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模组接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7168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太阳能模组接线盒,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绝缘本体中的二极管、一对导接端子以及一对弹片,该对导接端子一端与该二极管连接,另端则具有与该导线相连接的第一导接部,且该对弹片则藉由其夹持部将该对导接端子与该对电极带夹持,以藉由该接线盒将一对导线及太阳能模组的一对电极带构成电性连接,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可改良习有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背面具有组装搭配不易等缺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太阳能模组接线盒,尤指一种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的接线盒,用以将太阳能模组的电力输出,使该太阳能模组背面可组装于不同物品上,增加组装便 利性及实用性的太阳能模组接线盒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在国际油价节节高涨、不断创新高,且全球石油资源有限下,使得传统燃石油、燃 煤等发电方式受到限制,因此,世界主要国家近年来乃积极研发以洁净的再生能源来取代 矿物燃料发电,来减轻传统发电方式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在替代性能源中,无论是太阳能、 风能、生质能等,均为各先进国家共同推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发电设备具有低污染特性, 产品寿命可长达20年以上,加上太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不受土地环评限制的特性, 故为各先进国家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项目。太阳能电池利用太阳能模组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再透过太阳能接线盒将所转换的 直流电能传输至变压器等控制单元,经特定的处理后而供电子设备所用;但实际应用时太 阳能模组的某些区域可能受地形影响而被遮荫,受遮荫的模组则受其它模组的电流通过而 造成热功率损失,为避免这种热点损耗影响模板寿命,相关文献如美国专利6512458号的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FAILURE IN SOLARCELL MODULE,AND SOLAR CELL MODULE」所示,其主要具备至少一太阳能模组,该太阳能模组以一旁路二极管并联接设以侦 测该太阳能模组的失效状态,而改善热功率损失的问题。而太阳能接线盒另一作用于太阳能板模组的背面将每一太阳能发电单元的电极 整合后,会连接至该太阳能接线盒,并以传导线串接其它太阳能板模组或输出至一用电负 载。习有太阳能接线盒装设于该太阳能模组背面,使整体太阳能模组装设于其它物品 上时,会因为该太阳能接线盒的设置而影响其组装便利性,而降低其组装搭配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的接线盒,用 以将太阳能模组的电力输出,使该太阳能模组背面可组装于不同物品上,增加组装便利性 及实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模组接线盒,该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 侧边,并电性连接一对导线及太阳能模组的一对电极带,而该接线盒包括有一绝缘本体, 该绝缘本体横向相对的两端设有一对旁开口 ;一二极管,装设于该绝缘本体中;一对导接 端子,该对导接端子横向地排列于该绝缘座体内,该对导接端子一端与该二极管连接,而另 端则具有第一导接部,各第一导接部分别露出于该对旁开口,且与该导线相连接,且对导接 端子适当位置处具有与电极带连接的第二导接部;一对弹片,该对弹片装设于绝缘本体中 并构成该对电极带与该对导接端子的电性连接,各弹片设有一连接部与由该连接部所延伸的一对夹持部,由该对夹持部将该对导接端子与该对电极带夹持,而形成电性连接。其中,该接线盒设有一对插座,该对导线则设置于该插座一端,该对插座分别插接 于绝缘本体的该对旁开口处,使该对导接端子的第一导接部得以与该对导线形成电性连 接。该绝缘本体与插座间设有卡合装置。该对导接端子的第二导接部设有复数凹凸齿。包含有复数个焊料,设置于该导电端子的第二导接部,藉以将该弹片、该第二导接 部与该电极带,藉由焊接而电性导通。该绝缘本体侧边相对于该对第二导接部处设有一对可供电极带插入的开口。该对开口处设有塞盖。该绝缘本体与塞盖间设有卡合装置。该对弹片的连接部设有一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接线盒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装设于该 绝缘本体中的二极管、一对导接端子以及一对弹片,该对导接端子一端与该二极管连接,另 端则具有与该导线相连接的第一导接部,且该对弹片则藉由其夹持部将该对导接端子与该 对电极带夹持,以藉由该接线盒将一对导线及太阳能模组的一对电极带构成电性连接。获致一种可装设于该太阳能模组侧边的接线盒,可改良习有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 模组背面具有组装搭配不易等缺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接线盒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中弹片与导接端子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中弹片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中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中弹片与导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插座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接线盒1绝缘本体11旁开口 11开□ 12二极管20导接端子30第一导接部31第二导接部凹凸齿321塞盖33弹片40连接部41夹持部42开孔43太阳能模组5电极带51太阳能发电单元52导线6插座7焊料8凹槽91 凸块92用电负载10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接线盒1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该绝缘本体10横向相对的两端设有一对旁开口 11 ;一二极管20,装设于该绝缘本体10中; 一对导接端子30,该对导接端子30横向地排列于该绝缘座体10内,该对导接端子 30一端与该二极管20连接,而另端则具有第一导接部31,各第一导接部31分别露出于该 对旁开口 11,且对导接端子30适当位置处具有第二导接部32 ;一对弹片40,该对弹片40装设于绝缘本体10中,各弹片40设有一连接部41与由 该连接部41所延伸的一对夹持部42,该对弹片40的连接部41并设有一开孔43。其中,该接线盒1装设于太阳能模组5侧边,如图4所示,并电性连接一对导线6 及太阳能模组5的一对电极带51,该太阳能模组5设有复数太阳能发电单元52,而各太阳 能发电单元52的电极则藉由该电极带51连接至接线盒1,整体组装时,将该太阳能模组接 线盒1装设于太阳能模组5侧边,该绝缘本体10侧边相对于该对第二导接部32处设有一 对开口 12,该12可供电极带51插入,由该对弹片40的夹持部42将该对导接端子30与该 对电极带51夹持,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5所示,而形成电性连接,且该对导接端子的第二导 接部32设有复数凹凸齿321,而该开口 12处可进一步设有塞盖33,可将各开口 12封闭,且 该绝缘本体10与塞盖33间进一步设有卡合装置(可以为凹槽91及凸块92相卡扣)。另藉由一对插座7,该对导线6设置于该插座7 —端,该对插座7分别插接于绝缘 本体10的该对旁开口 11处,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且该绝缘本体10与插座7间进一步设 有卡合装置(可以为凹槽91及凸块92相卡扣),使该对导接端子30的第一导接部31得 以与该对导线6形成电性连接,令该接线盒1得以构成该对导线6及该对电极带51的电性 连接;当然,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太阳能模组的各太阳能发电单元52由复数对电极带 51以及复数接线盒1形成串联连接,亦可藉由导线6串接其它太阳能板模组5或输出至一 用电负载100,如图7所示。再者,进一步包含有复数个焊料8,设置于该导电端子的第二导接部32,如图5所 示,藉以将该弹片40、该第二导接部32与该电极带51,藉由焊接而电性导通。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而不会影响该太阳 能模组背面使用空间,使该太阳能模组可组装于不同物品上,增加组装便利性及实用性,且 本技术的导线藉由插座结构,利用简单插接动作即可完成电性连接。权利要求一种太阳能模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该接线盒装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模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该接线盒装设于太阳能模组侧边,并电性连接一对导线及太阳能模组的一对电极带,而该接线盒包括有: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横向相对的两端设有一对旁开口;  一二极管,装设于该绝缘本体中;  一对导接端子,该对导接端子横向地排列于该绝缘座体内,该对导接端子一端与该二极管连接,而另端则具有第一导接部,各第一导接部分别露出于该对旁开口,且与该导线相连接,且对导接端子适当位置处具有与电极带连接的第二导接部;  一对弹片,该对弹片装设于绝缘本体中并构成该对电极带与该对导接端子的电性连接,各弹片设有一连接部与由该连接部所延伸的一对夹持部,由该对夹持部将该对导接端子与该对电极带夹持,而形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德阙壮钧
申请(专利权)人:景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