD背光应用中,LED通常先串联组成LED串,然后各LED串再并联起来组成LED 阵列。为了使整个LCD屏幕亮度一致,各LED串必须提供相同的发光亮度。由LED的特性 可知,LED的发光亮度正比于其驱动电流,而LED两端电压很小的波动就会导致流过LED的 电流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产生恒定的亮度,必须对LED背光电源中的各串LED进行 恒流控制。典型的LED背光电源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由三级电路组成第一级是功率因 数校正电路(PFC),第二级是DC-DC隔离变换器,第三级是LED驱动电路。传统的LED驱动 电路如图2所示。LED驱动电路用来驱动LED串,并对各串LED进行均流控制以产生相同的亮度。LED均流电路通常是由运算放大器、晶体管、MOSFET等主动元件或是由这些元件 集成的PWM控制器来实现的。由这些主动元件组成的LED均流电路(如图3所示)在均流 时元件的导通损耗很大,使得整个背光系统的散热问题很难解决。另外,在主动均流电路 中,每一串LED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均流控制电路,以分别对各串电流进行单独控制,这就增 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降低了系统的效率,因此这种主动均流方法并不适用于LED 串数很多的场合。为了克服主动均流电路的缺陷,出现了由电容、电感等被动元件代替主动元件所 组成的被动均流电路1、电容均流电路,如图4(a)所示,它由电容与两串反并联的LED串 联组成。该电路的输入是高频的交流信号,流过各串LED的电流波形是交流半波,因此各串 LED导通的最大占空比只有50%,而且只有与同一电容相串联的两串反并联的LED才能实 现良好的均流,其余各串LED之间并不能实现均流。2、变压器均流电路,如图4(b)所示,该 电路中变压器的原、副边分别与两串LED串联来实现均流,但是这种方法只能用于LED串数 是偶数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
技术介绍
所述LED驱动电路的均流电路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一种带变 压器均流的LED背光驱动电路。该电路的结构包括电感、Boost开关管和η路LED均流电路,η为LED的串数,η 为大于1的自然数,电感的一端接入直流输入电压,电感的另一端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 极,Boost开关管的源极接地,η路LED均流电路中第一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一均流开 关管和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一均流开关管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均 流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一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 一 LED串的输入端;第η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η均流开关管和第η_1变压器的原边绕组, 第η均流开关管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η均流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η_1变压 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n-1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异名端连接第η LED串的输入端;当η > 2 时,令1 < i < n,i为自然数,第i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i均流开关管、第i_l变压器的 原边绕组和第i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i均流开关管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i 均流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i_l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i_l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异名端 连接第i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异名端,第i变压器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i LED串的输入 端;所有LED串的输出端均连接Boost开关管的源极并接地。本专利技术是在LED驱动电路中串入被动型变压器实现LED串的均流,仅需要n_l个 小尺寸变压器就可实现η串LED的均流,可应用于大于1的任意奇数或偶数串LED并联的 系统。与传统的主动均流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元器件数量和损耗都极大的减小,系统成 本大大降低,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液晶电视等大屏幕LCD的背光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典型的LED背光电源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LED驱动电路示意图。图3为三种主动LED均流电路原理图。图4(a)为电容均流电路原理图;图4(b)为变压器均流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驱动三串LED时的等效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图5、图6、图7中标号名称VS为直流电压(输入电压);L为电感^为Boost开 关管^ &分别为第一至第三均流开关管讽 D3分别为第一至第三整流二极管;1\、T2 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变压器;NP1、NS1分别为第一变压器T1的原、副边绕组;NP2、NS2分别为第二 变压器T2的原、副边绕组;V” V2分别为第一、第二变压器1\、T2绕组的压降;Rdl、Rd2, Rd3分 别为第一至第三LED串的等效阻抗;Ip 12、I3分别为第一至第三LED串的正向电流。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驱动三串LED时的仿真电路原理图。图9(a)为不带均流变压器时三串LED的电流仿真波形图;图9(b)为带均流变压 器时三串LED的电流仿真波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LED背光驱动电路如图5所示,该电路由Boost电路和变压器均流电路 构成。恒流控制的Boost电路提供所有LED串所需要的总电流,变压器均流电路用来自动 实现各串LED之间电流的匹配。根据图5,该电路的实施结构包括电感L、Boost开关管&和η路LED均流电路, η为LED的串数,η为大于1的自然数,电感L的一端接入直流输入电压Vs,电感L的另一 端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Boost开关管&的源极接地,η路LED均流电路中第一路 LED均流电路包括第一均流开关管S1和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Nsi,第一均流开关管S1的 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均流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第一变压器T1副边绕组 Nsi的异名端,第一变压器T1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一 LED串的输入端;第η路LED均 流电路包括第η均流开关管&和第η-1变压器Tlri的原边绕组Npiri,第η均流开关管&的 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η均流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第η-1变压器Tlri原边绕 组Npiri的同名端,第η-1变压器Tlri原边绕组Npiri的异名端连接第nLED串的输入端;当η > 2时,令1 < i < n,i为自然数,第i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i均流开关管Si、第i_l变 压器IV1的原边绕组Nph和第i变压器Ti的副边绕组Nsi,第i均流开关管Si的漏极连接 Boost开关管&的漏极,第i均流开关管Si的源极连接第i-Ι变压器IV1原边绕组Np"的 同名端,第i_l变压器IV1原边绕组Nph的异名端连接第i变压器T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感(L)和Boost开关管(S0),电感(L)的一端接入直流电压(Vs),电感(L)的另一端连接Boost开关管(S0)的漏极,Boost开关管(S0)的源极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路LED均流电路,n为LED的串数,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中:第一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一均流开关管(S1)和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NS1),第一均流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S0)的漏极,第一均流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第一变压器(T1)副边绕组(NS1)的异名端,第一变压器(T1)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接第一LED串的输入端;第n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n均流开关管(Sn)和第n-1变压器(Tn-1)的原边绕组(NPn-1),第n均流开关管(Sn)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S0)的漏极,第n均流开关管(Sn)的源极连接第n-1变压器(Tn-1)原边绕组(NPn-1)的同名端,第n-1变压器(Tn-1)原边绕组(NPn-1)的异名端连接第n LED串的输入端;当n>2时,令1<i<n,i为自然数,第i路LED均流电路包括第i均流开关管(Si)、第i-1变压器(Ti-1)的原边绕组(NPi-1)和第i变压器(Ti)的副边绕组(NSi),第i均流开关管(Si)的漏极连接Boost开关管(S0)的漏极,第i均流开关管(Si)的源极连接第i-1变压器(Ti-1)原边绕组(NPi-1)的同名端,第i-1变压器(Ti-1)原边绕组(NPi-1)的异名端连接第i变压器(Ti)副边绕组(NSi)的异名端,第i变压器(Ti)副边绕组(NSi)的同名端连接第i LED串的输入端;所有LED串的输出端均连接Boost开关管(S0)的源极并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张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